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的八月,如火。将近四十度的高温,依然阻挡不住一群语文人求知的热情,坚定的步伐。顶着炎炎烈日,来自很多省市的专家、名师参加张永军老师的六阶作文e课程公益研讨会。大会在各级领导热情洋溢的开幕词中拉开帷幕。
藁城之行,助力成长说实话,像我这样的狗尾草,能参与六阶作文e课程的编写,已属三生有幸,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去做有关写作的探究。更荣幸的是,这次研讨会我不只是学习者,也是展课者之一。当接到张永军老师的讲课通知时,我忐忑如兔。我既期待这样难得的锻炼机会的到来,又怕辜负了张老师的殷殷期望。犹豫再三,微信里,我还是表达了希望张老师让更优秀的老师来上课的心愿。也许张老师太忙了,没看到我的留言。在又一次的通话中,张老师最终确认我能不能去。他还是听出了我的不自信,“就按你编写的台阶一来讲就行,说说你的备课过程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上课就按你录的微视频讲就好。”为了报答这份珍贵的信任,感恩张老师提携小辈之心,我必须去。
31号下午,我如期来了!即使之前反反复复写稿,修稿,梳理,心依然不落地。不到最后时刻,总是戚戚然。纸上备课是有形的,心中备课是无形的。这样的无形总是或多或少的压在心上,午休或晚上,总是不适意。脑海中都是课的影像,它们飘飘荡荡,来回穿梭。其实,每次讲课前,都要经历这样的“熬”,只有接纳了,熬住了,才可能听到生命的拔节声。这有点像熬粥,像炖汤,小火微微,味道才好。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亦没有“心想”就“事成”的存在。做好一件事,很难。但专注了,做得久了,才会有超脱的快感。好课,一定是心态最佳的状态,调整,再调整……
1号上午的讲座是必须要好好听的,因为讲座者都是前辈,都是大咖。“创意作文”的领军人物杨会建老师的“创新”讲座,让人来了一场头脑风暴。江苏名师崔益林老师的中考作文分析及指导学生多次获奖的精彩,令人仰慕,也令人震惊。张永军名师工作室的田艳华校长,讲起思维发散,一文多变,激情澎湃。省教科所的教研员张豪林老师结合统编教材的特点,给一线老师的写作教学一个明朗清晰的定位。
下午韩军老师的课如期而至。他的朗诵不逊于专业水准,当那充满磁性的声音响起时,每个人瞬间就被吸引到特定的意境里;他那种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更是无法企及;在“错误”中和学生一起探讨,更是一种智慧。十条“经典”,都需我们这些草根教师细细咂摸,慢慢消化。他的课,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结束。意犹未尽的我们还沉浸于刚才的精彩中,但我必须马上回归自我。在前辈后面讲课,实在是一种折磨。如果可以,我情愿把自己讲课的时间让出来,请韩老师继续再继续……
藁城之行,助力成长终于,我登台了。由于时间有点紧,张老师让我最多控制在二十五分钟以内,临时必须压缩。我迅速做出判断,说课再简洁一些,讲课减少互动次数,给大家呈现一个备课过程,突出重点即可。课,不生动,亦无波澜;我的话,还是多,亦不够精简;设计问题,不灵动;点评语言,还是呆板……没想到,当我读完顺口溜,大家掌声想起时,我竟忘记了放最后一个写作要求的图片,只是用语言简单照应了开头预设的“记忆深刻的事”,让他们在顺口溜中对照自己开始的想法,思考如何把技法运用于写作训练中。这样的失误,实属低级。
我知道,遇见更好的自己必须经历这样的历练。在求好的路上,煎熬和反思就是最好的修行。无论是顺利的,还是坎坷的,于成长而言,走的每一步都在为明天奠基,每一步都算数。
晚上,张老师让我们上课的几位老师为明天参加说课的老师提提建议。心惶惶然,因为自己的步伐还歪歪斜斜,自己的思考还是浅浅薄薄。但面对信任,必须全力以赴。我深知,看出问题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要给出建设性的建议。自己上课难,给别人指导课更难。一语中的的点评,需要整体权衡和细节推敲,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具体的思路是否清晰,采用的方法是否恰当,课堂的落实是否落地,教学过程是否合乎逻辑……老师提供的设计,一个课例一个角度,于我是一种挑战。虽然平日里听课看课,只是从未全身心的对待过,我更期待和大家一起探究,在思维碰撞中一起成长。当自己的建议得到认可时,当老师真诚的表达感谢时,那种满足感盈满心底。河南名师王留晓、保定最美教师靳立华老师的点评,于我,又是另一种学习。不知不觉,已十一点。但看到老师们那种执着的追求、认真的态度、求好的精神,虽累也快乐着。能成为别人需要的人,真的是一种幸福。
2号的比赛如期进行。看到那些年轻的面孔在舞台上熠熠闪光时,犹如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青春,是用来拼搏的。只要情怀在,一定有诗和远方。当我们把分数排名都搞定交给刘丽荣老师时,心才真的落了地。
这几天,很紧张,很忙碌,甚至有些疲惫,但心犹如涨满的帆,鼓鼓的,一路向前、向前……
藁城之行,助力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