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加缪的《局外人》,从故事中,读到了“荒诞”,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在做一件替天行道的事,反而把他们的罪恶彰显出来——主观、片面
主人公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人,他遵从自己的内心,不盲从,不迎合,显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母亲去世他没有流一滴眼泪,他不看母亲遗容,记不清母亲的年龄,好像对身边的一切都有些淡漠,最自己和生活也是漠然的,甚至周末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无聊的痛苦。
母亲葬礼结束后,他有了女朋友,也结交了一个男性朋友,在他犹豫想要结婚时,炽热的太阳使他失去理性和判断力,他杀了人,从此,开始了审判。
戏剧性的是,审判过程很少围绕他杀人这件事,更多关注的是他为何在母亲葬礼上没有流泪、为何记不住母亲年龄、葬礼结束后第二天就和女朋友上床……等等,这些看似与案件无关的琐事,却把他送上了断头台。比起杀人,人们更在意的是那些道德伦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被宽恕。
主人公被判死罪,而且几乎所有人都为这个判决欢欣鼓舞。
……
故事中的人好像都处于两个极端,也才有了这个荒诞的故事。
从故事中对他的母亲的零星描述中,能猜测到他的母亲也是一位“淡漠”的人,这种淡漠非看透之后的放下,而是一种封闭和隔离,与世界隔离,甚至与儿子隔离,所以儿子从未觉得自己需要为母亲提供“照料”。而法庭和观众抓住他对母亲的冷漠这一点,指责他的空洞和没有灵魂。
这个逻辑很有问题。一位儿子对母亲冷漠,就是不孝、不义、缺乏道德。但却不关心这个儿子为什么会这样?
他的世界一向简单,无论生活还是生死,他都看得淡淡的,整个故事中他常有的感受(情感)是烦躁。对周末的烦躁、对繁琐葬礼的烦躁、对某个人无聊废话的烦躁……最终,一切安静下来的时候,他从监狱的牢房里望向星空,从那里看到了这个世界对他的善意和接纳。
想起电影《猫屎先生》,那位50多岁、写了61本畅销书的大作家,没有朋友,身边认识他的人都讨厌他,但在爱情的驱使下,他敞开了心扉,打破了生活的常规,也因此体验到了快乐。
或许作者加缪是一个敞开了双臂,却没能拥抱幸福的人,所以他的故事要这么‘冷’,让人怀疑是否该走出去,建立各种关系,体验不同人带给我们的感受。
我没有查阅作者的背景,只从故事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留此一文,仅作为自己当下的见解的“证据”,对于文学,我一直不自信自己看懂了多少,不过越来越对文学感兴趣,想从中读出更多的内容。生命有限,而阅读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广度,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