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窄门”第一次听到还是听了“余华”老师的一段论述。当然,不排除余华老师也是通过“安德烈·纪德”的小说《窄门》,继而有了那段论述。毕竟,在“推荐”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余华盛赞!我读完《窄门》激动得浑身发抖,恨不得自己能写出这样的书。”
当然,这也是我后来才留意到的。毕竟,我读书更多时候很少看推荐去作决定,决定我读不读一本书更多取决于眼缘,或者说,是某种熟悉感、亲近感。人总是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更加亲近,且更倾向于去完善自己对某种熟悉事物的认知。
纪德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无论是《人间食粮》、《背德者》、《田园交响曲》,又或《窄门》,但确实我并没有怎么留意到“窄门”这个关键词,尽管一直以来我都有着类似的自我矛盾,以及在面临选择时优柔寡断、患得患失。
我想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收获自由和广阔的人生,却往往自己束缚自己,求而不得。自由和活得通透,活得清醒,活得洒脱等等,这些词常出现在朋友对我的形容上,我倒不觉得自己真是如此,不过是我抓住的东西很少,仅一个:真实。故而,我能看见、看清、看透的,相对也多一些,相对理性些、客观些,加上多年以来走得“歪路”多了些,且由于写作的原因,我会对此进行反思和记录,故而有所记忆,继而在朋友眼里我是这样的一个人。
其实,这也是一道“窄门”。简单说,我在读书和写作方面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反过来也就是说,我的社会阅历是不足的,生活体验是不够的,乃至于人际关系薄弱、社会资源匮乏,物质上就更不消说了。
所以,后来我也就越来越少“劝人”了,也就越加沉默了。
归根到底,因为我自己走的就是窄门,我所能给到的建议自然也来自于我所熟悉的领域,而这条路从来都艰难。或者说,一开始就直接从复杂入手。
曾有过言论:简单的复杂看,和复杂的简单看,哪个更明智?答案是,简单的简单看,复杂的复杂看,更为适宜。
可在最初,我直接一头就猛扎进去了,也是那时的信念,我始终认为“知难者不难”,所以,就像朋友“说笑”时说的那样:“你会吃苦,那你就有吃不完的苦。”可以想见,这一路走来,我总是挑难的、复杂的下手,我走得自然崎岖,也自然艰难。
但如果你问,后悔吗?后悔是没用的,所以我也就不后悔了。这玩意儿就跟父亲说,当年辍学你也别怪我,也怪不得我。我说,我不怪你,也不怪任何人,是我自己的选择。
这些,我现在说得出来,因为我真是这么想的。所以,那天朋友评价我说,“知行合一”。我说,没那么高深,就是一种允许发生。
从窄门走出来的人,大多都通透、清醒、明智,这也未必见得是什么好事儿。就像很多时候我还是会羡慕大家。其实,作为寻常人,除了真实之外,还心里踏实,这叫我如何不羡慕呢!
我顶多也只能做到“扪心自问,问心无愧”罢了。且背后的牺牲和代价不为人知。
为何我总是能轻易原谅自己?归根到底,就是我不再把自己排除在外了。我可以是寻常人啊!兴许,我本就是寻常人呢?之所以走窄门,也非我所愿,不过是年少时,年少轻狂罢了。自不量力,自以为是,好高骛远。
当然,这是后话了。在此之前,我可不认为自己真这么觉得。包括很多时候,我觉得有更高明的选择,有更明智的决策,有更多的方式方法,我也都愿意与大家分享。那时,我不懂,懂了也就不会这样做了。
我是说,尽量不要太早进入窄门,更别轻易劝他人进入。
还好就是,后来我也想通了。就像教育涵盖了许多方面,但是它本身不教你任何一面。有人(洛克菲勒)解释说,没有行动,就一切都不会发生。我的理解则相对狭小些,我想到的是:我也没那么大能耐去改变一个人,别人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被我所改变的,所以,我的顾虑,多少有失偏颇。诚然,一个人的习性是不那么容易被改变的,你是这样的人倒不是说你就永远是这样的人,而是说人终归会“回到”真实里来,只不过或早或迟。我没有介入因果,我不过是一种缘,亦如我曾说过的,无缘不识,不期而遇。仅此而已。
所以,后来我学会了,只以平常人的方式去对待平常人的疑问。当然,我指的更多的是以寻常人的思维从自我认知去沟通、交流。这当然也算是保留了“自己”的部分,窄门走出来,不代表窄门的思想也抹灭了。这也是我常说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别人是夺不走的。
换句话说,我是这样的人,我就这么想。任何人都一样,区别不过是你能否认识到这一点罢了。
所以,为何我能做到这样,不过是从窄门里走了一遭,走的歪路多了些罢了,我懂非我生而知之,更非我比谁就聪明,不过是我历经过、思考过,并且走出来了。
然而,如果按照我原本的思维,那么,我所有的“道理”都是没用的废话,归根到底,就像没有智慧的知识和没有力量的特权,除了让你更加“执迷不悟”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而以大多数人的智慧和力量,根本拔不起来。但还是有作用的,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却也足够宽慰人心。意思是,我本就没想改变谁,如果你非要这么想,那是你的执迷不悟。倒不如换个角度想想看,我不过是提供更多一种选择,提供更多一种视角。
我为你们提供视角,你们也为我提供视角。互惠互利罢了。
所以,我压根不会强加于任何人任何的思想和行为。如果你因此改变,有所增益,那自然是你的功劳,是你的造化,而非我的指点。而我之所以说,“尽量不要太早进入窄门,更别轻易劝他人进入”,本质而言,对抗的也是这种“强加”。就像我说过的,“不要求别人完美”,是同一原理。
事实如此,本来如此,如果你没那底子,你也怨不到我头上。就像我不会怪父亲,他已经很尽力了,且我是能够完成学业的,不过当时的我选择了别的路罢了。就像我走上窄门这条道,也不是因为这条道就多么诱人,不过基于无知,无知无畏,年少轻狂罢了。
所以,如果可能,不要再自己束缚自己,任何人都可以拥有自由而广阔的人生,本来如此,真实如此。
真别轻易走窄门,不信你看看,能从里头出来的,几乎没有什么正常人,而陷在里头的更是不计其数,要么半死不活,要么要死要活,要么苟延残喘,而我苟且偷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