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AI应用(写作篇)| 议论文学习1.1

AI应用(写作篇)| 议论文学习1.1

作者: 风糖_ | 来源:发表于2024-11-03 21:10 被阅读0次

很久不接触议论文了,重新进行学习,只能隐约记得几个关键词: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结构。

对这些概念依次向豆包AI提问,给出以下回答。

1.论点

正确性:论点应符合客观事实和普遍认知,不能是错误或者片面的观点。比如,在论述 “勤奋对学习的重要性” 时,论点 “只要足够勤奋,不用掌握方法也能学好” 就是错误的。

明确性:论点要清晰明确,让读者能迅速抓住核心观点。像 “我大概觉得努力可能会成功” 这种模糊的表述就不太好。

深刻性:好的论点有一定深度,能挖掘事物本质。例如,在环保主题下,“环境保护不仅是为了当代生态平衡,更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就比简单的 “我们要保护环境” 更有深度。

2.论据

真实性:论据必须真实可信。如果引用的数据、事例是编造的,文章就没有说服力。比如,不能为了说明某种药物有效而虚构治愈率数据。

典型性:要选用有代表性的论据。在论述挫折助人成长时,以海伦·凯勒的事迹作为论据就很典型。

新颖性:适当使用新颖的论据能让文章出彩。在科技创新主题下,引用最新的人工智能突破成果作为论据就比较新颖。

相关性:论据要和论点紧密相关。在论述传统文化传承时,用体育赛事的例子就不太契合主题。

3.议论方法

多样性:综合运用多种议论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例如,在论述读书的重要性时,既可以举例古往今来名人通过读书成才的事例,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还可以通过不读书和读书的人在认知等方面的对比来加强论证。

有效性:议论方法要能有效证明论点。比如,在论述诚信的价值时,用 “一诺千金” 的正面事例和 “狼来了” 的反面事例进行对比论证,就能有效地支撑论点。

4.结构

完整性:议论文结构应该完整,包含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使文章结构残缺。

逻辑性: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论证过程符合逻辑。比如,按照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办” 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层次分明。

合理性:文章结构安排要合理,重点部分详细论述。如果论点有多个分论点支持,篇幅分配要得当。

接下来找了一篇范文《教师角色》,用以上豆包AI给出的提示,自己逐条去分析优劣。

优点:

论点明确:文章围绕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展开论述,清晰地提出了教师应是学习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等论点,让读者能快速把握核心内容。看来想写好这样的议论文,教心学理论知识需熟记于心的。

结构完整:开头通过提出新课改下教师角色定位的问题引出下文,中间分别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教师的新角色,结尾总结强调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整体结构符合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的模式。

论据合理:引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一古语,对传统教师角色进行说明,以此为基础,来探讨新课改下的变化,古今对比,使论述更有依据。同时,在论述过程中结合了当前知识更新周期短、素质教育等现实情况作为论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缺点:

议论方法略单调:主要以理论阐述为主,举例论证较少。如在阐述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这一论点时,如果能增加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会使文章更生动且更具说服力。

部分内容深度可加强:在论述教师的各个新角色时,有些地方只是泛泛而谈。比如在阐述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时,对于如何开发课程、怎样进行研究的具体方向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课程开发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议题,的确值得再深入挖掘。

语言文采稍欠:整体语言较为平实,在表达上可以使用一些更生动形象或更具感染力的语句,来提升文章的可读性。

最后,按照个人分析去优化范例,以期能深入学习。这也算是一种借助AI进行学习的初步尝试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AI应用(写作篇)| 议论文学习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in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