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拜读了一位大神的佳作,评论里,据他的回复说,那很可能是他最后一篇在简书的小说。听这话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要离开,一个是还会留在简书,但可能不会再写小说。
与大神交集不多,给他留过评,他也回复过,大神的名字和他的小说一样,有一种带着冷色调的硬。我看他的小说,通常先看评论(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因为我总好奇,其他人是怎么看待他的小说和他想表达的东西的,果然,善于“织网”的大神行文风格一贯,人物、事件和不太明显的情感被梭织在一起,但却不乱,笔走中锋,每一篇小说里的人物好坏都没有明显的定性,只是稳稳地、清晰地刻画出来,用一句我想了很久才想到的算是比较贴切的话来形容,那就是距离刚刚好。
是的,是距离。距离和分寸感的拿捏,是我一直在探索的秘境。
如果把写小说也当成一种表演,观众当然是读者,而作者叙述故事的角度可以是表演者,可以是介于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画(局)外人,甚至有时候也可以是观众(既不是当事人,也不是局外人,比如神话故事)。而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写出来的文字,给读者的距离感却千差万别。比个喻吧,像拍摄时的运镜,有的人只会特写,有的人只会拉远景,有的人虽然特写和远景都有,但却衔接生硬,让人看了感觉突兀。而功力深厚的大神们,却能制造出一镜到底,远近景相互呼应的超强效果来。
好吧,絮絮叨叨说了那么多,只是有点可惜,希望那位大神先不要隐了自己的那些大作,有机缘,还是想去细细品读一下的。另外,昨日的推文里有一位新进的真真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在这以文行走的江湖里,这一隐一现的,还真让人感慨万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