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塘畈村小只有一个全能老师,语文算术常识课全会教,厅里学生不多,但学前班和一二三四年级学生都在一起,上课的时候分头进行,显得有些手忙脚乱。1975年下半年我十八九岁年纪,也曾替生产的荷芳嫂子当过半个学期的代课老师,因为年少气盛沉不住气,也曾经与小我十岁的JF小弟起过冲突.....JF.跟我小妹美进是同学,成绩也算好的,当时JF在课堂做小动作,好像手里在玩什么东西(已经忘了…),我让他别玩先认真听课,他不听,我就强行拿走他的玩具,结果平时很乖的JF情急之下突爆粗口骂我做“贼”,我也是一时热血上头,就打了他一下......后来JF妈也就是我婶婶不肯,冲到燕诒堂找我理论,骂的很难听......那年我也是半大孩子,哪里经过这种场面,当场吓得手足无措,还好JF同年的JY出面,为我还原事件经过,并且用手示意说只是在JF头上轻轻拍了一下....这件事情方才草草收场。当然这么一闹我代课也代不下去了,只能交还给荷芳嫂子......过了年我就参军去了......后来想想也感到内疚。甚至想JF后来没有好好上学,是不是跟这次冲突有关系?他这批学生里面JF应该是成绩最好的,恢复高考后如果好好用功,说不定也能考上大学......
从JF这起事情我得到深刻教训:对学生一定要诚恳、耐心,谁让你是老师嘞?!从此后无论我在大学中学上课还是社会培训,我对学生的脾气是真得很好,学生们都亲切地叫我“龙哥”......记得有一次大学上课的时候,有一位温州籍学生“道”儿蛮老,两个班一百多位同学上课,他坐最后一排,上课期间竟然拉来几张课椅子躺着睡起觉来......我那个火大啊,从教室前面讲台一阵风似冲到大教室最后面,不过最后一刻还是强压住火气,平静地问到:同学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如果不舒服就回寝室休息吧,上课教室里躺平总不好看......听我这么一说,该同学一骨碌爬起来老老实实听课。试想如果我当时没压住火气大声呵斥,说不定当场都会打起来......关键我一个老头还不一定打的过!呵呵!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但也与我在燕诒堂村小教学经历有一定关系。我一般对学生请客吃饭送礼都是谢绝婉拒的,有一次我去温州看望学生,说好我请几位温州学生一起吃饭,但就是这位温州同学说一定要他请我吃饭......这是我这一生唯一的一次学生请我吃饭,说明这位同学本质还是相当不错的,温州人能屈能伸,有经商头脑,大学毕业后做玻璃工艺品装饰生意还来找过我......可惜我也没有这方面的门路,甚至后来这位学生姓啥名谁也忘了…八年前我大学教师岗位退休,基于我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退休前还荣获学校“和美教师”称号。
方樟盛老师身体不好有点驼背,据嘉海回忆,方老师独自租住在后塘附近嘉潮家的一间孤零零的平房里......1977年嘉海高中毕业,某天路过方老师租住的平房,多次叫方老师不答应,结果进屋一看发现方老师已经去世了......而且两只眼睛还睁着,把嘉海吓得不轻,出门大喊快来人呀,救命呀......等大家赶到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方老师去了,这是唯一一位在白塘畈村里去世的村小老师。方老师突然去世,高中毕业的嘉海还帮着方老师代过二十几天的课.....本来嘉海当代课老师,教学能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村里干部就是不让嘉海继续代课,最后是换了嘉华来代课,那个时候我已经在海军部队服役,老家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方老师为什么会租到后塘这边嘉潮家的空房子里住?估计那个时候上顶家(姓骆家)后山脚已经起了新教室,村小也已经从厅里搬出来.....因为如果还在厅里办学堂,燕诒堂前厅偏房就是教师宿舍,我记得1976年我参军之前方樟盛老师就是住在厅里教师宿舍的,除非学堂已经从厅里搬到姓骆家新教室,方老师才会租住到姓骆家嘉潮家的空房子里。
文革中后期燕诒堂开始慢慢恢复生气,还好当时厅里的佛像不知道是谁把他藏起来没有被毁掉,胆子大的就先把观音菩萨请了回来,后来有人仔细辨认(听慈龙当面说起过),所谓“观音菩萨”底部有“释迦牟尼”字样,确认应该就是释迦牟尼如来佛像,但村里村外的人一直都当观音菩萨在拜,佛堂管理负责人员起初是过继叔,即嘉庚他爸(推测当年可能就是过继叔牵头把佛像藏起来的)。佛堂恢复了,厅里慢慢又开始热闹起来了,“燕诒堂”牌匾已经毁于文革初期,这个时候就需要再做一块“燕诒堂”牌匾,这块牌匾估计也是过继叔在操持......新“燕诒堂”牌匾三个字就出自于“少年郎”嘉庚五十多年前的手笔…当年嘉庚只有十来岁,敏而好学,自学成才,逢年过节经常为后宅开灯行的舅舅家号行灯(灯笼),练就一手好毛笔字......另一个原因估计是厅里的佛堂他老爸在主持的缘故,找自己儿子嘉庚写牌匾总比请别人写更方便,如果请名家题匾还不得支付润笔费啊?!所以嘉庚题写“燕诒堂”新牌匾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如今“燕诒堂”牌匾仍然高挂在厅堂中央,只是旧村改造后,整座“燕诒堂”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时都有被拆或者倒塌的可能,但热心公益的村里人还是想继续维修......舍不得燕诒堂消失的故乡情怀都还在。
恢复高考后,1978年嘉庚与胞弟嘉海同年考上大学,后来双双成为浙大博士教授,十里八乡传为美谈,1981年笔者考上杭州大学(即今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和后来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研究生班深造,也是深受嘉庚嘉海兄弟所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