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加入写作群后,输出的文章基本都是以个人成长类风格为特点的读书笔记、复盘或践行感悟。自己一直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最近一位很好的同事跟我说,看我的文章就会认为我是一个极具理性思维的人,而她更加感性思维。
别人眼中的你其实都是你投射给他人的,诸如写作等外部输出都是一种投射,那这种投射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自己呢?
相对于理性和感性,我确实是理性偏多,但我把这一个特点通过写作等外部方式又放大了,理性没什么不好,但一个人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不是单一的色彩,何况一位女性多少有些感性是挺好的特质。思考产生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此刻又是理性附体),跟我在时间管理上有很大的关系。前段时间看的古典老师的《跃迁》时,后面附赠了一本书《把时间浪费在有趣的事情上》,其中提到了一个叫“生命之花”的工具。
把时间浪费在有趣的事情上
把一个人的时间花费分成八个维度,我做了一个,在做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某片花瓣上是缺失的,某些花瓣上花的时间很少,有些花瓣花的时间太多。我的生命之花目前来说是参差不齐的。
比如在朋友和重要他人上,我花的时间太少,到了上海两年,竟然也没约以前的同学一起聚聚,在家人的陪伴上,质量也是偏低的,在健康上,基本不锻炼,偶有一两次的跑步和打球,那也是稍纵即逝,能坐绝不站的宅女风,细分到每个维度,就比如个人成长,我过多地关注在知识的增长,工作能力的提升,但在眼界,心灵上花费时间很少。
人生应该多姿多彩,生命之花应该片片丰盈,意识到问题去解决才是关键。
五一不能再像之前宅在家看手机,这两天制订了带一家老小去北京计划,并提前买了票订了酒店做了行程安排,完成妈妈一直想去北京,以及孩子想去看天安门的愿望。
看书不能只局限在知识管理类,个人成长类上,要多涉猎一些领域,关键要对学到的东西进行练习。
细细思考自我实现这片花瓣,规划自己以后要前进的方向,勇敢地报名了企业内训师的申请,并要着手准备之后考试的选题汇报。
慢慢调整自己的时间池,让生命之花越开越绚烂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