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中华爱国人物故事之《以笔为枪永不休战的鲁迅》上 摘记

读中华爱国人物故事之《以笔为枪永不休战的鲁迅》上 摘记

作者: nxl南晓绿 | 来源:发表于2020-01-28 20:08 被阅读0次

鲁迅的故乡绍兴是一座著名的水乡城市,它地处杭州湾南岸,这里河网纵横,土地肥沃,素称鱼米之乡。

1881年9月25日(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鲁迅诞生在东昌坊口的新台门周家,取名樟寿,字豫山,因“豫山"同当地雨伞发音相见,就改为豫才。

鲁迅学习的兴趣十分广泛,他不但爱听故事,喜欢图画,而且爱看杂书,爱看地方戏,他除了读传统的儒家著作外,还读过许多野史、杂记和故乡先贤的遗著。

鲁迅读书极其刻苦。他在学堂年龄最小,但理解能力却很强。每逢考试,他不临渴掘井,总是成绩十分优异。鲁迅从不爱虚荣,他把得到的金质奖章变卖,用来买书,也买点心请同学。他总是抓紧时间追求新学问。他设想要用科学救国,要用先进的知识教育民众。

鲁迅到日本,就仿佛登上了一座通往世界的快车。他开始比较完整的接触了西方的文化思想,为他在文化的战线上的崛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养料。

鲁迅先在弘文学院集中精力学日语。他夜以继日,以过人的毅力和资质十分扎实地掌握了日语,这为他了解西方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鲁迅自小对文学的偏爱,使他总能借助文学的笔法,来翻译、写作科学读物,以求实现他科技救国的理想。

1904年,鲁迅在弘文学院毕业。抱有坚定理想的他,毅然改学医学。对于这一选择,鲁迅是经过考虑的。他了解到日本明治维新大半发端于西医的事实,同时又想到学了医学,可为战争尽力,在平时又可救治向他父亲一样被庸医所误的病人,以求改变国民愚弱,振兴祖国的目的。他曾对同学说:“做医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劳苦同胞治病出力,清政府以民脂民膏给我们出国留学,我们应报答劳苦大众。”

仙台医专的学习,使鲁迅日不得息。他开始学习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物理学等课程。鲁迅非常勤奋,优异的学习成绩曾引起少数心胸狭隘的日本学生的嫉妒,侮辱,这些刺激,使他深切的感到身为弱国人民的痛苦。鲁迅一边发奋读书,一边热心阅读,那些呼喊复仇和反抗的文学作品,从中突出的感到进步的文学作品,在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反抗精神上发挥的巨大作用。鲁迅在医专的学习,深得解剖学教师藤野先生的赞赏和帮助。

1906年3月,鲁迅告别了敬爱的藤野先生,离开仙台,奔往东京,去开拓救国图强的新征途。也就是从这时起,鲁迅选择了改造“国民性”这项文化伟业。

鲁迅回到东京时,就决定不再正式进入学校。他自学外语,为的是敲开了解西方的文化的大门。他专心跑书店,收集书报,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当时他最看重的是被压迫民族的进步,文学也就是东,北欧一些弱小国家的反压迫,争自由的作品。对于暴露沙皇反动统治的俄国民主作家的作品,他也十分注意介绍这一作品给中国的读者,是为了传播被虐待者的痛苦的呼声和激发国人对于强权者的憎恶和愤怒。

鲁迅坚持文艺的拓荒工作,过的是艰苦,辛勤而又寂寞的生活。他的兴趣不再吃穿,游览,而是把有限的学习费用节省下来买书。

鲁迅的教学循循善诱,生动活泼,注重实践知识,他编写的讲义简明扼要,对于学生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他便都是尽力的去满足。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物。鲁迅经过长达20年的充分积累和准备,终于在五四时代崛起了。

鲁迅最先以小说的形式,向封建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取名为《呐喊》,是有其深刻的寓意的。

辛亥革命后,他看到了中国社会进步的思想的低潮,感到了旧的势力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造,特别是封建主义的复辟潮流,极大的刺伤的鲁迅,希望与失望,在他的心中碰撞着,交织着。

封建礼教吃人,封建文化吃人,封建社会吃人,是鲁迅小说着重揭示的主题。

1918年冬创作的《孔乙己》,通过塑造可悲可笑的孔乙己形象,有力地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文化,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

鲁迅的小说,不仅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外在社会形态的普遍黑暗,而且也写出了人的灵魂的“深”来,再现了纯真的人的声音。他把人的解放同社会启蒙意识生动交织在艺术的空间里。在这些作品、这些人物形象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位大彻大悟、敢说敢笑、敢打敢骂的鲁迅。它发出的呐喊,正是时代的强音。

治学严谨,眼光敏锐,占有史料丰富,语言风趣,是鲁迅讲课的特点。他讲课的时候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就讲义上的论点加以发挥补充。学生们听他讲课,实在是听先生对社会说话。

鲁迅与学生相处,既乐于助人,也坚守原则。他发现学生的缺点就给予严肃的批评,帮他们改正,看到他们的长处就虚心学习,绝不以导师自居。

相关文章

  • 读中华爱国人物故事之《以笔为枪永不休战的鲁迅》上 摘记

    鲁迅的故乡绍兴是一座著名的水乡城市,它地处杭州湾南岸,这里河网纵横,土地肥沃,素称鱼米之乡。 1881年9月25日...

  • 文字于我

    万物皆有灵,文字亦有。 鲁迅先生以文字为药,为枪支,为武器,医民众之精神,醒中华之灵魂;曹雪芹先生以文字为画笔,为...

  • 伟大的教育情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读书笔记

    这本书属于中华爱国人物故事丛书系列,适合中学生阅读,通过对人物爱国精神的解读,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自己...

  • 第607篇|未敢小楼躲一秋——读《鲁迅全集》有感

    未敢小楼躲一秋——读《鲁迅全集》有感 文/黄晨 先生以笔为刃,以墨为锋,著作无数。小说如《孔乙己》、《故乡》,散文...

  • 关于鲁迅

    最近,在读鲁迅,对于鲁迅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学生时代,总是些弃医从文、以笔作枪,以及“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 读鲁迅摘记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

  • 人生追求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志报国、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

  • 老话新说-谈谈鲁迅给现代人的启示

    鲁迅的文章,中学的时候读不太懂,觉得很晦涩很讽刺,现在翻翻,觉得经典就是经典,他老人家穿越历史,以史为镜,以笔为刃...

  • 爱国和叛国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精确概括。多年来,爱国始终是中华人民道德传...

  • 读《中国小说史略》

    读鲁迅之《中国小说史略》,欲理清中国小说之发展历程,亦仿鲁迅以半文半白之言概述之。 鲁迅于序言中云“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中华爱国人物故事之《以笔为枪永不休战的鲁迅》上 摘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ym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