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里的狐狸曾讲到:“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我知道它一直都在,在我的胸膛里跳动着,起起伏伏。它——书,对我而言是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不见的,得随着微风,带着夕阳,慢慢用心去煮,用心去感受它冲开壶盖时候的热气腾腾。
听,它来了,该上茶了。
如果一个出生的婴儿会说话,我一定会说我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奇妙。尽管我不能说话,但是你可以看到我如何左顾右盼并好奇地伸手想碰触到我身边每一样东西。
我逐渐学会说话后,每一次看见狗,便会抬头说:“汪!汪!”我会在学步车里跳上跳下,挥舞着双手说:“汪!汪!汪!”年纪比较大的、比较见多识广的人可能会觉得像我这种小孩子的这种兴奋之情洋溢的样子很累人。他们时常无动于衷的对我说:“对,对,这就是汪汪。好了,坐好不动!”直到有一天我伸出小手拉着要匆匆离开的年纪比较大、比较见多识广的人的衣角指着蹲在地上狗问:“为什么狗狗长得跟我们不一样?”那些人皱了皱眉头,笑着对我说:“因为它是狗狗,你是小孩呀。”也许要经过数百次之后,我才会在看到狗时不再兴奋异常。在看到老虎或者大象的时候,我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不同的是我对着这个世界更加深入的去适应,对生活却有着更多的疑惑。我不停的向着那些早已习惯这个世界的人的提问,直到他们的额头出现密密麻麻的小汗珠时,他们不得不转身进屋为我解答。因此,我拥有我人生的第一本书——《十万个为什么》。对于像我这样的小孩这个世界的十万个为什么实在是太多了,一件事情还没有探究过来,另外的一件事情横插过来拨动着我的好奇心。于是干脆直接就光着脚丫子,奔走在田间的小道上,慢慢的去适应这个世界,不再问:“冬天的风为什么会吹在脸上这么疼。”年长的人也为此叹了一口气,因为这个世界本该就是如此的。
“小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我背着重重的书包踏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学路,以后的以后我都将载着那沉重的重量印出属于我自己特有的路。你载的东西有多重,你所踏出的痕迹就有多深。人生的第二次的飞跃就这样毫无疑问的与它——教科书绑在一起了。如果你现在问我,后悔吗?我肯定告诉你当然后悔,后悔现在才懂得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
小学的时候,老师教给我“1+1=2,2+2=4······”我不懂为什么有这些式子,更加不知道为什么一加一偏偏要等于二而不是其他的。这个问题就像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叮铃铃,叮铃铃”我疯了一样的朝着学校商店跑去,买了三支笔,在心里默念着三乘以二等于六,自己带的钱不够,于是痛快地放下一支,递给收银阿姨钱,等待着她找给我一元钱。
初中的时候,我不仅仅能够说天上的太阳笑红了脸,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更加知道杜甫李白的诗句表达的什么情感,烘托的是一种怎样的氛围。日记不再局限于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而是一件小小的事情通过你的徐徐陈述上升到你的人生成长经历。
高中的时候,我开始通过一些知识去解释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去通过知识创造一些事物。我明白天体是怎么去运行的,物体在不同的受力下怎么去运动;铜是怎么被提炼出来的,不同气体的性质等等。
每个人的人生似乎就是这样慢慢的走过来的,相似却不相同。
我还记得,那年夏天小小的书房小小的我拥有了大天地。这个世界有时候出奇的安静,那一刹那我不知道我的手应该放在那儿好,是腿上还是举在空中?我能听见水从水龙头凝聚然后滴落到水中的“滴答、滴答”。能看见时间的砂石从我的手指尖流过。将目光从远方收回来,我能发现我心脏跳动的声音。空荡荡的大房子只剩下我一人,我似乎要做些什么才能确定我还在,还属于世界的一份子,但是这个世界好像什么都不需要我做什么。无处安放的我,究竟何去何从?慢慢踱步到书房,蜷缩一团,我与书架面对面做着无声的交流。我不知道那儿会有什么等着我。翻开残破的它——我的第一本课外书籍《基督山伯爵》。夕阳的影子从窗外透进屋里,从屋的一边悄悄的转到那边。合上书,抬头看看夕阳,我知道它在微笑,因为我也正向它微笑。这个世界有我真好。躁动不安的心就这样被它给抚平了,它安置了我。从此,我就迷恋上它给我的感觉。
我与书,并不是能够一起弹奏高山流水的知音。我读了它,却不懂它。但是它却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悄悄的用成长之水去灌溉那颗种子。直到有一天,我走在两旁的林荫道上思考着原本的生活,才猛然发现那些跳动的音符原来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呀。我也不会知道它何时会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像一个真正的长者教导我如何更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在悄然的滋生着。
茶需要慢慢的煮,它也是如此。我以为我是了解它的。初看时,我摇头晃脑的侃侃而谈,细细的凭借自己的猜测向世人陈述我是有多么的了解它。日子久了,我觉得它是我这辈子再也无法寻找的最佳情人,我们总有说不尽的话语,我们总有探讨不完的主题。到最后,我知道那些以前的自以为是的了解都化成泡沫转变成我其实一点都不了解它。细数它的纹理,用手去触摸它的经脉,越探究越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一旦深入总有一股引力将你拉到辛福彼岸。《礼记》里曾写道:“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习的最高本质就是回归原点吧。时至今日,我一直在路上,与书相伴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