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全球化简史》读书心得(二)全球化全面发展期

《全球化简史》读书心得(二)全球化全面发展期

作者: 青衣青衫 | 来源:发表于2022-06-20 09:03 被阅读0次

二)全球化全面发展期

全球化必然意味着全球更多地区的参与,更多领域的参与。继欧洲,美洲之后,亚洲国家的加入才意味着真正的全面的全球化的正式形成。

在前一个阶段欧洲和美洲已经开始了全球化的尝试和建构。在这个阶段,亚洲国家进一步参与进来。其中,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中国的加入。中国作为最晚一个加入全球化的大国,让全球化形成了最终闭环,中国的加入也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并进一步改变了全球化局势。第二,美国的危机。可以说恰恰是中国的加入让美国,感受到了全球化的危机,感受到了全球化对它本身的不利,而这种危机感进一步传导到欧美国家。最终在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热烈拥抱全球化的同时,在欧美国家出现了反全球化苗头。

在第三波全球化中,全球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亚洲国家陆续参与进来。首先是日本,二战之后便步美国后尘迅速进入全球化状态,所以也是第一个参与到全球化进程的亚洲国家,接着是韩国,最后是中国。

亚洲国家能迅速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之中体现为:第一对全球运输的深度参与,第二,全球化贸易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

关于全球运输,亚洲国家主要参与运输工具的制造,主要体现为造船业,日本于二战之后,将造船业视为核心产业,专门建造油轮,不久便超过欧洲,其生产量是欧洲和美国的2倍。韩国紧接其后不惜代价加入造船业,在政府支持下,具有了和欧洲和日本对手竞争的实力。2006年,中国更是将造船业定为“战略性产业”,迅速占领散装货船市场的主导地位。

关于全球贸易,这三个亚洲国家的成功加入和政府的贸易政策有直接关系,或者说,这三个国家的加入全球化是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其中大量政府补贴起到了关键作用,日本采用进口替代战略,韩国对日本经验的借鉴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至于中国,对内积极改革开放,对外积极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加入WTO,最重要的是通过大量政府补贴,最终崛起为经济强国。

全球领域的参与,全球运输业的链接,全球化贸易的刺激。这是全球化的三个根本特点,领域越多,链接越广泛,刺激越强烈,全球化程度就越深入。当这三种条件具备之后,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出现,即基于价值链的生产。这四个特征是全球化的主要标志,这四个特征也意味着全球化闭环的真正形成,意味着全面全球化的开始。

那么,价值链有哪些特点?

第一,产地不确定。全球化的生产链条让一个产品的生产分布在世界各地,比如一部苹果手机,设计在美国,研发在欧洲亚洲,研发成功后美国雇主用一笔象征性费用将设计所有权转让给爱尔兰子公司,爱尔兰子公司再将制造外包给在中国大陆设厂的台湾制造商,后者分别从日本、韩国,德国和美国订购显示屏,芯片,摄像头和耳机。成品完成后运会美国,最后,这款手机以该公司的品牌在全球销售。该手机产地该如何标示?所以,产地变得难以界定,是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第二,轻资产特征。制造商不必开设公司。只负责设计和销售,其他交给各个分包公司。价值链上的每家公司为价值聚合在一起,价值链的最大经济效益是专业化,每家公司为了利益最大化,往往只为市场精细生产某一类产品。

第三,重附加值特征。附加值是超过产品基本功能之外的,能给予消费者额外效用的其他功效所带来的价值。其他功效比如买一款手机,不单纯考虑使用,还考虑外观设计,售后等。这些跟产品使用功能没有直接关系的方面,更加侧重于感性体验,与人的情绪关系更为密切。可能因为喜欢外观去购买,可能因为售后服务去购买。而外观和售后所创造的价值是超出产品使用功能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或者说是附加在产品使用价值之上的价值,所以也称之为附加值。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商都更加注重产品的附加值。而附加值为企业所创造的利润是不可估量的,往往要高出产品实用创造的价值很多倍。

同时,因为附加值的出现,让比如进出口额,比如税收和贸易顺差逆差等传统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失去效用。

第四,生产外包形式。企业为了瘦身,往往会把生产外包给价值链上,遍布全球各地的专门化公司。外包,也成了全球化生产的一个鲜明特征。

但是外包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对支链了解甚少,一旦支链出现问题就会累及企业经济收入,名誉受损等。

所以,价值链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在成就全球化的同时也可能会伤害全球化。也就是说价值链生产存在双面性,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十分严重。就在中国加入全球化不久,价值链就出现了危机—-2007年的全球经融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紧接着出现欧债危机,对全球化的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形成空前影响。直接导致国际贸易大崩溃,全球价值链同时断裂,每取消一笔订单就导致十几项已经安排好的国际交易被取消。并直接导致国际运输体系的混乱。

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中国被推向风口浪尖。欧美研究表明,中国崛起对欧美富裕经济体造成影响,比如,对挪威的一项研究发现,从中国进口商品与制造业流失有很强的关联度。研究还表明,中国崛起对不发达国家造成了影响,认为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这些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所能创造的身体长安范围就越少。总之,中国崛起给世界其他地区造成负面影响。

正是在此情况下,欧美世界出现了反全球化声音。

总之,无论罪魁祸首是什么是谁,认为全球化正在破坏稳定且高薪的就业,损害社会保障体系的想法却在不断发酵。

反全球化最早出现在政治领域。两个事件可以说明这种态势:2017年法国竞选总统“一条全新的分界线,对立的双方是你不再是左派和右派,而是爱国者和全球主义者。”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谈论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会让人们感到恐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全球化简史》读书心得(二)全球化全面发展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gd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