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艺术③
31、只能弹奏某几个作曲家作品的人,只能称为演奏家而不是艺术家。因为他们的胸襟不够宽广,容受不了广大的艺术天地,接受不了变化无穷的形与色。假如一个人永远能开垦自己心中的园地,了解任何艺术品都不应该有问题。
读后感:艺术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演奏家、音乐家如此,作家也是一样,个人的生活和情感经历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但真正的作家需要体会千百种人生,演绎千百种精神面貌,周国平说:“写一两本书就停止的人算不上作家”。
32、早一天露面,晚一天露面,对真正的艺术修养并无关系。
读后感:不要为别人不了解你、不知道你而发愁,要为自己的能力欠缺而发愁。
33、适量的音乐,会刺激你的艺术,提高你的水平;过多的音乐,只会麻痹你的感觉,让你的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你的艺术。千万别做经理人的摇钱树,他们有1001个劝你出台的理由,无非是趁艺术家走红的时期多赚几文钱,哪里是为真正的艺术着想。
读后感: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练习太少,技能会荒废;练习太多,感觉会麻痹。时常切换下环境、心情,不把精神崩得太紧,反而会事半功倍。
34、绘画与雕塑早在古希腊就有登峰造极的造诣。
35、好的批评家和好的演奏家一样难得。
读后感:很多艺术家对批评家(评论家)没有好感,认为他们是一群自己没有能力做到却总在别人的作品中挑刺的人,而且挑刺还经常挑的不是地方。傅雷看法和他们略有不同,他认为: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批评家能促进艺术家进步;批评家的意见,不可全信,也不容忽视;好的批评家(专业且有良心、敢于讲真话)和好的艺术家一样难得。虽然傅雷本人的名片印的是“美术批评家”,但他对批评家的观点客观而公正。
36、唯有不同种族的艺术家,在不损害一种特殊艺术的完整性的条件之下,能灌述一部分新的血液进来,世界的文化才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圆满,越来越光辉灿烂。
读后感:学习三步曲:吸收,融合,创作。学习要有开放的心态,广阔的视角。
37、高度的才能不和高度的热爱结合,比只有热情而缺乏能力的人更可惜。
读后感:职业选择上,如果能从事自己喜欢而且擅长的,当然是最理想最幸福的状态,退而求其次,选自已擅长的,再求其次,选自己喜欢的。理性分析是这样,可人往往倾向于先选自己喜欢的,比如李亚鹏,明明是块做演员的料,却一心想做个成功的商人,结果屡战屡败。
38、混合的民族,要产生新文化,尤其是新音乐,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民族乐派的建立,本国风光的表达,有赖于整个民族精神的形成。
读后感:文化需要孕育的过程。
39、有自信同时又能保持自我批评精神,是一件艺术家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40、批评家的话不可尽信亦不可忽视,即使批评家说的不完全对,有一言半语能引起我们的反思,让我们发现真正的缺点,或者另外有一个新的角落,让我们去追求,再不然让我们联想到一些小的枝节可以补充、改善、修正。
读后感:从这段话里可以探知傅雷学贯中西、艺术造诣深厚的原因,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艺术追求完美,不放过任何一个求学的机会(哪怕是在艺术家们避之不及的批评家的一言半语中,他也能收获启示、反省以及看待问题的全新角度)。
去法国留学的轮船上,他遇见一位法语流利的中国留学生,立即请他每天教授法语一小时,船在海上行驶了三四十天,渡轮在法国马赛港口靠岸时,傅雷的法语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升。
1954年被打成右派分子,被迫停止翻译工作,开始修习书法,他便开始研究起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1960年眼疾发作,再度无法工作,傅雷在自己家院子里种玫瑰,一种就是各式各样,好几十种,别人种玫瑰是闲情逸致,他化身科学家搞研究。
正如傅聪对他父亲的评价:“他一生没有一分钟度过的是行尸走肉的时光,他的脑永远在思想,他的心永远在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