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相逢即是缘更文800字点赞
听君一席话,先读十年书

听君一席话,先读十年书

作者: Annie刘 | 来源:发表于2023-02-21 23:21 被阅读0次

我们经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台湾大学国学大师傅佩荣先生在他的一本书中说:“我们欣赏‘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赞誉,但若不先读十年书,又如何判断一席话的价值?”于是,他从启发兴趣的角度说:“‘听君一席话,想读十年书’是比较写实的说法。”

《圆桌派》上主持人窦文涛曾对《读库》的主编张立宪说,“老说一句话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现在发现,你比如像跟张老师坐在一起,听君一席话,你得先读十年书。”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 “听君一席话,想读十年书”  “听君一席话,先读十年书”,我认为这三个表达不同,自然反映着不同的意义。

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与谈吐不凡的人谈一席话,要比读了十年的书还管用。因为“听君一席话”,是点悟的代表。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让别人点化了你一句,使你茅塞顿开,悟出来一个“道”,使自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想不通的道理突然一下子变得明朗了,感觉头脑中的脉络变得清晰。“读十年书”,则是顿悟的代表,指自己通过发奋读书悟出了一个“道”让自己发生了思想的变化,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听君一席话,想读十年书

与智者同行,你不同凡响,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会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高谈阔论中,我们羡慕侃侃而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他们的知识从何而来?书上,所以兴致勃勃的回家自己列了书单,买了书目,满怀憧憬的想着不止十年,未来的生活有书相伴。

但是真正实行起来呢?第一天你读了半个小时的书,第二天第三天依然是,到了第四天,你因为工作原因耽误了,于是告诉自己,没事的,明天补上。第五天,第六天……几天过去了,你每次都用这样的理由作为自己未读书的借口。“想读十年书”成了一个遥远的梦,下次碰到那些羡慕的人,你发现差距更大了。这是因为“想”如同空中楼阁,没有落地。

三、听君一席话,先读十年书

对于这句话,我深有感触。前几天群里共读《论对话》,拿到书,翻看一看,每个汉字都认识,但是连成一句话讲的是什么,压根不理解,会错了意。这种感觉已然不是第一次出现,当研究生老师拿出来自己的博士论文让我们说一说自己对论文的看法。我不知其所云,乱七八糟瞎说一通,最后老师解读时发现自己说的牛头不对马嘴。同时期另一位老师对我们讲国内外学校教育管理,同时推荐书目,兴致勃勃买来一看,深感语言上的晦涩与自己的浅薄无知,同样问题的还存在杜威的《民主与教育》这本书中,专业度太强的书籍让我读起来枯燥乏味,只好束之高阁。

但是与专业的人交谈,不先读书很容易处于听不懂的尴尬境地。就像不研读新课标,无法和同行讨论,会被“素养型课程” “学习任务群”等概念所吓到,有的人会说,我们可以百度搜索,这是一个途径,却是一个泛泛的渠道。真正的大家不是靠看一篇篇的公众号的文章,而是读书这个途径。你是要先读你的「十年书」,才能听懂那「一席话」。

因此在我看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是不能随便滥用的。

读书增长知识,依靠所学知识能懂得和悟出人世间的许多道理,可有些时候,难免进入“高原期”,停滞不前,而难有明显进步。如同作家更文进入了瓶颈期,苦思冥想想不到好的点,而此时,也许别人的一句话、甚至是不经意的一些话,有可能让你茅塞顿开,顿悟出来一些"道理"来,使自己在认知上发生很大变化,别人的点化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当然,点化顿悟还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要有一定的功底,这个功底,就是十年书,没有十年书的基础,别人说再多,也起不到点化作用;不读十年书,甚至分不清别人说的对错,胡乱听信还有可能酿成大错。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就是十年都在听圣贤之士给他讲话也不会胜过读书一年的人。因此,想要与君相谈,须先读十年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君一席话,先读十年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wo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