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考昨天结束,今天中午儿子把大概的成绩发给我,情况不太好。我觉察了一下自己的状态,没有焦虑和生气,很平和的心态。
这样的成绩是个必然的结果,他仍旧把学校生活的重点放在打篮球和读小说上,自然不会有出色的成绩回报。上课以睡觉修生养息为主,更不能指望有惊喜出现。我既然在他多次告知我他的现状后并没能让他接受我的劝谏,也自然要承受教养无力后的结果。他呢,也自然承担不学的后果。
我表达了我的感受,有点难过,难过的不是他的成绩,而是他目前的学习态度,考好大学虽然不是唯一目的,但也是生命的过程,在当下的时间点里尽己所能把重要的事情做好,这是责任心的表现,未来才会在每个当下把事情做好。他情绪低迷,我觉得是个好事,因为前段时间过于自在的生活让他的快乐膨胀到了一个节点。他需要一些打击和痛苦来磨砺他当下有些飘忽的自我感觉。
学习的成绩不是目标,目标是终身的学习能力,是对自己的认知,是对事情发生后的解决方案,是对情绪的感知和转化,是对自己人生有一次深度的思考。考试的失败,其实是让他清醒看到自己忽略的部分,是对错漏的察看警觉,是为了下一次的改变提供资料。我昨天在他打电话过来时就不断重申,人生大考无数,没有哪一次就是一个决定点,没有哪一次就是一个结果,只有把每次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加以改进,这才是我看待考试的角度。
他默默地听,今天又把成绩发给我,我其实心下安慰,能够在成绩发布前与我交流感受,是他足够信任我,不会因为一件事情就去否定他,伤害他,同时我也能感觉到他需要我的认可,更需要我的态度。三观的建立是在每一件小事的处理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我之前在带班里孩子时,也时常在发生任何事情时提醒自己,注意细节的处理,注意选择语言和掌握态度, 因为这些就是未来深埋于他们内心的习气和习惯。碰到事情如何处理,如何认知,导致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甚至会影响他们的生命气象。
晚上我跟老妈说起儿子的成绩,老妈听后的反应是:你要告诉他,他这样下去是考不上大学的。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该跟她说,第二反应是心里很不舒服,接着就去观察自己为啥不舒服,这一下子就把我带进了我们小时候她对待我们学习的态度。成绩不好时,各种失望的,绝情的,极端的语言伴随着情绪就会迎面扑来,让我们避无可避。
教育孙儿已经不是她的责任,可是她的本能反应仍出自她之前惯有的习气。就是批评指责和否定性地下结论,这是我们小时所经历的,无论理智上知道她是多么爱我们,为我们着急,情感和心灵上还是难免碎裂。我不让她往下说,让她不要跟孙儿说,还开玩笑她不知道她之前说的话放到现在没准就逼出自杀和离家出走了,我们的成长真是太不容易了。她也意识到了,立刻停止了进一步的表态。但是我知道,她依然还是之前的习气,即使我们日常交流时,她已经可以接纳一些我的方式,但事情到来时,依然冒出的依然是习惯的语言和方式。
教育的习气养成是很需要长的时间,更因为大多数人无明的状态,会让习气变得粗陋无理,成了情绪的发泄,不满的出口,权威的伤害,语言的追打鞭笞,最能痛击一个人的魂灵,让他的内心千疮百孔。但是我会看到很多很多的成人儿时经受了这些,成年后会如法炮制,他曾经受到的伤害并没有带来清明和自省,而是变本加厉地把幼时的不安全感焦虑和恐惧投射到他的下一代。也许逼出了一个新的自己,也许逼走了一条生命。
我觉得我们那时神经是比较强健的,老妈在人生颠沛流离的焦虑和恐惧中不得已带来的怨念和口不择言,伤害过我们,但还不至于伤透。她毕竟全身心放在我们身上,没有一丝对自己的考虑,这样的母亲,也多会让我们不忍而奋发,表面上忽略她的伤害。
到今天,她仍是不大认可我对她教育我们时的不同意见,她仍然有一大堆理由,仍然不认为她做的事说的话是对我们有伤害。年岁大了,我已能够接受她的认知,但清晰的一点就是不能再让无明去对待自己的后代。
习气这个部分,我们惟有不断自省和学习,不断觉察和分辨,同时勇于面对承认自己的错误,摈弃掉高高在上的父母成人就不会犯错的错误认知,就都有可能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