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说学习的人分四类,第一类人,“生而知之”,最上层的,这种人不用教,生下来就会了。
然后“学而知之者次也”,就是一个人好学,生下来就有一颗好学的心,保持着好奇心,一直到老一直学一直学,这个叫作“次也”。
第三等叫“困而学之,又其次也”。什么叫“困而学之”?就是不学不行,这事放在这儿,你不学,你就很痛苦。
有的人说我要找工作,我要当个律师,当律师你得考试,这就是“困而学之”。因为司法考试而开始学习,然后学上了。这个是第三种,“又其次也”。社会上大部分的人,你困了能够去学就不错。
最后一种人最可怜,孔子讲“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这些真正最后混得最惨的人是怎么回事呢?“困而不学”,已经困住了还不学习。
比如说大量的家长觉得跟孩子互动已经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但是你说你去读两本书提升一下吧,他说读那玩意有什么用?没用。
他认为就是做得不够,或者他总结出来“就这个孩子怪,我们家这孩子不好管”。你看,好多人喜欢把责任推到外在,推在别人身上。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你被困住了。
因为“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他被困住了还不愿意通过努力去改变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