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十一章打造发展熔炉01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十一章打造发展熔炉01

作者: 心喜欢生0003 | 来源:发表于2022-04-12 05:21 被阅读0次

    前言:

    心理治疗是通过关系中的即兴举动而进行的。而当治疗师的活动是基于对一种觉知的了解,即觉知到能够促进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是什么样的,那么这种即兴举动就会对人更有帮助。

    一、在心理治疗中促进合作性沟通

    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中,识别出与最积极的发展结果相关的四种关键特征|:

    1)、建构活动来尽可能地了解孩子的感受、欲望、需求和观点

    2)、当关系出现破裂时,发起互动性的修复

    3)升级对话来配合孩子出现的潜能

    4)在感觉自我感及他人的感觉方面,当孩子处于不稳定的波动期,能够主动敢于并与孩子一起努力

    考虑到心理治疗与养育孩子的相似性,我们需要致力于:

    1)、进行情感性以及语言性的对话,尽可能多地容纳患者的主观体验——感受、想法、欲望

    2)、对关系破裂具有敏感性,随时准备发起修复

    3)、持有接纳的姿态,伴随着对患者抱有的期待,这种期待要比患者目前对自己能力的期待稍微高一些

    4)、具有面质、设定限制、与患者一起努力的意愿——在有迹象表明患者的身份认同及治疗关系即将发生变化的时期,这种意愿通常是合适的。

    1、让对话具有包纳性

    你有什么感觉?你想要什么?你认为现在我们俩之间发生了什么?

    我们需要调整频率,进入患者只能通过非言语船体的领域。

    把这些体验清晰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够帮助患者触及自己那些解离以及否认的体验。

    要促进包纳性体验,使整合成为可能,我们不仅需要识别患者的体验,特别是情绪体验,而且也需要以患者感到被理解的方式来沟通这种认识。然而通常这种感到完全被认识了,就必须感到被感受到了这样描述:“治疗师必须做的,与其说是去获知患者的感受,不如说是让患者的感受来感染自己(也就是说,以患者容易识别的方式代替自己的方式)”。当情感是“有感染力”的,并且治疗师的应变的反应方式,以及互为主体的相遇。当然,这种反应确认了患者正在体验的内容——也许带着想当的不安——在与治疗师的关系中实际上是能够被接纳的

    如果,患者要感到与治疗师的关系安全到足以能冒险去更全面地自我表达的话,那他所需要的就不止是镜映了。

    第一、患者需要将我们治疗师体验为有能力帮助他们应对困难感受的人

    依恋是对情绪的互动调节。这种调节明显地取决于我们自己忍受和管理痛苦感受的能力。冷静的态度是有用的,同样治疗师的行为如果表达出我们渴望理解来访者,并且正在通过理解来帮助他们,也是有用的

    第二、我们对患者潜在的意图、感受和信念做出反应。在它们构成的情境中,患者的言语和行为的意义得以理解。

    也许,鼓励包纳性最重要的一天在于,治疗师要处在情绪层面的当下,让自己有足够的接收性、参与性,去感受在患者内在的情绪性体验,甚至当这种情绪体验没有被直接表达的时候。

    2、主动发起修复

    治疗师的共情、有意的自我表露以及解释,都是恢复治疗双方平衡的方法。

    治疗师发起的修复,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可以依靠关系来容纳那些困难的感受,并帮助处理这些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帮助患者形成了利用互动性情感调节的能力,而这种调节是自我调节的前奏。

    3、升级对话

    将治疗性对话升级到觉察性和复杂度的更高水平上,需要一种发展学家所说的“撘脚手架”。例如,在孩子获得用来描述自己体验的语言之前,父母先替孩子说出来,然后让她“用自己的话”来描述,通过这样的过程,父母为孩子正在出现的语言能力撘起了“脚手架”

    而在一些特定的时候,治疗师又需要通过“先行一步”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建立起一个桥梁,把对话带到更开放的情绪层面。

    事实上,我跟朱老师一起喝酒时,他跟我说“装无能”,即是撘了一个脚手架,他先替我表达出来,然后我自信品味一下确实是这么回事。

    升级对话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对话本身成为讨论的焦点。进行“针对谈话的谈话”是把个人之内发展的版本升级到人际之间,这是我们要推动所有患者的目标所在——也就是,心智化的发展。

    我最近在咨询中也有这个体验,我在咨询练习中,对方咨询师一上来不问我的需求,而是上来就收集信息,好像按照他的咨询结构就能解决我的问题,但是他又不问我的问题在哪里。而我给他咨询时,他也需要一个很清晰的结构。而我其实是不知道一个具体的结构的,因为我还不了解他。这个问题当时把我难住了。事实上,我确实需要升级对话,就是让对话本身成为讨论的焦点。一个清晰度结构对来访者意味着什么?

    4、愿意参与和努力

    当一个孩子成长时,父母也总是要松以松这些架构,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性。可以说,患者从治疗师那里所需要的也是如此。

    在心理治疗这种亲密的伙伴关系中,我们这种努力的意愿不仅给搭档双方提供了保护,而且能为患者的抗议和愤怒留出空间。

    治疗师设定限制,或者自发地对患者的行为表达出不悦,也许会给患者一种氛围,在其中,她能够发展处一种感受,那就是在关系中,她可以独立于关系,同时又能够保持联接。

    随着这种潜在的不稳定时刻出现,具有决定性的是“合适”的程度,或者是双方最终能够达到的互为主体的理解的程度。事件本身——是一回事,但是通过这个过程,事件本身的意义凝结成形,则是另一回事

    我深有体会,我不是为事件本身所困惑,而是为事件背后的认知而困惑。只不过从认知行为疗法的思路,是需要调整认知;但从依恋模式的思路,是需要提供依恋母体进行互动体验。

    是不是路径的不同,跟人格特质有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十一章打造发展熔炉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fd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