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刚刚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考试,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思考有关如何在平时备考过程中做得比别人更好,考试如何成功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从高一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当时班主任有强调了学习方法的相关问题,但是我当时后来还是做得不好,直到高考结束都没有搞懂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考得很高的分数。经过了这次考试,我对学习方法稍微有了一个比较系统辩证的理解。
[ 以下所述主要适合主动备考,有备考意愿和备考需要的人。对于被动学习的人,比如说只是因为家长或者其他人强迫学习,强迫备考,而自己本身不想备考的人可能不太适合。另外,写这篇文章难免有片面或错漏的地方,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修正,不能教条主义 ]
说明:圆括号和方括号为不重要内容
正文
——有方法 无捷径
一、应试备考中的需求问题
第一,应试考试最大的需求就是金榜题名,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必定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会考试失败,我们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分数。第二,除了考试分数以外,和考试分数一样重要的是身心健康问题。因为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健康第一,但是在行动中他们却以牺牲一部分健康为代价来换取分数(大学校园路上行人十有八九戴眼镜,除了军校以外)。以上是两个备考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最大的两个需求(矛盾),其他矛盾也存在,但在大多数时候不是主要矛盾,或者是我没有考虑到的矛盾。
(补充:不要认为备考只是高强度地看书做练习,这是错误的,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地发展。大多数人对懒惰的认识也只是片面地理解为是意志薄弱的表现,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对懒惰的理解要全面,懒惰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而从远古时期就进化出来的一种机制,人不能太懒惰,但是也不能否认懒惰,人们懒惰贪睡是为了保护好自己。)
二、人学习过程大致理解
对人学习过程的理解对如何学习有比较大的帮助,就像理解二极管,三极管和CPU有什么联系一样。人的学习过程就像机器学习一样,我们从黑盒的角度来大致理解机器学习,不需要理解里边的具体参数改变过程(如果你没学过,希望你去稍微查一下,可以帮助理解)。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一些现象,比如说如果一个中国人没有学过英语的话那他/她就不会讲英语。如果一个小学生连加法都不会,那他/她又怎么会在考试的时候突然会做出乘法的题目呢?总之,就是想要说明一点:东西只有学过才会,在考场上不存在没有学过,然后突然被雷劈就会写的题目的情况。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创新题也是建立在平时学过的基础上才能在考场上灵光一闪做出来的。人在看书做题就是不断修正自己对题目的认识的过程,一般来讲,做的题目越多,做题的手感就越好,甚至能够对出题人的意图进行猜测。就像用程序对图片进行识别一样,识别的图片越多,识别越准确。学习大致就是这样一个大脑进行运算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避免。
(补充:有一些家长认为小孩成绩比较差是小孩智商造成的,这种观点是很错误的。就算小孩智商再高,没有经过学习的话,那也是没用的。另外,如果成绩比较差,往往不是智商造成的,是专注力不高的表现。)
三、应试考试分数的本质
在不考虑考试作弊的情况下,应试考试分数一般为卷面分数。即考生的答题情况,基本上为考生的备考情况,考虑到考试技巧的影响,所以叫“基本上”。考试分数的本质是备考人对有效备考内容在大脑中的运算量的体现。这句话有两个因素:1、有效备考内容。2、大脑中的运算量。有效备考内容指的是复习过程中复习资料的内容,即复习资料如何正确选取的问题。运算量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学习时间,二个是学习效率。
(补充:学习方法应该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但是也可能有一些因素没有考虑到,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四、复习资料及复习规划问题
对于小学和中学,学生个人的复习资料选择范围狭小,这里指的是学校向学生分发练习册和复习资料很多,以及各科作业很多,上课时间很多,导致学生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自己选择复习资料来学习。所以,复习资料选择问题主要指的是在没有他人指导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复习资料的问题。事实上是如何自己给自己制定教学计划的问题。
首先有对于复习内容和复习价值的关系问题有一个规律:复习内容和复习价值大致呈现金字塔的关系,即对于金字塔顶的复习内容考试的概率最大,金字塔底的复习内容考试概率最小。我们选择复习资料的时候要首先选择金字塔顶的复习内容,不要因为个人情绪而一直专研金字塔底的内容。
[ 具体例子:考研政治大纲以及解析网上购买的资料大约有600多页,核心考点大约有200页左右。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就先背核心考点,这样就会获得百分之六十左右收益,时间充足再仔细看大纲,这样的效率比较高。还有就是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就不要太纠结复杂而确定不考的数学公式的推到过程,也不要纠结太难的价值低的题目太久。 ]
对于不同的考试策略是不一样的,但是需要有认真找复习资料制定大致计划的意识,因为每个考试不太一样,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各种途径(网络,亲友)调查哪些资料最有用。
[ 有的人就是不重视前期的调查规划,导致被动以至失败,比如:考研准备选择报的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就不要选明明知道复习不完的那些专业和学校 ]
五、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问题
学习效率最主要体现在专注力上,学习超强的人往往是专注力超强的人。
(想要掌握复习内容,大脑中的运算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时间长短,运算量不够是没有用的。我曾经自己做过一个实验,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强迫自己在规定时间内背诵课文或刷题。因为时间规定也不合理,所以很少能够真正地完成过计划的任务。但是比没有制定计划进度还是要快很多,效率也有所提升。可是由于过程太急,时间太短,对问题的掌握程度也不深,很多东西都是看了一遍过了一段时间就忘了。另外,这样的计划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导致个人身心疲惫,专注力下降,效率降低。还不如制定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时间比较长的计划。如同长跑一般,跑得太快终会累,跑不远,中速地跑最后跑得最远。这是时间和效率的关系。另外,为了满足身心健康的需要,学习时间也不能太长,每天或者至少有规律地间隔一段时间来进行放松和锻炼。并按照规定的时限执行,避免沉迷游戏然后就耽误了计划。)
六、比较理想的备考过程
1、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要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备考时间,就像古代打仗一样,没有充足的粮草,打仗就已经输了一半。大学以前不用考虑。
2、资料选取调查规划
调查想要报的考试需要什么复习资料以及大致估计需要多少复习时间,如果力所不及最好是延长备考时间,要实事求是,不要不切实际。
3、紧张有序不急不缓
备考如长跑,每天有规律地复习和运动,按照切实可行的计划坚决执行,这样基本上可以保证比较高的效率和健康需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总而言之,学习方法是有,但是捷径是不存在的。
如果有人有不同见解亦可以探索谈论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