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爸爸五年多一点,自从孩子出生,本能的认为要一切围绕孩子去生活,尽可能的多陪在孩子身边,尽可能地多尽到父亲的责任,这种所谓的“本能”是真实存在的吗?
真正触发我思考这个问题是在一次和孩子的对立时,那次我大发脾气,严厉批评了女儿,事后女儿总是把爸爸形容成大狼狗,而且还郑重其事的对我说,爸爸我不喜欢你变成大狼狗。我当时听了觉得特别好笑,这孩子形容得多好玩呀,不过现在想来,这么小的孩子,天知道在我对她大发雷霆时,她脆弱的小心灵经历了怎样的波澜。
庆幸的是她还能够真诚准确地表达她的感受,我想这是和她从小在家庭中获得的爱和真诚赋予她的一种能力吧。但是作为爸爸真的应该反思这种情况,甚至是警惕。于是我开始复盘自己的经历以及和女儿相处的一些细节。
坦率地说,复盘之后还是挺惭愧的。因为我发现每次批评女儿都不完全是因为女儿做了一些不合乎我制定的所谓“规则”的小事,比如说光脚满地跑、执意穿裙子、大喊大叫、任性发脾气、不理睬大人说话、随意乱扔东西等等。其实仔细想想在家里这样玩闹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无非是觉得岳父母在,作为爸爸我有管教她的责任和义务,于是对孩子发出指令,在没有得到回应后,冲突开始升级,开启了大狼狗模式。
这时候矛盾情况出现了,有时候我会陪着她一起疯一起闹不加干涉,有时候我却会严加管教,这里面其实就参杂了情绪的因素,我回想过自己的行为和经历,有时候在白天工作中状态良好了,这种好的情绪会延续到回家,于是陪孩子玩的过程中也会特别专注,获得孩子的认同感就非常高,互动良好;如果有时候感受到疲劳或者琐碎不快的事,那回到家在和孩子相处期间即使是保持克制,也很容易就被孩子一些略微越格的行为激怒,于是开始了冲突。过去我极力否认自己的想法,她是我女儿哎,何况我都是成年人了,怎么会和小孩子过不去,但是人是无法欺骗自己的,这就是情绪教养的问题,每个人都需要情绪的宣泄,无论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孩子更是如此,在幼儿园的一天,孩子可能会经历上学迟到,吃饭较慢,游戏不畅,做题不顺,上厕所没拉干净,和小朋友发生争吵,甚至是认真努力却没有得到老师表扬,这一系列的情形她都可能会有经历,一个两个情况她还可以应对,一旦赶上哪一天背运,可能一大堆不开心的事都集中向她袭来,这么小的孩子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不开心,但是这种情绪真的会有叠加,一起事对心思细腻的孩子,可能当时她被其他事情吸引开,但是回到家里她可能就会以种种任性的行为去发泄心中积压的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不满。这时候爸妈没有仔细倾听便横加干涉,很可能就是对孩子心理的第二次创伤。
很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些意识到呢。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爸妈总是标榜自己是一切为了孩子,那么就会出现一种心理畸变,孩子的父母会逐渐迷失自我,总是觉得我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去陪孩子,明明该认真工作时想着要把时间和精力留给辅导孩子学习,明明可以享受二人世界时想着要多陪在孩子身边一起玩闹。可是殊不知孩子父母是最好的榜样,如果不能全身心地认真工作学习,孩子怎么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习功课,如果不能自由自在享受玩乐时光,孩子怎么能学会独处和珍惜家人团聚。形式上的陪伴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这种能量的靠近很可能会使孩子怕热。而父母活出自我,这种快乐和精气神会让孩子清晰的感受到,孩子会更喜欢有活力而且发自内心快乐的父母。
祝愿爸爸妈妈们都能快乐生活、认真工作,让孩子们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能学会取悦自己,分享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