今年九月中旬,注册了简书,但真正开始写东西(自认为还称不上写作呀)是十一期间。自黄金周后,基本保持每月5篇的更新,算上“存货”,竟也写了快四万字了。
两个月,十篇文章,前5篇跟开了挂一样,连续被编辑推荐至首页,后5篇有2篇通过了首页投稿,这对于写作新手的我来说,真是莫大的鼓(de)励(se)。
给我信心的五篇文章有很多小伙伴问说,怎么还不开公众号?为啥不开公众号嘛?——这里,就来分享一下,作为写作新手,我选择简书而不是公众号的几点原因。
1. 能及时获得反馈
罗胖在《怎样成为一个高手》这期节目中,强调了及时反馈的重要性。
简书:一篇文章发布后,可以查看阅读量,会收到“喜欢,评论”,可以有五次投稿机会,可能被收入专题、今日看点。而让每个作者最开心的就是上首页,如果能被收入日报或晚报,就更是开心爆了。编辑的认可,读者的喜欢,这些都能快速的反应出一篇文章的质量。
简书的读者并不简简单单的是“读”,绝大多数还都在“写”,可以说,是阅读群里的“高级读者”,大家看文章的标准和角度更多元,给出的意见也更独到。来自这些“高级读者”的反馈,想不重视都难。
我们写文章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取悦大众,但既然发布了,就还是想要获得观点或文笔认可的。及时反馈,优质反馈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们可以及时修正自己的方向,不会走远了才发现自己走偏了。
公众号:新人刚申请到公众号,在未获得原创认证前,是没有评论、留言功能的,而这些却是一个新手最需要的反馈。
反馈带给我最大的感悟:到目前为止,浏览最多,喜欢最多的那篇文章并不是自己最满意的,这带给我思考:共鸣往往比自嗨要重要。
2. 有快速进步的催化剂
对于我们这样的写作新手,往往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不知道擅长写哪些方面,总觉得有很多观点想要表达,但就是写不出来。
这个时候,我们就只能先多尝试了。好比,第一次吃自助餐,每一份都少拿点,多试试品种,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些一上来就能精准定位选择的,不是常客,就是天才。而我们,就是要慢慢把自己变成常客。
试着写出一些文章,有了一些模糊的感觉,慢慢找到自己的喜好后,这时我们就需要大量刺激了。点开首页,批量关注感兴趣的专题,手指轻轻一刷,刷到的都是火眼睛睛的编辑挑炼出来的,光看标题都能获得很多启发,可能发现某个观点跟潜意识里的想法一样,可能某一篇文章瞬间就触发了自己,可能遇到某一个作者跟自己的方向很相似,然后就会催化出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和新的文章了。这么多高质量的刺激就是快速进步的催化剂。
而这些都是公众号无法比拟的。
关于新手写什么的建议:我个人是从读书笔记,个人感悟写起的。学了12年的语文,考了6年的作文,做个中心思想概括还是不成问题的。从简单的开始写,从几百字开始写,慢慢就会找到写作的套路了。
3. 编辑简单,随时随地可以写
我有好多篇文章都是在手机端编辑完成发布的,利用的也都是碎片时间,这也是我喜欢简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单位的电脑不能联网,回到家后又要陪孩子陪家人,亦没有大块的时间坐到电脑前。那就只能依靠我这小小的手机了,简书自带的编辑器就成了最得利的助手,有了想法点一个小图标就可以写,零零碎碎的段落统统先存到私密文章中。我的“私密文章”已经快被当成“草稿箱”了,常躺着五六篇文章提纲,不管多会儿有灵感了,分分钟就填进去。
简书编辑器使用门槛低,操作方便,完全能满足我们这些新人的需求。插入图片,调整字号,添加分割线,三个就能搞定一篇文章。哪用的着像公众号那般复杂的选什么编辑器,管什么行间距,挑什么字体颜色。
初写者还是把更多精力放在简单的文字上比较重要,这可能也是简书“简”的一个方面吧。
如今的我们碎片时间很多,地铁里,公交上,等餐间隙,无聊的会议中,这些时间有灵感了,想写了,怎么办?简单呀,拿出手机,打开简书,随时随地就可以记录灵感,一键保存,瞬间同步,免去了信息转移的繁琐过程。
自从遇上简书,“低头族”的我感觉也有正事忙碌了。
一些小套路
1.不要急着向“首页投稿”
投稿根据文章内容,先投专题,最好是简书的官方专题,不要一开始就盯着首页。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嘛,说不定哪天收入专题后,就会直接被编辑推荐至首页了,这可比通过首页投稿简单多了。
关于专题的介绍,看这里:玩转专题
2.文章的热度是一天
对于大多数文章来说,即便上了首页,热度也就是一天,接下来,我们除了回复评论,总结经验外,就该继续下一篇的准备了。最好的文章,永远是下一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