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致这种热情永远是有由理念在人心灵中激发出来的,而且永远奔向理念,因此,它是一种纯然精神道德方面的神明境界的热情。
在哲学里,理念是无形体的;通过情致理念才转化为行动,为现实的事实,为有生命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是情致的作品,都应该由情致渗透。
情志就是“思想和情感的互相融合”,所形成的艺术家个人性格或精神特点。别林斯基认为情志的表现是艺术性的重要标志,诗人要达到艺术性,“就应该使情感产生于理念,而且就表现出那个理念”。
情致就是诗人的整个人格中所蕴藏的世界观或精神倾向,是情与理的统一。
情致来自“时代精神中的发展”,它是“一切发生过的事物在诗人身上活着”,“一般人的疾病痛苦在诗人自己身上诊断出来”的结果。
以上看法,表现出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的统一。情致,不是艺术家个人的飘忽的情感,而是时代精神在他个人性格中的结晶,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即使特殊的,又是普遍的。
别林斯基在评《莱蒙托夫的诗》中写到:
伟大的诗人在谈着他自己,他的“我”时,也就是在谈着一般人,谈着全人类。……所以人们从他的悲哀里认识到他们自己的悲哀,从他的心灵里认识到他们自己的心灵,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一个人。
别林斯基在晚期还没有完全抛弃抽象的人性和抽象的“人类精神”,所以诗人的主观性是“渗透一切的人道的主观性”,诗人的职责在“体现认识到的人类尊严的生活理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