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的傍晚,一个人散步于梅林小镇。有别于城市夜幕前行色匆匆,车水马龙的喧嚣,小道上罕见行人,偶有几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追赶而过。由于前两日雨水的冲洗,小道两旁的梅树只剩些许残缺梅花和含苞待放的花蕾,发白的水泥路面铺满了红色、粉色的花瓣。横穿小镇中心的小溪潺潺作响,洁白如玉的妈祖像一脸祥和的望着远方,一如多年前回乡华侨初带她回来的模样。赶鸭的老人挥着细长细长的竹竿拍打着金光粼粼水面,乳白色的鸭子优雅的拨动着鸭掌,扑哧着翅膀,任凭老人拖着长音沙哑的“嘎嘎嘎嘎……”。 三五个花甲老头子坐在面溪的石凳上,对着赶鸭子的老人嘲笑式的说着闽南语“里么好,可里查某来”,赶鸭的老人咋呼呼的说“查某来嘛港和”,“嘎嘎嘎嘎……”,石凳上的老人们笑的更加大声放肆。
踩着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小道来到翠玉轩门口,惊喜的发现门开着。一直就好奇拥有如此美丽名字的私塾内部构造如何,便迫不及待的走进去参观。屋里,满脸皱纹的老人正兴致勃勃的为几个外地人介绍这座小院的历史:清朝乾隆年间衣锦还乡的古人为答谢相邻而建学府,鼎盛时期曾接收七八十个孩子,读书声响彻山谷。翠玉轩属砖木单层结构,青砖灰瓦,拱形门,朱红色圆形窗户,庭院的大厅还摆放着孔子的雕像和画像。是目前福建省唯一完整保存建有拜廊的古私塾。
从翠玉轩出来往前再走几十步便来到了南庆楼。南庆楼是一座四方形土楼,由外墙和内院组成,占地面积非常之大。楼内地面全是鹅卵石铺就,庭院里有三口古井呈三角形分布,听说用石子分别投入井中可以听到锣、铙、鼓等奇妙的乐器声。南庆楼共有大门侧门18个,寓“十八罗汉”之意,大门前屹立着进士碑和挡煞墙,皆是祈祷平安之意。而最让人称奇的是南庆楼一年四季无蚊,冬暖夏凉,是避暑的好去处。
小溪上流有一座桥,是传统的拱形桥,取名靖南桥。乌青如墨的小桥长不过百米,桥墩上铺着村民种的芥菜,等这些芥菜晒成干便可以做出地道的梅菜,梅菜扣肉是一道受本地人喜爱的客家菜。桥头的石碑上刻有桥名,但是石碑上的“南”字少了中间一竖。不知道历史的人一定会以为是错别字或是因外力而被破坏了。至少我就曾经以为是小孩子捣乱的。其实不然,你站在桥头往正前方望去便能看到一座小山丘,那是人造文峰。相传这座文峰是乾隆年间,梅林先人在风水先生的指点下所造,志在让族人多出人才。而靖南桥刚好与文峰连成一条直线,刚好与“南”字的“竖”重叠,后人便在书写的时候直接省略了“竖”这个笔画。
从靖南桥往回走就来到了翠玉轩对面的节孝坊,这个节孝坊我曾一度把它看做是优四根石条组合而成的石门,直至看到两旁字迹模糊的对联才知道这是一个象征古代女人最高赞誉的节孝坊,坊横额刻“节孝”二字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历经沧桑的青墨石坊挺直屹立,无声诉说着守了70年寡的简氏的一生。
坐在节孝坊旁的石凳上往西北方向望去,便能看到多座土楼,或圆或方,赤土墙体,灰色瓦片,伴着徐徐而落的夕阳,倒映在水面上,宛若置身于大鱼海棠里椿的家乡,安静柔和,那是凡人到不了的仙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