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na
1.激情期
1.1心态
初来行动营,是没有任何准备心态的。
可能主要是因为,这次的行动营名额不是出于某种意愿和目的自己主动购买的,而是来自别人的赠送。
在内驱力和期待感方面,天然比其他同学要相对弱一些。
从而导致了在前几天的预备打卡活动中,我表现得不是很认真。
虽然也为自己此次学习设定了“提高行动力+培养良好的输入输出习惯”的目的,后面的参与感还是受到了影响。
这是非常重要的提醒和教训,因为这段时间的投入产出比实在不甚理想。
1.2突破
在预备期那几天,尤其是第一天的日常打卡任务,完成得不忍直视。
第一篇打卡文完全就是一坨相关观点和想法的堆砌,毫无章法、毫无结构、毫无阅读价值。
直到布谷和大雄在群里分享往期示例文章,看了大家对清单体的讨论和阐释,才开始摸到套路。
自己内心应该还是对这次体验的作用抱有一定期待的,所以对生物钟做了调整、尝试在晚上写文修订,尝试提高非工作时间的利用效率。
非常令人意外的,第一个今日最佳就这么到来了。
在第一篇最佳文打卡那天晚上,记忆最深刻的是布谷的建议,那应该是第一次有人来主动跟我聊我的文章。
2.瓶颈期
2.1入不敷出
在打卡作业进行到大概一周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开始卡文了。
开始有了一点焦躁的情绪,特别是在写第二篇最佳文那天晚上。
当时,好像自己已经绞尽脑汁了,但依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该找个什么案例去契合那天的主题,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写什么。
那时,突然意识到自己一个很大的问题:之前的输入不够、平时对生活的思考不深入和细致。
如果这方面的储备已经被“榨干”,那还怎么继续走下去?
2.2体验升级
又一次非常意外的,在觉得自己“无事可写”的那天写出来的打卡文,竟然得了今日最佳。
这是我第二个今日最佳。
当时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大家在群里一直说的从真实案例出发,是什么意思。
这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写作思路。
也是一种让自己更加深度地参与学习的方式,将自己真实生活的组成部分放到作业里面去进行拆解和呈现,做一个强相关的链接。
3.平缓期
3.1有信念
那几天对自己的阅读体验也做了一次反思。
这些打卡文,主要是为了完成任务目标,实际上有时并没有认真领会文章核心,也就更别说有意识地运用到生活中了。
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实际意义并不大。
这样对自己所取得的两枚今日最佳奖章,也就没有那么关注了。
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这里的阅读和写作行为,能给自己真正带来什么东西,而非简单的要挣得什么荣誉。
在那以后,我就开始尝试改变写作风格,不再以我已经比较擅长的故事体去呈现思路,而是进入了更上层维度思维的展现。
事实证明,在某些情境下,故事体总是更加吸引人、更容易引起共鸣、更容易被接纳的。
不过这些也没有关系,我得清楚自己来这里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有些该舍弃的,是必须要做的选择。
3.2惜同伴
在两次今日最佳的分享会上,我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速读工具、自律习惯、认知框架的部分内容。
这些不仅是可能促成我拿到这些荣誉的因素,也是我在之后的写作中,更加注意去呈现的东西。
在社群参与方面,最深入、最投入的一次应该就是三排小当家那回。把自己当做舞台主角去说、去链接、去展示,这是在训练营里对“极致践行”运用得最到位的一次。
在此期间,也收获了很多感动。善于洞察又充满了包容和活力的布谷,体贴耐心又认真负责的大雄,还有无数的小伙伴们,大家都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无怨付出和坚守。
在训练营中后期,学员们成为了这里真正的主角,甚至是leader,是整个活动的主要推进者。
这或许也是训练营的目的所在。
3.3做自己
总体来说,还是有点遗憾没有更多地参与社群活动。
毕竟是想利用这个大好机会来拓宽自己的舒适区,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在你来我往的交往中获得鲜活生动的体验,与不同的人交换想法和感受,得到来自外界真实的反馈的。
由于工作原因,在社群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但在这有限的交流中,我也已经获得了很多珍贵的体验,这也许也是“旁观者”的福利之一:相比之下,偶尔的参与和收获使得其本身显得更加珍贵,
假如可以重来一次,我应该还是会选择工作 因为工作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两边都放不下、两边都强行兼顾,其实对两边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不尽人意。
不勉强自己、也不强求别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很好。
感谢这段时间的经历、感谢在这里遇到的可爱的人、感谢大家的鼓励支持和肯定,不管以后如何,这次体验都将成为我们难忘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