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反溺爱》一书的第五部分:捐献,让钱变得更有意义
告诉孩子捐献的重要性
在慷慨捐献方面,家长会起到重要的表率作用。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家长会捐献,孩子也会跟着捐献,最重要的是,即使只是家长和孩子讨论有关捐献的事,也会对培养孩子的捐献意识很有帮助,家长捐得越多,就越有可能会和孩子谈捐献(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志愿服务)。
教育部门曾做过一项调查,询问17岁及以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支持非营利性组织与参与慈善活动的行为,有些人只知道一点点,其中有18%的孩子,其父母从事志愿服务,10%的人的父母选择捐钱,6%的人的父母捐食物、衣服和补给品,但也有64%的孩子说,他们不知道父母到底做了什么。
可能是家长对孩子保持沉默,也可能家长对孩子说过捐献的事,但孩子没放在心上。
但养儿育女是我们的工作,就像处理金钱的方式一样,捐献这件事不应该被忽略,不应该闭口不谈。
要想改正这样的行为其实非常容易,至少有三种向孩子解释的说法,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做慈善帮助别人是一件好事。
第一种说法是,那是一种责任。
第二种说法是,人们捐款越多,也会越快乐。
第三种说法是,当人们知道可以互相依赖时,整个群体才会变得更强大,如果我们知道,在我们所在的社区、城市、国家与世界,每个人会帮助遇到困难的人,那么我们就可以设想,如果有一天我们需要帮助时,别人也会帮助我们,这样一来大家都会变得更好。
就像其他与金钱有关的对话一样,捐献的事不必经常提起,但应该早一点和孩子谈,因为从很小的年龄开始,孩子就可以体会到从慷慨行为中得到的快乐。
让捐献变得更有意义
有很多方法可以引出有关捐献的话题,其中一个方法是:在储蓄罐里放零用钱时,也在捐献罐里存钱,捐献罐的存在,可以提醒孩子去思考,他们想要支持什么让社会变得更好的理想。
如果家长固定每隔一段时间就清空捐献罐,比如说每6个月清空一次,就可以请孩子选个他想支持的非营利性组织。
想让捐献的经历变得更有意义,还有两个技巧:
第一,偶尔以孩子的名字捐献,这样孩子会收到寄给自己的募款信。
孩子开始学习认字的时候,会很喜欢收到信,看孩子如何回应这些组织的劝募词与附带福利,也是件很有趣的事,小孩不只喜欢收到信,也被有些组织吸引,因为这些组织会赠送玩具布偶给捐款在一定数额以上的小朋友,小朋友也可能因为赠品而喜欢上捐赠。
第二,让孩子亲自去捐钱,可以选择当地的慈善团体。
一项研究显示,孩子如果意识到有人在注意他时,会变得更慷慨,如果在附近有动物园、博物馆、学校或救助站,可以打电话询问对方负责募款的部门,他们是否可以接受小朋友的当面捐款。
当小朋友决定把存了6个月的零用钱捐给一家非营利性组织,目的是替听力受损的人筹措研究经费,也许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对方脸上感动的表情。
自拍图片与孩子一起做慈善预算
让孩子学习捐赠的最好方法,就是当大人在讨论如何进行捐献时,也让孩子参与决策。
家长可能要对原先处理事情的惯例做点调整,这表示,我们实际上是在做家庭慈善预算,而且在有意无意中把捐献预设成占家庭开销的一部分。
作者罗恩.利伯一家就经常在一起讨论家庭捐献事务,检视去年的捐款金额,他们会在餐桌上放100颗干豆子,再拿几张草稿纸做标签,列出前一年所有捐过款的机构,用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疟疾治疗的捐款,占捐款金额的大约25%。
所以他们会把25颗豆子移到那个标签下面,这么做的同时,他们会告诉孩子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个机构的,以及为什么这件事对他们很重要。
接着,他们还会把一些从慈善组织收到的募款信拿给孩子看,令人惊讶的是,孩子在讨论这件事时,应用上了她对“需要”和“想要”的理解。
对家长来说,用这个方式观察孩子的心智成长过程是很重要的事,家长也可以决定将捐款中不到5%的钱交给孩子,由她决定怎样使用,并计划在未来逐年提高这一比例,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小孩,就不必太多协商,而两个或更多小孩的家庭,就需要有决策机制了。
这样与孩子一起做慈善预算,既锻炼了小孩,也会让孩子觉得很有趣。
自拍图片把捐献变成一种习惯
当捐献变成家人间的日常活动,捐献的话题就会很自然地被提起。
可以制作一个“捐献盒”,盒里面放很多张卡片,每张上面都有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比如:
“我们家族过去都做了哪些捐献活动?”
“你最喜欢我们镇上哪些地方?”
“如果我们要以更少的钱生活,哪些东西可以舍弃?”
“哪些东西是你现在就可以舍弃的?”
这些问题可以在全家人坐下来吃饭时,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谈谈。
在旧金山的一所走读学校,家长们希望让犹太孩子的成年礼活动变得更有意义,将原来花大把时间与金钱买一大推没什么意义的礼物变成了把钱集中起来设立了一个基金。
他们认为,教孩子对人慷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是利用他们团体的优势,在对犹太人非常重要的人生里程碑时刻,强调不那么物质性的一面。
孩子们可以一起参与管理这笔基金,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决定每一笔申请。
也许我们可以拿出外出就餐预算的一半,将其作为家庭礼物,送给一个帮助缺衣少食者的慈善机构,对旅游预算也可以做类似的处理。
如果处理得好,孩子学校也可能会把类似的想法变成一种活动。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反溺爱》的原书精华,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自拍图片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的《反溺爱》第五部分就到这里了。读后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自拍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