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标题就知道又要来聊最近被刷爆的《流浪地球》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看完这个电影后,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是开创中国科幻特效的炸裂画面?
是主人公们生离死别下的亲情友情?
是冷锋,哦不,刘培强中校的取义牺牲?
还是那几句魔性的话?
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是的,至少这几天我已经被这几句话深深洗脑了。
看完电影后走在路上看到车辆会不自觉想到它们,刷个朋友圈回复评论会情不自禁用起“道路”体,连发个呆思考人生脑子里都会活蹦乱跳出这几句话。
为什么简单的几句话会有那么大洗脑的魔力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套用“道路”体,原因就是:
“套路千万条,洗脑有一条;节奏有重复,听众难说不。”
一句有节奏又不断被重复的话,能大大刺激记忆,有意想不到的戏剧性,甚至提升说服力从而产生神奇的洗脑作用。
节奏来自于简单易记的韵律感重复,而重复本身又带来节奏,两者互相影响。
不知道电影中这四句话是不是故意被设计得不完全对仗押韵,但这不影响它们朗朗上口的节奏感,电影中前前后后至少也重复了四次。加上紧张的剧情中时不时突然蹦出这么几句违和但不跳戏的台词,这极强的戏剧性,让人印象深刻,想忘记都难。
这种洗脑般的节奏重复,在生活中更是应用广泛。
广告。听到想吐的那几个,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恒源祥,羊羊羊”;
......
这几句简单粗暴重复的话可谓是儿时的“抖音”,听到就浑身发抖的魔音。不说广告质量本身如何,在那个年代,这种广告对产品的销量提升是肉眼可见的。
节奏重复加深了记忆,且利于传播。
图片来源于网络戏剧。近几年喜剧类综艺如火如荼,节目质量层次不齐,但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大都运用了节奏重复的手法,例子数不胜数。
笑傲江湖第二季总冠军刘亮、白鸽祥林嫂般地“谁呀,咋地啦”;
欢乐喜剧人第一季中贾玲的小品《被冤枉的记忆》不断重复大段“”辣子鸡”台词;
相声有新人中孟鹤堂的“盘他!”
......
这些台词单独拿出来看都不算好笑,有的甚至不是他们的原创。但是经过不断有节奏的重复的手法加持,就产生了额外的“笑果”。
节奏重复产生戏剧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演讲中。重要的话说三遍,且至少说三遍。
经典著名的演讲《I have dream》,马丁路德金不断得重复着“I have a dream”,就算我们不记得其他内容,这句话已经牢牢得在脑子里下个锚。
而加上其他的呈现方式的共同作用,这就大大影响着听众对演讲者的认同度。
节奏重复提升了表达者的说服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这种方式被苏州交警叔叔们在这几天充分利用,已经活生生地变成了朋友圈的另一个段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相信看到这些标语的司机朋友们在会心一笑后,安全驾驶的意识会更加牢固吧。
交通委应该给电影编剧和导演颁发一个“感动中国奖”,最次的也该是个“中国路上不敢乱动奖”。
这奖项背后的功劳要大大归在这节奏重复的力量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节奏的重复是种带有强调性的心理暗示,心理学中有种重复效应叫“戈培尔效应”,本意是谎言重复一百次也会变成真理,连说谎者自己都会相信,被感动到哭!
而这正说明重复使人信服,节奏性地重复它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当我们得知了一件事,记住了一件事,相信了一件事之后,要彻底改变或者抹杀对这事想法的话,其需要的力量或许远不止一万个可以推动地球的发动机能够提供!
这就是“洗脑”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这力量的出现方式可以是语言,可以是文字,可以是我们的人体本身,可以是很多种呈现方式。
我们可以简明扼要地多说几遍我们希望别人记住的观点。
我们可以着重突出地多写几遍我们希望别人关注的信息。
我们可以有意无意地多出现在希望关注到自己的那个人面前。
如果我们能在生活工作中善用这种力量,能大大提升我们的说服力、幽默力和影响力!
毕竟,
“套路千万条,洗脑有一条;节奏有重复,听众难说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