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月用心耕耘的这些天。
一天时间就这么长,写浪潮之巅观后感然后写間书再练指法那这一天时间就会被压缩到一半。所以我准备都写在简书上。
先说观后感。在这之前,有一本书我印象不可谓不深刻,甚至其中思想也在我的脑中生根发芽,也是因为有适应这种思想生长的土壤。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有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还是会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做圣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浪潮之巅是一本历史书么,科技发展史。春秋笔法加入自己的一些理解。不过写书不就是写自己的想法么。罗振宇,吴晓波,吴军,万维钢我对他们的认识主要是源于好几年前的一档音频栏目,红的发紫,后来做起了得到。这些是废话。
在全书中,作者很是强调三方面:浪潮,人物和所在领域。天时地利人和。浪潮一股接着一股,不断推着社会进步。以前有幸看过两本名字叫物演通论和什么来着的书。所站高度和层次立马凸显出来。文中递弱代偿理论来解释这个在急速狂奔的时代终将走向灭亡。不过在浪潮之巅这本书中我还是看到了共同之处了。人们往往倾向于用自己的世界观对世界进行解释,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也就是会在自己的那条路上渐行渐远。殊途同归,最终会回归到中庸这条路,因为这世上的人们不可能朝着两个极端背道而驰,只会渐渐归于同一。还依稀记得曾仕强老师在世时举得一个例子:为什么女儿长的会像爸爸多一点,男孩儿则会像母亲。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国学的博大精深,蕴含着极大的能量。倾向于归于自然,知天命,顺势。命势渐渐明朗,又能怎么样。思想的运动我是抗拒不了的。我试着抗拒,使之更贴近于当代青年该有的想法。然后就是漫漫长夜漆黑无眠。当那个时候才知道必须要放空自己,清醒状态下释放理性对思想的束缚。明知这一切都是多此一举,绕路太远。知道是没有用哒,要落到实处,因为好多想法都是毫无逻辑可言,泛泛空空的瞎想。踏踏实实的,嗯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