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不知道穿什么鞋子一样,也不知道穿什么衣服。我是汗脚,这个时候穿保暖的鞋子白天热出了汗到晚上坐在教室里反而冷,可要是换透气好一点的鞋子白天运动的时候爽一点,可一安静下来就觉得前脚掌凉。是我鞋子买的不合适么?也不算是,我脚宽而欧美的鞋子都细长。是不是买一双适合亚洲人脚型的有设计感的鞋子很难。似乎我的尴尬变成了国人的尴尬。印象里国人近代以来似乎没有做过什么惊掉大牙的事情或者说创举,都是别人先发我们再追赶。做引领者是有风险等的,做不好就前功尽弃;不说别人就是我自己评价一个人也是看他做出过什么;喜欢hold in hand的感觉,对于虚无缥缈的是事情总是打上恐惧的标签。希望一切风险可控,惧怕一无所有;试问这就是所谓穷怕了的感觉么。怕输只想赢,作为个人来讲输了自己和家庭接盘,但是换做企业就变成一个社会问题,毕竟人多力量大。人们喜欢完美,完美的履历,完美的人生,完美的伴侣,我们对待成功其实和失败是一样的态度,我们选择做跟随者或是引领者其实是一样的代价,代价都是尴尬。需求与两难的尴尬,贪婪与不求的尴尬。
不清楚和谐是怎样一种调谐状态,唯物的讲矛盾只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或者说矛盾存在本身就是事物和谐的象征。真到一团和气反而是问题的象征。那人的自我认知和先有社会定位之间的尴尬终究是有的好还是没有的好,这件事有定论么?在尴尬里选择放弃自我还是追求心里的乌托邦。是不是又可是说欲望才是推动人破除现有的力量,饿了要吃硬了要干想花就去挣钱。大胸和长腿就是所谓的追求不同么。想要的可得,不想要的可略那也就没有什么尴尬,尴尬在于求而不得。
上坡骑了那么久那么辛苦,下坡一下就没了;好比炒菜,乒乒乓乓捣鼓半天却是三两口吃完,全值一个好字。此刻的心里到底又该是满足还是心酸。电视里的厨子讲,顾客喜欢吃爱吃是最大的开心;我总觉得那是戴高帽子定位扯淡,发工资定位时候怕是心里早就开了花,不信你停了他的工钱看看。
口是心非也是尴尬,或者说掏心窝子的话会达不到讲话的目的又或是承担不来讲话的后果。譬如说我现在饿了,火车上东西贵又不想买那是不是可以装个血糖低晕倒。人的行为会是真的吗?人的言语更是扯淡,表情可以演戏;想想都觉得自己处在一个多么虚假的世界里。骗子太多,我这个傻子已然懵逼。
在未知的世界里有很多讯号,如何处理这些信号固然是两难的尴尬,但是能否正确识别这些讯号缺就是另一重尴尬了。接受到行为背后的意义,综合反应的信息;再结合自身的需求反馈。这是一套门禁系统?鬼
人反应被分为感性与理性,然而理性的讲获得的信息总是片面和不足的,单纯基于感性的判断也显得盲目。是不是感性来指引方向而理性来做出具体判断。所谓顺心而行是这样理解的么。人总是没有办法欺骗自己,而选择偏偏身不由己;尴尬由此而来。
对于穿衣服来讲,广州的春天或者秋天才是尴尬。去年本来就打算买个长袖的T恤之类的衣服过度用,然而还没有买这样的天气就过去了。现在再一次来到这样的天气,再一次的发现自己没有合适的衣服穿。今儿想起来一件可穿的衣服,这样的天刚好;然而肚子大了的我穿起来完全没有买的时候的美感。减肥吧,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