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实际上是非常枯燥无味的。那时候其实我们对大学是什么样子,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觉得学习或许是我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所以在16岁到19岁的美好年华里,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放着高高一摞书,不管什么时候去教室,桌旁都是伏案学习的我们,教室墙上励志的标语特别的醒目,只要你想放松偷懒,一看见那些标语,似乎都会感到羞愧。代数、几何、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政治、英语......一天下来,各个科目都要来一遍。实际上,到高二的时候,所有的课程都学完了,高三一年几乎都在复习。书本上的知识都啃过n遍了,特别是文科生,那个时候的学习感觉无聊透顶,到了高三下学期,真的是天天盼着高考。大家心里都在想,赶紧考吧,即使考不上,也不要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当然,在高中乏味的三年里,其实还是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故事的。那个时候除了县城的孩子每天都可以回家以外,农村的孩子都几乎是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学校食堂里的饭根本填不饱肚子,大家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也没有办法经常下馆子补充营养。每天晚上下自习课,回到宿舍都要十点了。肚子咕咕咕饿的根本睡不着!宿舍门口卖“油茶”和油饼的阿姨特别招人“恨”,越是兜里没钱,她越吆喝的响亮。说实话,那时候五毛钱一碗的油茶和两毛钱一张的油饼绝对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一个宿舍里十个半大小子,常常是在门口阿姨的吆喝声中“艰难”入眠的。第二天早上,实在饿的不行,经过校门口的包子摊时候,来一屉蒸包或者几个煎包,再来上一碗辣汤,绝对是对前晚最好的补偿。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起。大部分同学都要跑到学校食堂,吃稀粥、馒头加咸菜。
那个时候,我们宿舍一共十个人,其中有一个我们叫“大少”的王小伟是宿舍里最“大款”的。他爸爸是中学老师,每个月给他的生活费还比较充足,每天晚上宿舍门口能天天喝油茶的,估计他绝对是其中一个。所以,我们十个人中,只有他长的白白胖胖的。当然,他人缘很好,常常请宿舍的哥们吃上一碗,所以我们都很喜欢他。老大为人比较稳重,尽管个头不高,话不多,但为人豪气,人缘也很好。李胖子那个时候并不胖,在宿舍是个活宝,性格好,随便怎么“蹂躏”都不会急眼,别人学习苦哈哈的,他在宿舍学习的时候不多,倒是常常看有“颜色”的小说,成绩却还不错。还有刘小毛,因为姐姐家在县城住,他常常不回宿舍,跑回姐姐家蹭饭,也是我们羡慕的对象。总之,三年高中生活,宿舍里的这几个哥们,后来都成了我非常重要的朋友。从那个时候认识到现在,尽管我们已经分散各地,但友谊历久弥坚,是一生不可舍弃的财富。
高三下个学期一开学,我学习压力大,状态不好。就请班主任给调到了另外一个班去。那个时候不知道怎么想的,可能就是想换个环境舒缓下压力吧。在高考前的两个月里,原来班里的同学常常晚自习期间找到我聊天,帮我舒缓压力,而且来的还有好几个女生。说实话,现在想起来,心里还美美的,尽管自己其貌不扬,至少还是有女人缘的。
总之,枯燥的高中生活里总还有一点点色彩,它让那三年的压抑的青春时光平添了几分珍贵,让人在任何时候想起,都倍觉甜蜜。
时间过得很快,1997年7月7、8、9日很快就过去了,高考结束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场考试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多大的转变。我只记得,考完那天晚上我们集体去学校不远的录像厅包场,看了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美国大片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其实,那天晚上的后半夜,录像厅的老板还放了几个“毛片”,让正直青春懵懂的我们一下子被击穿,在说不清的羞耻感和新奇感中,我们集体接受了性启发、性教育。生活自此进入了另一番场景。我们并不知道,后面的大学时光有更多新奇好玩的东西在等着我们。
不久之后,高考张榜了。我们之中,好多人考上大学,好多人没有考上。在这些人之中,我是幸运的一个。1997年,香港回归,我和“大少”、李胖子、老大、刘小毛还有我好哥们周鹏、李广都考上了大学。而我们身边更多的人,还是留在高中复读。命运不可捉摸,我们在它的推动下,只好一步步向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