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母亲,会想着要与儿子一起拍婚纱照吗?
我想大多数人会说“疯了吧,怎么会有这个想法”,可事实上还真有人这样。
而且这事发生在曾经很有名的一名歌星身上,我个人曾经很喜欢他的歌,我相信许多人也喜欢他的歌,那首歌叫《卷珠帘》,曲调优美,声音清澈灵动。
听到着,你已经知道我说的歌星是谁了吧,是的,他叫霍尊。2014年还曾经上过春晚。
可随着与母亲拍婚纱照以及她女友爆料他与众多女性暧昧、始乱终弃的事情后,他的名气一落千丈,最终淡出人们的视线。
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他会这样?原来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时就离婚了,母亲独自一人将他带大,他也多次说自己很依赖母亲,母亲说啥就是啥,这才有了与母亲拍照的事。
霍尊之所以会这样,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他是受了原生家庭的影响。
“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这个概念,据说最早由萨提亚提出的。
指个体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包括主要养育人(不一定是亲生父母)、兄弟姐妹等,它是个体最初所在的社会单位,通常是亲生或养父母家庭。因此,家庭中的氛围,生活习惯,父母的行为示范以及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的行为,以及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
接下来,我们再来通过一个故事认识一下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态的影响。
来看这一张图片,大家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吗?
答对了,是陆游写的。那大家知道陆游写这首词的背景是什么吗?
这首词是他写给他的前妻的啊,注意,是他的前妻。
陆游的诗在中国历史上,算不上质量最高的,但却是产量最高的诗人,现存的就有9300多首。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中有一个最大的遗憾,就是他的妻子唐婉。
陆游的父亲曾任转运副使,他的舅舅任光州通判,有一个女儿叫唐婉。陆游在16岁和19岁时,为参加科举考试曾在舅舅家读书,由此认识了唐婉,两人一见钟情,双方父母也很赞成,既门当户对,又亲上加亲,可谓圆满。
陆游的母亲用一只十分精美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为陆游定下了这门亲事。陆游二十岁的时候,迎娶了小他五岁的表妹唐婉。
陆游和唐婉结婚之后,生活非常幸福,两人常常在屋里吟诗作画,沉迷于甜蜜的二人世界,反而耽误了陆游的科举考试。因此,陆游的母亲唐氏就强迫陆游休掉唐婉。陆母的第一个理由是唐婉耽误了陆游的前程。其实,陆游从小就十分聪明,12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作文,颇得当时名士的欣赏。
但是,陆游在结婚之前两次参加科考,却都名落孙山,这让陆母觉得儿子是不安心读书,她认为如果给陆游定下一门亲事,成家之后自然能够收心,专心科考。
不料事与愿违,陆游和唐婉结婚之后,反而更加贪玩,将科举抛诸脑后。这本是陆游自身的问题,但陆母却认为是唐婉带坏了儿子,陆游沉湎女色,不务正业,都是唐婉的错。
第二个理由就是唐婉没有生出孩子,古人无后就是不孝,于是逼着陆游休妻。
由于在生活中长期受母亲的强势的影响,导致陆游性格较软弱,只得顺从与唐婉分开,但他真的特别爱唐婉,于是就想了一个方法敷衍母亲。花钱买房子偷偷安置唐婉,两人暗中继续往来,可是没多久,陆游的母亲就知道了这件事情,非常霸道的赶走了唐婉,并且让自己的儿子陆游迎娶她人。就这样,唐婉也非常的灰心的另嫁他人。几年过去了,他们在一次春游当中又遇到了,陆游是旧情难忘,感百万千,提笔在墙头上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红酥手》。
看到这,你是不是联想到了【妈宝男】这个词,妈宝男是最近几年很火的一个词,意思是指那些遇事没有主见,凡事听母亲的,母亲很强势,自己总顺从,性格幼稚的男性。
对应着妈宝男的,还有一个词叫扶弟魔,是形容一类特殊女性群体。
她们因为原生家庭男性成员(兄弟)较多,从小就被家庭中重男轻女的观念所影响,被要求长期扶助家中男性成员,甚至是无条件的供养他们。电视剧人物樊胜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于是就有这样一句话“女不嫁妈宝男,男不娶扶弟魔”。这些都是原生家庭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些妈宝男、扶弟魔因为长期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那怕明知不对,也不敢对父母说不,一味忍让,不敢捍卫自己的利益,又或者是极致的逆来顺受,生怕父母不高兴,觉得自己让父母生气就是极大的不孝顺,就是不对不应该。
可想而知,如果你嫁这样的妈宝男,你娶这样的扶弟魔,当婚姻里面出现了对方的父母时,你要如何应对呢?
今天我就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原生家庭--如何应对爱人父母的挑剔、侵扰或排斥》,是由美国,苏珊·福沃德写的,在书里就能找到答案。
作者:苏珊·福沃德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她的第一本《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2018年出版,被大家认为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至今豆瓣评分高达8.3分。
这是继《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的另一部力作。
它是一部给婆媳/翁婿关系的问题把脉,犀利剖析新成员与原生家庭的冲突与磨合的有用书籍。
本书将教你如何辨识五种“有毒”的伴侣父母,分别剖析了他们的特征、行为模式、心理动因以及应对他们的方法。
教人们学会以更科学、更理性、更能让你保护自己的方式与他们相处,你才能让婚姻更加稳固,保持生活边界完整与人格独立。
作者提到,在走进婚姻之前充分了解你伴侣的家庭是十分必要的事。
接下来,我们做一道测试题看看你伴侣的父母都有哪些行为呢?
测试题:你伴侣的父母有以下行为吗?
1、对彼此冷淡或关系时好时坏。
2、经常和对方吵架,言语易过激,经常会升级到肢体冲撞。
3、言行举止粗鄙,对他人不尊重,有酗酒或者赌博等陋习。
3、伴侣去世或者已经离婚,但拒绝开始新生活,并希望你的伴侣履行自己配偶的职能。
4、对你的伴侣特别依赖。总是要求你的伴侣,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
5、经常制造两难的境地,或使你的伴侣在你和他们的需求之间做选择。
6、很强势,例如经常批评你或你的伴侣等等。
7、经常自作主张的向你提出你不需要的意见、插手你们的生活,还美其名曰是为了你们好。8、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给你和你的伴侣小恩小惠,放迷烟。
9、如果你拒绝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不断的让你和伴侣感到内疚,道德绑架。
10、贬低你的外表、工作、价值观、立场或宗教信仰,或者轻视对你而言重要的人、事物。
如果你发现中了7条以上,建议最好不要冲动马上结婚。
如果你已经进入了婚姻才发现伴侣父母存在着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让你很痛若,没关系,看看书中作者如何向我们支招的。
作者给了我们三个方法去解决它。当然这三个方法你可以形成一个组合拳去打,也可以单独拎出一个来用。灵活掌握使用。
第一个方法:设定边界。
设定边界指:针对你的情感和心理方面设定一个不可侵犯的底线。就像一个国家那样,有自己的国界。
正如书中所说:“我向你保证,当你们的距离缩短到某个程度时,你肯定会感到不自在,我们会不希望对方继续靠近。请在你与你伴侣以及伴侣父母的相处中,记住这种界限给你的感觉,你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越界也一样。”
当你有了这个底线后,你就知道你什么时候可以忍让了?如果她们没有触及底线,咱们就当它没发生,笑笑而过。
这个设定边界是你自己对自己的对话,最好找个安静的地方,独自一人花点时间认真的思考一下,当然有可能你找到的底线,过段时间又会变,你可以及时调整,一般情况下,当你想清晰了变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个底线的设置,不是说父母最多只能在我家呆7天,超7天就不行。
不是这样的,我以为它更多的是指一些【原则】,需要认真将你与爱人父母的三观进行对比、评价,找出底线。例如:爱人父母很虚荣,总爱在别人面前摆显,要求你配合他们演戏,这就是你们价值观的冲突,你就可以设置你的底线。
第二种方法:明确立场。
明确立场指的是你要向你的伴侣明确的说出针对伴侣的父母的哪些事情你是可以接受的,哪些事情不能接受,你愿意为伴侣的父母做些什么。
建议使用这样的句式。“我希望是.....”、“我不愿意看到......”、“我愿意....”
注意不要使用“我有个要求.....”等这样的句式,显得强硬,带着命令。
但也不要用“我不能.....”等有些软弱的句式,没有坚决的表达出你的立场。
在这个环节,你与你的伴侣的沟通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对伴侣的父母带着主观上的评价,要不带歧义的清晰的表达具体的事件,否则会容易引起你的伴侣的不适与冲突。
例如:我愿意花时间找一个好去处来安顿他们。
我愿意一周和他们吃X次晚饭,陪他们逛街。如果你自己需要多跟他们见面,那么我也乐意和朋友聚聚或者带孩子。
当然在这个环节中也要注意沟通的时机与气氛等等。
第三种方法:非防御式的沟通。
回忆一下,最近一次你和伴侣的父母产生矛盾的经历,又或者是因为你与伴侣父母的问题而引发你与伴侣闹不快乐的经历,是不是大多数是要么战斗,要么逃避的状态,自己的情绪要么生气、要么愤怒、要么委屈、要么忍让等。
在面对被攻击、批评或陷入混战时,大多数情况下作为晚辈的我们常常会进入防御模式。也就是经历”你攻击--我防御--我再后退--不行就激化“的演变模式。
但这种方式往往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非防御性沟通”则能打破这一模式,让你拥有不敢想象的掌控力。
而你如果学会了使用这套方法来应对,多数情况下能大大削减对方对你的杀伤力,重塑你的自尊和自信。更妙的是,你能在短时间内学会这些技巧。
怎么做呢?
首先,你充分相信这个方法的可靠性,就像我们上阵杀敌时(当然这个比喻可能不恰当),我们自己的心态不能崩,要相信接下来的沟通中,我不会让自己受伤害,我不能因对方而伤害我自己,要相信这样的沟通是有效的。
接下来,请使用如下的语言进行对话:
“你和我说这些是因为....。
你有权发表你的观点。
我得想一想你的提议。
这一点挺有意思的。
等你冷静下来,我很乐意和你谈谈这件事。
我很抱歉你不同意这一点。”
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在进行非防御式的沟通时,你不能有【我要战胜对方】的想法,而是非常平静的表达我内心的想法,捍卫我的底线确保我的自尊,请一定要注意这2点,否则你的这些对话就变成了挑衅,反而让现场更混乱了。
好的,关于如何应对伴侣不靠谱的父母的讲解就进入尾声了。你可能会觉得这种事情必须得拉上你伴侣的支持才能开展的得心应手,或者说想通过伴侣的斡旋才是最好的。
当然,你这种想法是有道理的,可是有的时候我们的伴侣不见得就能站在我们一边,甚至我们的伴侣TA也不知道如何面对TA的父母,不要忘了TA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甚深,所以不要抱太多的希望在你的伴侣身上,毕竟这些事情它发生后实实在在感到难受的这个人是你自己。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谁难受,谁主动改变】。
因此这些事情发生了,是我们自己真真切切的难受,那么我们就要主动的去想办法去改变,而不是把更多的操作权和期待值放在我们伴侣身上,期待TA来帮你解决的问题,这是不太靠谱的一种想法。
当我们有了一定的能力和一些方法之后,当我们自己慢慢改变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伴侣也会被你影响到,慢慢的TA也在改变。
并且随着你在这期间不断的跟你的伴侣进行沟通,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相信这样的良性循环会让你们的婚姻越来越好。而不是因为伴侣的父母的关系,家庭分崩离析,夫妻劳燕纷飞。
最后,借用书里的一句话:“”现实可能不像童话那般有一个美好结局。你伴侣的父母可能不会奇迹般的变得善良,慈爱。但即便如此,你通过上述努力,你再次和你爱的人心意相通,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找回了自己,你得到了成长,你做的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