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史,一本本书,堆砌出的是一个不断成长的灵魂。当我们坐在桌前,细细梳理阅读的时间线,总会自然地将书本与人生的阶段相关联。每一个阶段,总会有一本最难忘的书;每一本难忘的书,总是承载了一段无法轻舍的年华。
读赵艳萍老师的阅读史,想必你也会体会到同样的感觉。
赵艳萍
丽江市图书馆馆员
玉龙县优秀教育教学工作者
玉龙县最美乡村教师
中国滋根玉龙县共创可持续发展教师培训优秀培训师
儿童阅读指导师
我叫赵艳萍,来自云南丽江,曾经是一名基层的乡村小学教师。如今虽已改行从事了图书工作,但每每我回首望去,想起我的学生们那一张张清澈而又纯真的笑脸,就会觉得内心非常满足。在与孩子们相伴的几年里,我教会了他们如何阅读、如何绘画、如何表达爱、如何放声的笑……这兴许会成为我人生中影响甚远的一段时光。
主动地接触阅读教学,也要追溯到当老师的时候,从“远川大语文”(现更名为“远川阶梯阅读”)的公众号上的阅读干货中,我看到了一条语文教学的明路。它们促使我反思语文教学,真为自己的经历和感觉感动,我将阅读的探索心传递给了孩子们。我逐渐发觉阅读的世界是如此宽广而精巧,并最终决定踏上了阅读指导师的学习旅程。
在这里,我邂逅了一句箴言——“学习,从觉察开始”。回顾自己的经历,点检自己的所有与不足,这是每一趟旅程的起点。如今,既然要系统地涉足阅读的世界,对自己所拥有与所欠缺之处的觉察,自然必不可少。于是,我开始动笔写下自己的阅读史,拼命地回想自己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时代及至如今有关阅读的点点滴滴,回顾那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和故事,终于能在此完整地分享给大家。
赵艳萍老师正在上课
01
小学时代的阅读:十足的自由,纯真的童年
我读小学时是97、98年,那时的童年真的很自由,没有现在小孩这般多的作业,更没有什么父母接送,也没有电子产品的冲击,我们都是几个小伙伴结伴上学放学。随着一年四季沿途风景的变化,我们的放学路上的游戏也会随之不同,春天我们可以在绿油油的麦田里打滚,把新课本都不小心印上绿绿的青草印,背课文时还被老师批评为什么新发的课本这么脏;夏天我们一放学就去河边游泳,去河里抓蝌蚪,去河里摸鱼,太阳落山都不知道回家,直到听见妈妈的吆喝声才依依不舍的回家,然后在微黄的灯光下完成极少的家庭作业;秋天我们在金黄的麦田里抓蚂蚱,把抓来的蚂蚱用麦秆串成一条的,比一比哪个小伙伴抓得最多最厉害;冬天我们在池塘边玩冰块,用冻得通红的双手去把冰块劈成自己喜爱的图形,有的是一把剑,有的是一个动物……总之我们的童年很自由,没有什么学习压力。
说到阅读,对我影响最深的可能是五年级课本里的《小英雄雨来》,它讲述了少年雨来聪明勇敢的应对日本人的英雄事迹。在读到这篇课文之前,我爷爷就曾在他发黄的旧书堆里翻出一本小书,给我读过这个故事。因此当它出现在课本上时,我还是十分欣喜且期待的。但遗憾的是,如今回想,依然只能记得课堂上照本宣科的主题思想,以及语文老师那带有一丝空洞麻木的双眼——它们似乎已经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课堂教学中丧失了自然生活的某些情趣!
但是,这也影响不了我对雨来这个形象的热爱甚至是到崇拜的程度,我还为对雨来的喜爱列出了几点雄辩的理由:1、雨来不怕死;2、雨来能躲子弹;3、雨来游泳本领高;4、雨来有一群好伙伴;5、雨来舍己为人;6、雨来爱惜读书。当语文课结束,那天我放学回家后,我翻开课本,强烈要求我爷爷照着我的课本再讲一遍《小英雄雨来》的故事,非常有幸,我爷爷耐心地回应了我的请求,而且将故事讲得栩栩如生。我则蹲在一旁,屏住呼吸,睁大着眼睛,认真的听着,特别是讲到雨来跳到水里,不见踪影,直到所有人都着急时,他突然从水里冒出来,真正令人心脏要漏停一拍!
也正是因此,我特别崇拜他的游泳本领,致使我们在放学后去河边游泳,都会模仿雨来在水下憋气,看看谁憋气的时间最长。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光是如此的美好。等到我稍长大一些,又会特别怀念里面朴实的情感,不管是雨来与父母的家庭情感,还是李大叔与雨来的情感羁绊,特别是读到课文里写到当李大叔听到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时的情节,我便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去。”这句话我很喜欢,把李大叔的感情表达得直接又真挚,没有多余的拖泥带水的东西,虽然是悲伤,但是给人一种很清爽的感觉,就连那个暗号“卖豆腐来!”听起来都是让人舒坦。
再往后,我长大了之后,回读整篇文章,更珍惜那一种夏日水乡的感觉,不管是飘着芦花的还乡河,还是被芦花笼罩的村庄,这对于我,还有我夏日里一起游泳长大的小伙伴,都是一种曾经平常而珍贵的生活场景,每每在文字间重遇,总是难以忘怀。
赵艳萍老师正在上课
02
中学时代的阅读:遇见恩师,踏上了喜爱阅读之路
如我所述,我的童年是一个很自由很无忧无虑的状态。尽管学习成绩一般,还严重地偏科,但我依然没心没肺的十分快乐,丝毫不受其影响,这可能还是得感谢那个时代的教育制度和教学质量的松散吧。可是,当我遇见我们的语文老师后,我松散的思维和心态一切都变了,他教会了我珍惜、努力、自信和不断争取。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与我们的父母同辈。他带有一双精灵而黝黑的双眼,高大而看似红肿的鼻梁,微微卷起的头发,经常爱穿一身白T恤和灰裤子来上课,白T恤穿得摩出线条来,但是会依然会很干净。他的每一堂课带给我们新鲜的惊喜与收获。
那时候,乡村中学的课表安排其实十分松散,但他每周总会挪出时间,给我们上一节阅读课,一节写作课,无论有何状况,这两节课总是雷打不动,而他每一次走上讲台也总是充满激情。我所要讲的,就是他那无数令我印象深刻的课程中的其中一刻,我最难忘的,鲁迅先生的《祝福》。
老师是个有想法而细致的人。在让我们读这个作品之前,他先是按阅读水平的高低,将我们穿插分组,设置组长;之后又分配任务,分组认领;其次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读完这个作品后要与邻班的同学交流,讲给家长听,收集大家的想法并记录;最后在班里分组进行汇报。在这样一次课程中,任务式、主题式阅读和读书分享,都同时得到了兼顾。
在这一系列活动都完成后,老师没有做出评价,只是像平常一样来上课,不是复读中心思想,甚至也不是回顾文章内容,而是讲了很多当时鲁迅写下这部作品时的背景知识,也许是太过投入其中,讲着讲着他自己都开始哽咽。我们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屏住呼吸认认真真的在听,这可能是我们听得最认真的一节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是整个学校最好的班级,我们特别引以为傲。也因此,我们都十分尊敬他。甚至到现在,我步入教师行业,在教学上工作上遇见的诸多问题也会请教他,更多的是从师生到师徒再到亲人的过渡。我很感激他,一篇《祝福》让我们都踏上了阅读的幸福之路。
赵艳萍老师正在上课
03
高中时代的阅读:青涩而不失格,匆忙而不失愿望
受初中时优秀老师的影响,我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到了高中,学习任务很繁重,上厕所都不能超过八分钟,吃早点都是飞奔的状态,要是轮到清扫教室或者卫生区,我们还得提前加班加点。在这样紧绷如弦的日子里,我们仅有的一点可以稍微放松的时间,就是晚饭后足球场的自由看书的时光。
尽管老师一再要求我们看名著,背古文,看历史典故等。但我们并不肯就这样挥霍掉难得的一点空闲,就算形式性翻一翻名著,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男生可能是看画有科比、詹姆斯的NBA画报,女生则可能是听周杰伦的歌等。而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安妮宝贝的《莲花》。这本书由班上的一位女同学推荐给我,我于是借来读。这位女同学是我们班中的才女,作文写得特别好,尤其是历史考试居然能拿满分,我多少对她有几份仰慕。
《莲花》是一部中长篇小说,小说以西藏墨脱为背景,讲述了庆昭与纪善生寻访善生旧友内河的故事。看完这部作品我心中还有点伤感,安妮宝贝的文字很低沉、很压抑,无法让我高兴起来。
故事是从善生和庆昭拉萨相遇开始,讲述了善生经历了争名夺利、勾心斗角的生活后,带着对自由与信仰的渴望,决定放下一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找寻自己的老友内河。然而在拉萨的一个小旅馆里遇到一位身患重病,来到高原面对死亡的年轻女作家庆昭,因为机缘巧合,二人决定一同踏上找寻内河的路途。一路上善生都在对庆昭讲述着他与内河的过往,历经千辛万苦,善生与庆昭终于到达了墨脱,然而等到的是内河……
这本书现在细细翻看了一遍,它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来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的,人物的语言也是十分柔软。我后面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安妮宝贝要选的地址是墨脱,那样一个在高原的绝境上。特别是书中描写庆昭和善生去墨脱路上景色,一边是自然美景一边是命悬一线的悬崖峭壁。其实现在回想起来作者无非就是告诉我们在这样的绝境下,让我们学会放下一些的同时,也要学会开始接受一些无法接受的事实。比如残缺、比如绝症等等。
看过一个书评,是谁写的我忘了,大致是这样的:“人一旦摆脱掉世俗的形式感和虚荣心,就是那朵盛开的莲花。”善生用来填补自己的是理性和意志,而内河是需要感情和生命的真实性。而庆昭是善生和内河过往的见证。莲花自古以来都是清冷洁净、不妖不艳、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征,昂起头永远是高洁的。
这本书对我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为了看这本书我上课都选时段压在课本下偷看(最主要是因为下一个读者在催促了)。看完后,我们几个女生还会围在一起讲讲自己的看法。现在回想起来,嘴角都会微微上扬。
当然,其他的书也看了很多,比如《平凡的世界》、几米的漫画(几乎每一本都看)、《读者》、《意林》等等。但是因为学习任务繁重的原因,很多看的书都是碎片化的。不完整。而《莲花》这本书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比较深刻。后来,我自己还把每周买水果的钱省下来去书店买了这本《莲花》。
高中时代读的书确实有些青涩还稍微带有些叛逆,但是也不失格,在那个青春、无知、自我的时代,我还是邂逅了自己喜欢并印在回忆里的书籍,足矣。
04
大学时代的阅读:感恩求学之路都有恩师点拨
我是09年9月份入的大学,学的是师范专业。特别幸运的是,在这里我又一次遇见对教育有情怀、有担当、有才能的老师,那就是教我们《教育教学技能》的班主任。
在入学初的班会课上,我们班主任选定了“你的青春,将在这里如何过往?”作为班会的主题,给我们灌输了很多的正能量,信念教育、理想教育、职业教育都在内。其中,她讲了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不甘于封建地主生活的小姐,她离家出走,放弃富裕舒适的生活,去选择自己的理想,甚至是为国家的献身。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班主任心情激动,词句出口也是抑扬顿挫,好似是在做演讲。看得出,她对这个故事很是在意。后面,她告诉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都很短暂,正因为短暂所以它才更珍贵。就看你们在这短暂的四年大学生活里,如何造就你珍贵的青春岁月。”因为负责做会议记录的缘故,整个班会我听得极为认真,而这段话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后来我们才知道,她所讲的是一部小说里的故事,小说叫《青春之歌》。
再后来的一天,我身为班长被通知去图书馆领取全班同学的借书卡。这是我读书以来第一次进入正规的图书馆,还到处观望了一番,看到自习室里黑压压的一片人,都是低着头在看书,没有人在讲话,没有人在吃零食……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场景也是对我的一次深刻的信念教育,我多少开始顺着老师的激昂发言思考自己的青春岁月。在领取借书卡时,工作人员要教我如何使用借书卡,我就寻出印有自己名字的图书卡,借了大学时代在校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杨沫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现在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时代,面对毕业、面对考试、面对工作都会有家人陪伴,或者很多时候都会有家人帮你去解决很多困难。抛开这些不论,就说林道静,现在我估计我身边不会有林道静这般勇气的人,从荣华富贵的家庭出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当然,这样的家庭也给林道静很多的无法磨灭的伤害。她的爸爸林伯唐是一个挂着“大学士”、“大学校长”“慈幼院院长”“教育家”“慈善家”等伪善招牌的大地主,她的生母聪明、能干、淳朴、善良,却被披着人皮的野兽玩弄够了以后,就被迫结束了生命,只是在世上活了二十一个年头。她的后妈凶残泼辣,只知道荣华富贵,只想在别人身上捞来一点什么。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她得不到一丝一毫的温暖,环境造就了她“执拗”“倔强”“乖僻”的性格。就这样十二岁的林道静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家门。就这一点我就特别喜欢她。虽然后面他遇见了居心不良的校长余敬唐,差点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被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再到后来她遇见了卢嘉川她的生命才开始真正明亮起来。于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追寻内心的声音,凡事都不会太晚。
后来我在图书馆无意间翻到王永生的《小说《青春之歌》评析》,薄薄的、黄黄的一本,细读了里面的内容后,我才明白《青春之歌》蕴含着作家杨沫的生活原型,它将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赋予了青春的激情和火热,终于用铿锵而激昂的文字唤起了新时代下的青年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
之后也看过很多作品。比如路遥的《人生》、余华的《活着》、莫言的《蛙》、《怀抱鲜花的女人》《简爱》、大兵的系列网红小说等等。这些文字多多少少给与了我很多成长。
05
参加工作后的阅读:碎片化的时间去截取
比较顺利地,我在毕业后就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在千军万马的竞争队伍里成功上岸,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我所在的乡镇小学,功能室齐全,但是真正被利用起来的还很少。有一天,我带我的这些小朋友(那时候是四年级吧),去了学校尘封已久的图书室,一起打扫卫生,整理图书。可是打扫着打扫着,我突然看见班上很多小朋友都在翻书,压根把打扫这个事情抛在脑后了。不过我很高兴,至少他们对阅读是有兴趣的。从那以后,我们每周一、周三下午都会有阅读课,而且阅读课的场地直接就在图书室里。在那里,我和我的孩子们共读了第一本书——曹文轩的《草房子》。
《草房子》大家肯定不陌生,这部小说写的是桑桑在油麻地小学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之间发生的事。其中有桑桑、纸月、秃鹤、杜小康、细马……从这些故事中,我一次次的领悟到什么时人生的“沧桑”,什么是“善”,什么是对一种理想的执着……
看完作品后,我还给小朋友们播放了电影《草房子》,放到秦大奶奶与油麻地小学之间的情感时,特别感人。秦大奶奶为了救油麻地学校的孩子,自己差点淹死。从那以后,油麻地小学所有的人都把她看成不可缺少一员。一天,秦大奶奶又一次掉入水中,仅仅是为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自己却没能再幸免。放到这个场景时,班上很多小朋友都哭了,我也是鼻子一酸,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这样一个和蔼可敬但又孤独可怜的老人,永远离开了大家。
这样一部作品让我和孩子们深深地感到,人与人之间如能多一份相互理解、包容,一切恩怨都有可能化解,和谐才最美好的。
后来,每晚睡前都会看一节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看后老是失眠。索性就花三天的时间把它一口气看完了。看完后更是心塞,心痛,很难过。“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对阿米尔一辈子爱的承诺。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就像风筝一样,它往更高更远的天空,但却受着那根细细丝线的牵引而无法摆脱。后面又看了电影版的《追风筝的人》静静的看完后,泪流满面。我深刻明白,人这一生也是会不断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的过程,我们需要足够的勇气,去寻找属于自己内心的风筝,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完成自己的救赎。所以要珍惜每一天,用力去爱好身边的家人,家人身体健康,工作全力以赴。生活就会爱我们。
《追风筝的人》里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个父亲,我感觉这个作者塑造的父亲这一形象,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父亲,他们期待着孩子能按自己为他们设计的轨迹走下去,却往往忽视了孩子其实有着自己既定的人生轨道。
我注意到了这点,于是在成家后常常告诫自己。后来,在一次翻阅杂志《父母必读》时,同事强烈推荐我看孙瑞雪的《爱与自由》,受同事的影响,我很认真地去读了一番孙老师的育儿经。
《爱与自由》表达的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我们中国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我很多观念强加到自我的孩子身上,把自我的很多遗憾和未曾实现的梦想寄托在自我的孩子身上,期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我梦想中的那一个,孩子背负着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得好累,真的能理解孙老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这本书读完,我自觉能更宽容应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也算是颇有收获。
因为工作和孩子的原因,我也看过很多经典的绘本和一些很多零零散散的书,有时也会小做总结。但是真正静坐下来写自己的阅读史,这还是第一次。顺着时间线的整理,我重新忆起一本本书籍,这些书虽然没能给我带来什么直接有形的效应,但是在我人生途中的关键期给与了我很多无形的激励与鞭策。对我而言,一本本书,累加起来,带给我的便是一场圆满的自我成长。
开始学习了阅读指导师的课程后,这样的书又多了一本——米切尔恩德的《犟龟》。正如书中的乌龟陶陶一样,只要你愿意,都没有太晚这回事。自我的成长还远远没到尽头,眼下的每一步,都是在告别过去而拥抱新的自己。就让我们一起如同犟龟一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吧。
本文作者:赵艳萍 儿童阅读指导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