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请求,是不同于要求的:
如果人们因为没答应我们的请求而受到责罚,他们就会将我们的“请求”视为“要求”。在听见要求时,一个人通常只能看到两种选择:屈服或者反抗。无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在强迫他们,就很难友善地回应我们的请求。
惩罚,包括包含情绪的语言攻击、贴标签,等等。此外:
同时,我们选择“请求”而非“要求”,并不意味着在他人说“不”时,我们就只能放弃自己的诉求。选择请求意味着,我们首先同理他人为什么没有说“是”,而不是要说服他们必须答应我们。
如果只是为了改变他人来寻求自己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一个适当的工具。
作者一再提醒:
在提出请求时,我们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己是否带着这样一些不假思索的想法。如果有,那么我所提出的“请求”就会变成“要求”:
·他应该自己把房间打扫干净。
·她应当按照我说的做。
·老板理应给我加薪。
·我有理由让他们留得更晚。
·我有权多休几天假。
这些是什么?是理所当然,是“我应得的”,是对自己、对他人的“应该”思维:
如果以这样的想法来表达需要,一旦别人没有满足我们的请求,我们势必会指责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