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帮助我从“职场小白”快速成长为“自由职业者”的3个思维方式:
黄金圈思维、用户思维、复利思维
先自我介绍一下,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了一个目标管理课程,目的是希望能通过课程,制定出自己2019年“可执行”的年计划。
但是,在这门课程里,我受益最深的并不是制定出了多么了不起的计划。
而是发现,以前我所认为的“自己过得有点庸庸碌碌”,是种错觉。
其实从毕业到现在,我一直在野蛮成长。
给大家看张图:
这张图是我参加那套课程拿到的第一张表,上面的数字代表年龄,用红线圈住的,是我现在的年龄。
我2014年7月份毕业,从一毕业开始,就过着迷茫到不行的生活。那时候,同系的学生已经在北京找到工作了,而我还在面试。
由于自己性格特别内向和害羞,面试第一家公司就遭遇了极大的挫败感。
后来更是陆陆续续换过不少工作。
从工作以来,我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个“不踏实的人”。
但在填完这张表格之后,我发现:我的人生一直在朝最好的方向极速前进。
23岁的时候,大学毕业,做留学文案 24岁的时候,辞职创业,做跨境电商 25岁的时候,转行互联网,做文案策划 26岁的时候,入行新媒体,靠写作能力,做了主编 27岁的时候,实现了以“写作为生”的自由职业
这么看下来,我的每一年其实都没有浪费,而仔细回想,其实指导着我向前走的,无外乎就是我上面提到的3种思维:黄金圈思维、用户思维、复利思维
一、黄金圈思维
我最初听到“黄金圈思维”这个词,是从网易公开课里的一则视频上看到的。(视频名称叫:伟大领袖是如何激励行动的)(今天时间紧急,先不贴视频了,明天下载好了贴过来)
黄金圈思维的意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做事之前,要先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而不是先去问该怎么做。
这样你内心的动力才够劲儿,你做事才能持久,也更容易做出效果。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我们很多人都会说,"我好想努力啊,我好想好好工作啊,但是总间歇性颓废,该怎么办?”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因为你不知道-除了赚工资之外,自己为什么要干这份工作。
刚毕业的时候,我是做留学文案的,每天的工作就是写英文文章。(因为我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而且拿了专八证书,所以我觉得自己必须做英语相关的工作,不然就是浪费了4年时光,但我忽视了一件事,我本身并不是那么喜欢英语,甚至有时候很讨厌)
所以,当我每天处于英文写作的高强度压力之下时,我突然就崩塌了,自动离职,再也不想进留学公司干活儿。
后来的几次换工作经历也是一样。
由于在留学公司经受了高强度和高压力,所以,我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职能人员,工作轻松简单。
但不到2个月的时间,我又辞职了。因为太闲了,我不是这种性格。
从上面两段经历可以看出来,我找工作的时候,一直是由外向内找的。
因为我是英语专业,所以我要找英语相关的工作 因为留学公司太累,所以我要去做职能人员
也正式因为这种“反黄金圈的思维”,我这两份工作都没能坚持下去。
后来,我慢慢摸正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我静下心来问自己,除了工资,我到底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我想活成什么样子?
那段时间,正好是公众号很火的时候,每天下班后,我喜欢躺在床上刷公号文,读着一篇篇直戳自己内心的文章,我的目标好像有了:我也想写这种让别人一读起来,就感觉到很有见解的文字;我也想让自己的文字能帮助别人宣泄情绪,甚至改变人生。
于是,我的新目标有了,我去应聘了自媒体公司,而自媒体写作这件事,我也靠自己内心的喜欢和需求,坚持到了现在,坚持到了自立门户。
所以,做任何事,包括找工作的时候,问自己一句:我现在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我为什么想要这些?
连续深挖5个为什么,你就能找到自己内心深处,最能支撑自己做下去的理由。
二、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本身是营销或者产品中的一个术语。
做产品要有用户思维,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 做营销要有用户思维,要想办法了解用户的需求,进行用户调研,才能更好地打广告,卖产品
但在实际生活中,其实用户思维处处都存在。
比如:
写作的时候要有用户思维(这时候的用户指的是你的读者)。
你写作的时候要考虑读者是否能轻易理解你的词句,是否能享受你的排版,是否能信服你的例证。
工作的时候要有用户思维(这时候的用户指的是你的同事和领导)。
在和同事交代任务的时候,你要做的不是独善其身,而是考虑,怎么交接才能降低同事的执行难度,共同高效率地把一项任务做好。 在和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你要做的是去考虑,领导当前最主要的需求是什么,他想知道什么信息。
谈恋爱也要有用户思维(这时候的用户指的是你的男/女朋友)
女朋友花粉过敏,你非要跟风送花,那不是送死嘛~ 所以谈恋爱也要调查你的用户(女朋友)的需求。
可以说,用户思维是帮助我在职场获得快速晋升,同时也协助我和自己公众号的粉丝有了极强链接和黏性的法宝。
三、复利思维
复利是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一笔本金产生利息之后,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把之前产生的利息也算作本金来计算下一期利息的一种方法。
复利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高级,似乎只和经济学有关,但仔细想想,其实生活中也处处有复利。
比如,以写文章为例,某位作者写出了一篇文章,只要文章质量过硬,就会诱发读者分享的行为。
一开始,可能只有10个用户会分享这1篇文章,但假设他能长时间、稳定地产出高质量文章,那么就可能变成有1000个用户来分享他的100篇文章。
这时候,想做成一个大号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这就是复利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但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不能坚持到产生复利效应的那一天。
其实成功这种事情,有一个最基础的标配,就是你要持续、专注地做一件事。(但90%的人都做不到,做10天,看到没效果,掉头就走,但复利就是这样的啊,复利在一开始的效果就是微乎其微的~)
我所做的复利,其实就是坚持写作,马不停蹄地写下去,输出优质文章,慢慢地就会有很多的机会和资源靠近我(比如,2018年,通过持续写作和不断精进,我签约了好几个知名的内容平台~)
(今天先写这些)看完记得点赞,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