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教程》学习笔记 书名:议论文写作教程 作者:王天舒等编著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第1版
正文学习笔记
第一章 议论文的构成要素
引言
议论文的概念:又叫论说文,是用议论、论说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在文章中,作者摆事实、讲道理,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并在论证后提出自己的相对正确的见解与主张。构成议论文的六个部分(议论文的六要素):论题、标题、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论证。
第一节 论题
1.论题与中心论点的概念
论题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展开议论的问题的范围。中心论点是指作者对论题阐述的基本观点、看法和主张。
2.论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论题是中心论点产生的前提,中心论点是作者对论题的判断、看法及观点。写作议论文时,作者既需要紧紧围绕论题来行文,又需要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题与标题的关系
论题可作标题,如《论毅力》《谈骨气》《选择与安排》;论题不等同于标题,如《反对党八股》。
4.选定议论文论题的四大原则:
有必要,有意义;要精心选择论题,即所谓的选题;要耐心地寻找论题的切入点,即所谓的切题。只有选题恰当,切题贴切,才能确立中心论点。
第二节 标题
引言
标题的概念:标题,俗称题目。
议论文好标题/题目的标准:
必备标准:恰如其分地反映议论文主题或内容的精神实质。
可选标准:或整齐和谐,简洁明快;或错落有致,风趣生动;或词句华美,文采斑斓。
议论文题目的分类:
按内容分:结论性题目——某类结论;概念性题目——某类概念;问题性题目——某类问题。
按结构分:正题——议论文的主要题目,反映议论文的中心内容/突出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副题——又叫副标题,加在议论文的正题旁边或下面作为补充说明的标题;小标题——插在文章或者章节之间,标明每个部分的基本内容的标题。小标题一般用在篇幅较长、内容复杂的议论文里。有时小标题反映出作者的思路,或文章的先后顺序。
1.议论文的标题要求
总体要求:题与文合,醒目舒畅。
具体要求,即符合议论文拟题的六要素:准确简明;简洁清晰;风趣生动;文采斑斓;形象别致;整齐和谐。
准确的具体要求是:没有错别字和语病;符合事理;题与文要一致,即标题要涵盖文章的内容或与其相关,切忌题文互不相干;给材料的议论文,标题必须切合材料的
内涵,或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审题准确。一般说来,审题偏差往往在标题上有所反映。如果对材料把握不透,最好拟非论点式的题目,如“由……想到的”“从……谈起”“有感于……”等。
鲜明的具体要求是:清楚地透露文章的论题、大致内容,甚至议论的中心论点,使人一看就明白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有新鲜感和明快感。
简洁清晰的具体要求是:用简洁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即所谓“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标题要有简洁清晰之美,可用概括的语言清晰地勾勒出文章的轮廓,使人一目了然。也可引用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做标题。
风趣生动的具体要求是:有诙谐与幽默感,必要时可来点滑稽,让标题风趣生动起来。幽默诙谐与滑稽虽然都能使人发笑,但三者是有区别的。幽默层次最高,有趣、可笑、文雅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诙谐,虽然有趣、可笑,但只给人一时的快感;滑稽,通常重在逗人一笑了之。
文采斑斓的具体要求是:让人一见就有阅读的欲望: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文字功底;化用某诗文,引用诗文。
形象别致的具体要求是:形象的标题最能够吸引人和感染人。标题力求形象,必须避免平、实、熟。同时,力戒抽象。要尽量给标题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此外,标题要醒目,要吸引人,必须别致一点。别致,其实就是要产生悬念效应,让人看其题就想要读其文。拟定别致的标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一,把一些不相关的概念、事物或现象组合成标题,产生错位感;其二,题目貌似不和谐,产生突兀感;其三,仿词成题;其四,巧用谐音;其五,引用或化用流行语句。
整齐和谐的具体要求是:如果标题内容较多,可运用对偶或对举的手法。这样就产生整齐和谐之美。
第三节 中心论点
引言
中心论点的概念:即基本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观点和表明的态度,即作者对论题的判断、看法及观点。中心论点是解决要“证明什么”或“论证什么”的问题。
1.中心论点与标题的关系:
中心论点可作标题;一般标题不等于中心论点。
2.中心论点的位置:
可以安排在开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就在全文起始处。
可以安排在中间。
可以安排在结尾。“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则在全文的结尾。
一篇复杂的议论文,往往作者还可以提出一连串的论点,这些论点可以是平行、并列的,也可以是层递的,即有的论点可以成为另一个论点推论的基础或前提。但一篇文章中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其他分论点必须为中心论点服务。
议论文中可以不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论点。阅读这类文章,就需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其论点。
3.确立中心论点的原则
中心论点的提出与确立,通常应该遵循如下六项原则:正确性、深刻性、鲜明性、针对性、突出性、新颖性。
正确性是指观点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合乎情理,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即要提出正确的论点,必须有事实或理论作基础。同时,必须明确要提出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中心论点要正确,也就是说作者除了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以外,还要以辩证法的观点去研究分析问题,防止认识上的主观片面性。议论文的论点应当是严谨、缜密、无懈可击的。如果一篇议论文的论点出现漏洞,那论点就很可能立不住,而导致文章达不到写作的目的。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对象认识不清,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中心论点要正确,也就是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绝不能表现某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抑或是为一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深刻性指必须是作者得出的道理,而不是一些肤浅的感受。作者得出的道理要有理论指导意义。所谓深刻性,就是不能只抓表面现象、就事论事,而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能科学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敏锐性,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表面现象能够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源。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即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及其未来的结局分析之后,能够作出具有预见性的科学论断。议论文的深刻性,是指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这就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在揭示本质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并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鲜明性是指确定中心论点必须有一个正确、鲜明的立场,合乎科学的态度,是非分明,爱憎分明。同时,中心论点应写得集中、醒目,表达论点的语句必须提炼得十分简明扼要。中心论点的鲜明性,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作者要明确地表示自己的观点,要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对所论述的问题自己先要思考透彻,不能含混不清。论点的语义必须十分清楚确切,不能暧昧不明,并且语言中要饱含感情。鲜明,就是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如果观点、态度模棱两可,这不仅仅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词,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所以说,我们的感情表达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针对性就是议论要有现实意义,要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看法应该必要、实际。针对热点、难点、忽略点、荒谬点及主要问题,在舆论导向上具有针对性,诸如旗帜鲜明地驳斥荒谬的观点,以正视听等;针砭时弊,诸如针对社会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各种弊端、陋习,对症下药,加以评说,予以治疗;触及当前社会上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突出性是指中心论点要突出。多中心即无中心,议论中不能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以材料淹没论点。当所论述的问题比较复杂时,其中心论点与派生出的分论点、小论点的关系只能是总分关系,因为多中心即无中心。这是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上对论点提出的要求。
新颖性是说作者要能够提出新的见解、主张、看法,在与错误及片面的观点交锋中鲜明地提出精辟的见解,表现出真理的光辉。不要总是重复别人的观点;论点要有创见,给人启迪。
要善于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矛盾,不能人云亦云。新颖性,是思维的创新,是指克服以往的思维定式,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创见,给人以启迪。我们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模式,从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方向思考,进行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思考,拿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再用充满个性化的语言,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察、感受、思考和认识,让读者也从中得到启示。但是,创新绝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标新立异的胡编乱造,它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这样才能让人感到入情入理而眼前一亮。
第四节 分论点
引言
分论点的概念:围绕中心论点分成几点或者几个方面提出一些证明、补充或者发挥中心论点的从属论点。分论点的任务是多个侧面,或多个层次,或多个角度去分头论证中心论点。分论点可在一层之中,亦可在一段之中。
1.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目与纲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细分起来,分论点中心论点的关系主要有分合关系、主次关系、因果关系三种。
分合关系,即将分论点合在一起就是中心论点,而将中心论点拆开,则又是各个分论点。
主次关系,也可以说是围绕与被围绕的关系。即分论点要为中心论点服务,分论点要在某个层次或不同角度体现中心论点,达到中心论点贯穿全文的目的。也就是说分论点要服从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不同侧面、不同方式的体现。
我们应该注意到两个因果关系:一是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对于中心论点来说,分论点往往是中心论点的依据;二是分论点与它后面的文字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因为分论点也需要论据进行论证。只要充分论证了分论点,也就论证了中心论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被充分论证的分论点,可以视为中心论点的论据。
第五节 论据
引言
论据的概念:证明论点的根据。一篇议论文中,提出论点以后,还必须举出事实、讲出道理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这些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就是论据。可见,论据就是论点得以成立的依据,就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根据,是议论的基础,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因此,无论是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都必须有论据。
1.论据的类型
论据可以是概括事实。
论据可以是具体事实。
论据可以是理论材料:前贤今人经过实践证明了的至理名言,如警句、格言、谚语等;科学上的原理、规律等。
论据可以是统计数字之类。
议论文中作为论据的事实,包括现实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这些事实必须真实,不能凭空臆造或主观虚构。建立在虚假事实基础上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为了保证事实的真实性,引用的材料要有出处,要检查核对,要准确可靠。议论文中作为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应该是为人们所公认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经过革命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真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以作为论据。自然科学中的原理、定律、公式,还有一些在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的言论,以及流传于世的谚语、格言,只要它们是正确的,是揭示了事物本质规律的,是富有深刻哲理的,同样可以做论据。
2.论据的基本原则:真实典型;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含义,注意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论据要充分;论据要新鲜;事实论据与事理论据兼备;与分析、综合、逻辑论证一起在论证过程中使用。
真实典型是指论据必须确凿而有广泛的代表性。尤其在列举论证中的论据,除了所选的例子要真实、要典型外,还应注意其广泛性和深刻性。说到广泛和深刻,我们可能会产生错觉,以为广泛就是多,深刻就是要集中,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不然。所谓广泛是指所选的例子涉及的面宽,概括性强,能把方方面面的情况尽可能都包容进来,尽量通过所选的“个别”反映出“一般”,通过所选的特殊的事物,反映出普遍性的规律。这样,广泛中见深刻,文章的论证力量会大大加强。所谓深刻是指对所选的例子要在叙述语言上下功夫,于朴素的叙述之中“透出”事例所包含的道理。此外,论据要真实,事实论据必须可靠,事理论据必须准确。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注意调查核实,不能道听途说,断章取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未经证实其真实性的论据只能用作“预期理由”。而论据也不能靠论点证明,以免形成循环论证。
即使是真实的论据,如果不全面,其说服力也不会强。论据要全面、充分才有说服力。要充分运用所举出的事实材料,“事实胜于雄辩”。不能只简单的在一个观点下罗列几个事实,要精心运用所举的事实,结合对事例的叙述用精当的语言把包含于事例中的丰富意思点出来,以深化中心论点。论据要选得精,又要选得充分。论据不是越多越好。材料太多,会显得重复堆砌,即使是很好的材料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但反过来说,也不是越少越好,材料不足,论点会站不住脚,文章就没有说服力。因此论据要选得典型、有代表性,又要能充分证明论点,恰到好处。事实材料要适量。一般而言,一个事例是不够的。因为是“个别”中归纳,所以要“一些”。但过多的罗列事例淹没了对论点的分析,有“只见枝叶,不见主干”的弊病。事例的多少视分论点情况和说服的需要而定,一般三个左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新的论据总是吸引人的,对旧的论据读者不会很感兴趣,自然也就影响文章说服力。
第六节 论证
引言
论证的概念: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证明论点是正确可信的,解决“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问题。论证是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多种技巧。虽然,从论证方式而言,只有两大类型,即立论与驳论。但论证的方式中含有不同的论证方法及推理方法。无论采用立论还是驳论方式,可运用一种论证方法及推理方法,也可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及推理方法。这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及推理方法,从逻辑思维的形式来说,有归纳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等;从论点与论据及其之间的不同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论证、因果论证、递进论证、总分论证等。
论证主要由立论与驳论构成。
1.立论的概念
立论即证明,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用论据从正面阐述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式,是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要阐明持这种态度和主张的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从而把论点建立起来的议论形式。在论述过程中,有时也对反面的论点加以驳斥,但这种驳斥是为了更充分地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立论要注意如下三点:
第一,立论首先要求我们对事物或者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必须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有一定的实践,确定是自己所有的,或者正确的认识,或者是独到的见解,或者是能切实解决问题的主张。要使人读了以后,感到有新意,能增长知识,明确问题,提高认识。第二,一篇议论文的立论,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头提出什么问题,最后仍要归结到什么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任意离题发挥,或者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分成几个部分来论证,那么,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来进行。这样读者看完一部分,就能清楚地了解一个分论点;看完全文,就能清楚地了解全文的中心论点。议论文讲究逻辑性,论证必须紧扣中心,前后一贯,首尾一致,这是写议论文的一个重要原则。第三,“立”往往要在“破”的基础上进行。在立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针对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反驳,以增强论证的效果。
2.驳论的概念
驳论是指就某一事物或者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反驳别人错误的或反动的言论。驳论又叫反驳,是作者反击、驳斥论敌的谬论,证明它是错误的,从而驳倒对方,并以此树立自己正确的论点的议论形式。写驳论,先摆论敌的错误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加以反驳,在反驳中进一步阐明自己的正确观点。
驳论必须注意以下六点:
第一,反驳别人的错误言论,一定要对存在的错误作具体分析,特别要注意不能就事论事,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主要应该揭示错误的性质,分析它的思想根源和危害性,这样才能击中它的要害,使读者认清这种言论为什么是错误的。如果反驳的要点抓得不准确,又含糊不清地乱讲一通理由,根本没有揭露出来对方错误的性质,这样的驳论不能以理服人,最终无法彻底驳倒错误言论。第二,写驳论,重点在分析,没有分析的批驳是没有力度的。因此,要有分析地对待反面的意见。一个人说话不可能句句都是谬论,批驳时应该持一分为二的态度:肯定对方正确的意见,反驳的只是确实错误的部分。既要有严肃认真的批评,又不夸大对方的错误。这样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才容易使人心悦诚服。第三,一篇驳论所驳的错误论点一般只能有一个,也可以叫作反面的中心论点。在论证过程中,必须始终围绕着这个错误论点来进行反驳,不能任意转移或分散。驳论也要求做到紧扣中心,前后一贯,首尾一致,使读者一目了然。第四,“破”中有“立”,反驳别人的错误言论,就能从中表达自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有时在反驳中还需要把正确的见解和主张明确地提出来,使读者容易明辨是非,更好地达到反驳的目的。第五,写驳论是对别人的看法发表不同的意见,即使意见是针锋相对的,也要对事不对人,对于发表对立意见的人要“以礼相待”,不能出语伤人。第六,写驳论时特别要做到以理服人,最忌在缺乏分析说理的基础上武断地给对方的意见下结论,自己的看法当然应该坚持,但也不能强词夺理,语气上要留有余地,要能乐于倾听对方意见。
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要求,驳论写作有以下三种类型:
短评式驳论:篇幅短小,一般只抓住对方错误言论的片言只语进行反驳,但它们体现着驳论文章的基本特点。
评论式驳论:是短评式评论在反驳这一部分(即短评的本论部分)的扩充,即对对方言论进行多方面的反驳。
局部性驳论:指有些文章从整篇看不是驳论,但在议论中包含着一部分驳论。
立论和驳论,证明正确的,反驳错误的,这两方面常常密切配合,互相为用。有的文章是“立”中有“破”,有的文章则是“破”中有“立”,还有的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部分,先“立”后“破”或者先“破”后“立”。先“立”后“破”是先阐明正确的见解和主张,再反驳错误的言论,使读者先有了正确的认识,再在反驳中加深认识。先“破”后“立”是先反驳错误的言论,再阐明正确的见解和主张,使读者在反驳错误的基础上提高认识。
立论和驳论不是简单地表示赞成或反对,而是要提出理由,进行阐述,说明为什么赞成或反对。因此立论、驳论的关键在于设法证实一种观点的正确或谬误。立论和驳论的重点在于“立”和“驳”,而不在论。“论”是文章的思想内容,“立”和“驳”是文章的逻辑形式。
由于立论、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所以它们可以使用共同的论证方法及推理方法。比如使用归纳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等推理方法;使用并列论证、因果论证、递进论证、总分论证等论证方法。此外,无论是证明还是反驳,其要求是要合乎逻辑,要正确地使用各种推理形式,合乎相应的推理规则。“不能推出”、轻率概括、以偏概全、机械类比,以及在论证中滥用权威、因人废言、感情用事等都是要注意避免的。
第二章 议论文构成要素的运用方法
引言
学习写议论文要想古人所说的“先规矩而后巧”,并引用梁启超先生的观点“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来的,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可以教可以学的。”加以佐证。
诚然,正如孟子所言:“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因此,我们在学习下列“规矩”后,要反复揣摩与运用,直到心领神会、熟能生巧。
第一节 议论文的拟题
引言
好文题/题目/标题的作用:是传达文章主旨、内容和意蕴之神的“眼睛”;为文章画龙点睛,增添色彩,从而诱人阅读。
1.议论文的四种常见的拟题方式:开门见山式;比喻式;引用式;提问式。
开门见山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拟题方式,即直接点出题首,这可以使读者对文章的内容一目了然。具体又分为四种:点论题;点出事实;点结论;点中心论点:用中心论点作标题,多用判断句或陈述句形式表达。
用比喻式列标题,生动、形象、新颖。
引用式,即引用古今名言、警句、典故等作标题。
提问式有三种:
理直气壮,直接发问。
寻根究底,发现本源。
直面问题,寻求答案。
第二节 议论文的审题
引言
议论文的审题的概念:对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的审定。审题失误,会造成整篇文章的失败,这确实令人惋惜。写议论文前一定要审好题,即正确理解标题与论题(包括话题、材料、文章、问题、现象等)的含义与实质;写议论文前一定要立好意,即确定中心论点。
首先要审好题。
1.命题议论文怎样审题
命题作文作为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要求我们必须按题目规定的内容写作,不能离开文题去自由挥洒、纵横驰骋;就议论文来说,也就给议论什么和怎么议论都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命题作文往往只有孤零零的几个字,没有材料的启发和暗示,审题自然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命题议论文的题型大致有下面11类:
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
概念型。用一个概念提出要论述的问题。
关系型。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表明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比型。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要求论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
比喻型。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
象征型。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
评议型。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进行评议。
引申型。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题发挥,展开议论。
考证型。用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考证的形式命题,要求查核并发表议论。
感想型。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式命题,要求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进行议论。
批驳型。针对不同意的观点或看法,用反诘或质疑的句式命题,意在批驳。
尽管每种类型的命题议论文,都有各自的审题特点,但是作为命题要求,这就是要从题目本身去揣摩题意,确立论题,展开议论。要分清概念型命题和关系型命题的异同,虽然都由概念命题,但前者是阐述一个概念,后者要论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要理解对比型、比喻类比型、象征型命题的特点和要求,特别是比喻类比型命题,要做到比喻贴切,紧扣“类比点”,充分而深刻地揭示类比事物和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的共同属性;还要明白,抓住命题中提供的自然现象和自己熟悉的生活现象两者之间的类比点,从中类推出所蕴含的共同道理时,选择的生活现象越典型,蕴含的道理就越带普遍性、议论就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要辨明评议型、引申型、考证型、感想型命题的细微差别,评议要求评事议理,引申要求借题发挥,考证要求查核证实,感想要求夹叙夹议。审题时如把握住这些细微的差别,议论时就能精确地体现命题意图。对批驳型命题,要审视并明确对方的立论错在何处,讲究“针对性的批驳”,不可自说自话,言不及题;即使遇到论点型的命题,似乎一看便知,也要逐字理解论点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无论什么样类型的命题议论文,都必须从题目本身去揣摩题意,把握住议论对象、议论范围和议论重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采取下面三种方法。
标志法就是看清文章题目上的标记,了解议论的对象。
分析法就是分析题目的语言关系、文字含义,了解议论的范围和重点。
比较法:如果一时对一个题目的写作重点把握不准,那么,不妨把另一个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中明辨各自不同的议论重点,进而审清题意,也是一种好方法。
有比较才能鉴别。对相似题目的比较辨析,可以帮助我们懂得怎样排斥写那些不合题意的内容或材料,而且通过比较,还能启发我们避开“相似题目”的雷同构思,从而能把握住写作重点,并有可能在文章中议论出别人未觉察出的新意来。
熟练地运用这三种方法来审题,也就可以说掌握了命题议论文的审题技巧。
掌握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坚持命题作文的经常训练,对锻炼我们思维的针对性和敏捷性,将是大为有益的,也有助于培养具有快速写作能力的“倚马之才”。
2.给材料(读后感、话题)作文、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弄清题意,摸准要求
1985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一段材料:
某班语文课上因为学习“知足常乐”这个成语引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其一,知足才能常乐;其二,不知足才能常乐。你赞同第一种观点吗?赞同第二种观点吗?你有没有第三种观点?请你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发言稿(议论文),参加他们的讨论,题目自拟。
要写好这篇议论文,首先要弄清“知足常乐”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要明确可以赞同讨论中的第一种观点,即正面立论,也可以反面论述,发表“不知足才能常乐”的见解;也可以针对两种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即进行具体分析,不明确倒向哪一边。
从“摸准要求”来看,我们还得往深处想一想:“知足常乐”意即凡事应懂得满足就常常会快乐。这同我们当代青年信奉的开拓、进取、追求的时代精神,岂不有点相悖?
吃透字面,领悟深意
对有些议论文题目,必须透过字面去理解蕴含的比喻或象征意义,以避免犯就事论事的“离题”弊病。例如:1995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求根据寓言诗枟鸟的评说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联系生活实际的议论文。
寓言诗《鸟的评说》如下: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是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鸟的评说‘实际上就是’人的评说”,因此,文章绝非要求对“鸟”发表看法。有一篇题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高考优秀作文,这样起笔:“在寓言诗枟鸟的评说枠中,麻雀、燕子、黄鹂、百灵等鸟,它们唇枪舌剑,互相攻击、!诋毁,都自以为是地指出了对方各自的所谓‘缺点’。读罢寓言诗,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一位大诗人的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生动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这就一下子透过字面,领悟了以“鸟”喻人蕴含的深意,提出了如何正确“看人”的问题。
借助联想,明确针对性
要使议论不离题、偏题,审题不仅要准确,而且还要深刻,这就要借助联想,把握议论对象概括的生活现象,从而明确文义的针对性。而一篇文章的议论总是有感而发的,而这感想又要针对实际,不能无病呻吟,无的放矢,所以,立意的针对性十分重要。
看来,议论文的审题要慎,就要“慎”在弄清题意,摸准要求,吃透字面,领悟深意,借助联想,明确针对性上。概括起来,就是要审清文章的议论对象、议论范围和议论重点。明白了这番道理,掌握了谨慎审题的要领,当我们提笔作文时,就能胸有成竹地顺利通过“审题关”。
审题之后要确立中心论点,即根据正确的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就可以围绕中心论点构思了。
第三节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引言
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的概念:文章学中所谓审题后的立意,实际上审题与立意不可分割。常见的七种确立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方法:标题分析法;一言概括法;领悟法;揭示寓意法;提炼法;因果推理法;角度选择法。
1.标题分析法
可根据议论文的题目的情况来决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即从题目中分析确立中心论点。
从议论文的题目中分析确立中心论点大致有以下四种方法:语法关系分析法;词语关系分析法;问答求证法;开掘论点法。
2.一字概括法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可以“一言以蔽之”,即用一句(两句)话明确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一字立骨法成文)。
通过对事实的观察、思考,从中得出某些结论,形成自己的主张,再把它高度概括成一句话确定下来,这就是论点。如此用一句话明确中心论点,是确立中心论点的良方之一(通常是开篇时,用一句话开头)。
3.领悟法
领悟法是指通过对间接知识的研讨,有所领悟,有所发现,进而确立一种主张、一种观点,作为确立的论点,其典型句式是肯定判断句或否定判断句,肯定陈述句或否定陈述句,偶尔也用设问句和反问句。
4.揭示寓意法
揭示寓意法,即指引申、升华题目的寓意,明确中心论点。揭示题目的寓意可以通过探求其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三种方法进行。
5.提炼法
提炼法,即分析材料(或论题、标题),提炼中心论点。
分析材料,从文字中概括确立中心论点。
给材料的命题,要从整个材料中去理解题意,即由分析材料中概括题意。比如这样的命题:
读下面一段文字,写一篇议论文。
时钟白天同人们一样辛勤忙碌。夜晚,当人们进入梦乡,它却仍然精神饱满,不知疲倦,夜以继日地工作。它,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肯停歇,任何时候都能听到“嘀哒、嘀哒”———它那伴随革命事业前进的脚步声,它真可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很明显,这段文字记述的是“时钟”的特点。这特点是什么?是“不肯停歇”。但,这段文字是把“时钟”人化了的,它象征着“精神饱满、不知疲倦、夜以继日地工作”,“伴随革命事业前进的脚步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战士。从这样的理解出发,我们就可以概括出题意,从而确立中心论点:我们应该像时钟那样永不停摆地工作,做时钟一样战斗不止的人……
分析论题、标题,多角度提炼中心论点。
以《机会》这个题目为例,具体说明怎样多角度提炼中心论点。
“机会”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论题,习作者从不同的生活感受出发,从不同侧面(如机会的重要性方面、如何珍惜机会方面、怎样利用机会方面)进行思考,便可提炼出以下诸多观点,选择一个自己理解、熟悉并赞同的观点,即可确立一个中心论点:
·机会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有了好的机会并不等于成功。
我们应积极创造机会,而不能坐等机会的降临。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要善于抓住任何一次可以取胜的机会。
·机会作为客观条件,只为自己施展才能提供了一种可能,要取得成功,还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
分析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是浮光掠影地撷取表面现象,并据以发表议论:而是对提供的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入思考。这个思维过程从审题立意来说,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认真审读材料,深入发掘材料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第二步,剖析这种思想意义的精神实质;第三步,依据材料的本质意义(精神实质),联系实际,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例如:有这样一个故事: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长得很瘦,一个又胖又蠢的资本家取笑他说:“你太瘦了,一见到你,我就知道目前世界上正在闹饥荒。”萧伯纳马上回答说:“你太胖了,我一见到你,就明白了世界上闹饥荒的原因。”那个资本家被说得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了。
从表面现象看,这个故事谈论的是人的胖瘦问题,但通过对萧伯纳的答话的分析,就能看出这样一个实质性问题:剥削者的享乐是建立在劳动者挨饿的基础上的。这便是材料的深刻的思想意义,这是思考的第一步。再深入一步思考,便不难悟出这样的道理:要消除世上的饥荒,要使世界上的劳动者获得幸福,就必须推翻人剥削人的罪恶的社会制度。这便是挖掘出的材料(故事)的本质意义。然后,第三步,就可以据此联系实际提出中心论点了。
6.因果推理法
因果推理法,即由因果推理来确立中心论点。世间之事,无“因”不成“果”,有“后果”则必有“前因”,因与果的相互勾连,便构成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人们或劝勉或警戒的议论,又常常是以析“因”为核心的。因此,把握这一“因果链条”,先立足于材料所述事情的“果”,去追溯、列举造成此“果”的种种“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如储存的论据材料和思想认识水平等情况———去选择其中的一“因”立意,这样便不至于南辕北辙、离题万里了。比如,1989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根据斯蒂芬逊制造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故事,写一篇议论文。这则材料所述事情的“果”是“火车已远远胜过了马车”,据此“果”而溯“因”,则至少可以得出这样几点:
(1)斯蒂芬逊比赛失败后未灰心丧气,而是不断改进机车。
(2)斯蒂芬逊坚信火车具有马车所无法媲美的前途。
(3)火车本身具有强大生命力,开始虽不完善,但有发展前途。
立意(中心论点)
(1)失败是成功之母
(2)凡事要充满信心
(3)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
显然,无论从哪一个“原因”出发,都可以推导、提炼出合乎原材料的观点,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来。
7.角度选择法
角度选择法是指选择最佳角度来确立中心论点。怎样选择最佳写作角度?人们在拍照时,都十分注意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拿拍摄人像来说,可以正面拍,可以侧面拍,可以俯拍,也可以仰拍……而选择一个配有背景的好角度,拍出人物栩栩如生的表情神态,这对摄影者来说,至关重要。要写好一篇议论文也同摄影一样,要讲究角度。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文章的主题,往往能决定一篇文章的优劣和成败。落笔前没有很好注意角度的选择,结果文章不是议论空泛,就是缺乏新意。由此看来,要写好一篇议论文,根据论题或标题题意要求去选择最佳角度,是忽视不得的。
命题议论文虽然规定了议论的“范围”,但并没有规定写作的角度,角度抓得好,文章一起笔便引人入胜。能显示出对所议论事物的不同一般的见解。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打开思路之后,也就要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写作角度入议,这和命题作文选择写作角度的道理是相同的。那么,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关键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所谓“从自我出发”,就是选择的写作角度一定是自己有话可说,有理可论的,不能感到陌生,以致心中无数,言不由衷。具体地说,最佳写作角度要符合两个要求:首先,角度要小。选择的角度太大,必然涉及面广,就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角度小,集中一点,走笔成文,可产生“一叶知秋”的效果。这样,文章角度很小,主题却很集中,而且由小见大,立意十分深刻,正所谓“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其次,角度要新。所谓“新”,就是不落俗套。我们说,对同一个问题和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见解也就不同。有些文章,写出来一看面孔就很熟,似乎在哪儿见过,这除了材料陈旧之外,主要是写作角度不新,无法议论出新意来。必须明白,只有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新的特点,从新的角度分析事物,才能获得对事理的新的认识。有一位同学读了课文《失街亭》以后,就“斩马谡”的情节发表看法,写了《从孔明斩马谡谈起》的读后感,由于选择了“孔明用人”的写作角度,文中提出了“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唯贤在前”的主张,对“识才、荐才”问题发表了颇有新意的见解,这就比论述“骄兵必败”之类众所周知的道理新鲜多了。
自然,议论要出新意,需要我们有深刻的思想,同时在语言上也要有新的创造,力求达到“创意造言,皆不相师”的境界;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如果对“执法如山”和“任人唯贤”的含义一知半解,对两者的联系似懂非懂,要想在“失街亭”的问题上发表有新意的议论,也是很困难的。
分析材料,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确立中心论点。
角度小和角度新,是衡量最佳写作角度的两个标准。由于打开思路后,会发现多种写作角度,因此,要确定最佳角度,还必须对可以入题的角度进行比较筛选。例如:鲁迅先生曾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这段材料可以选择下面几个角度(论点)展开议论:
A.创新需要勇士,要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B.探索会有失败,失败者也值得感谢。
C.对创新者的成果,应该不断发展和完善。
比较一下,角度A和C显得太大,“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和“创新者的成果”议论起来容易流于空泛;角度A还显得缺乏新意,这类议论已经见得不少了;角度B不仅小而集中,而且颇有新意。
以材料作“引子”,围绕“探索会有失败”展开议论,重点是“感谢失败者”。能讲出“感谢”的道理并令人信服,无疑是对“探索精神”的有力支持和促进,这比一般情况下“感谢胜利者”的意义要深刻得多了。这样比较一番,筛选一下,最佳写作角度(中心论点)也就不难确定了。
如同拍照角度并无固定模式一样,写作角度的选择和确定也要运用眼力,“独辟蹊径”。高明的摄影师善于寻找理想的角度,拍出人物的千姿百态,如果我们精心选择写作角度,也就不愁文章不展露新姿。
变换更新角度,确立中心论点。
变换更新角度,确立中心论点是常用的良方之一。比如,《曹刿论战》的读后感写作,一般人往往从“鲁庄公”离不开“曹刿”的角度确立主题,但是白霄夏写的不一样,请看他的《“曹刿”需要“鲁庄公”》:
人们在谈到《曹刿论战》的时候,都对曹刿的胆识和谋略赞不绝口,却很少有人对鲁庄公作出正确的评价。这就有失于公正。
齐鲁长勺之战,小小的鲁国居然能力挫强齐,头功当然要记在曹刿名下。然而,仅仅肯定曹刿的功绩是不够的,因为他毕竟不是“肉食者”,没有管理国家、指挥军队的权力。如果鲁庄公不采纳他的建议,那么,曹刿纵有扭转乾坤的本事也无从施展,这一战役的结局也就不堪设想。由此可见,此战获胜,与鲁庄公这个决策者的民主作风大有关系。其实,《曹刿论战》对鲁庄公的民主作风是写得很出色的。它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描绘:一是写他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像曹刿这样一个平头百姓,可以不费很大周折,就能见到一国之主,便是证明。二是敢于将“何以战”的条件坦率地告诉曹刿。三是在曹刿提出“战则请从”的要求时便“与之乘”,并能接受他的退敌建议。四是在“既克”之后,能够不耻下问,向曹刿“问其故”。鲁庄公能有这样的作风,是因为他懂得群策群力和依靠人民的重要,平时就注意做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弱鲁战胜强齐的秘诀就在于此。
今天我们国家的情况,当然和两千年前的鲁国完全不同。但是就人才而论,像曹刿那样的人或者胜过曹刿千倍万倍的人,确实是很多的,他们也需要得到“鲁庄公”的发现、起用和采纳他们的真知灼见。如果各级领导人能够在“曹刿”求见的时候不是闭门不纳,而是热烈欢迎;在“曹刿”提出“战则请从”的要求时,不是一口拒绝,而是“与之乘”;在工作中,不是盛气凌人或瞎指挥,而是不耻下问;那么,我们建设四化的人才就会大有作为,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不断取得胜利。可见,变换角度是实现主题创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路,因为它可以从多角度引出的众多主题中进行充分选择,避开俗题。
第四节 怎样提出中心论点
引言
中心论点确立之后,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开门见山式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的方法,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直接提出论点,然后围绕这一论点摆出论据展开论述。它的好处在于读者一开始就清楚地了解本文所论述的中心,同时有利于作者根据论点选择论据材料进行论述。由于它处于文章的开头,也可以使论点更加鲜明。“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的方法很多,除一句话开头法以外,常见的有如下三种:解释、说明法;判断表明法;提问法。
解释、说明法:如果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的开头只需对题目加以解释、说明就可。
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篇文章的开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说一千里的路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无论要实现多么远大的抱负、宏伟的目标,都要踏踏实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判断表明法:如果文章的题目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则可用判断的形式提出论点。也就是说如果文章的论点属于“是什么”的判断形式,就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对所要论述的论点加以说明、解释,表明论点。
例如《谈“目标”》一文的开头:
目标,也可以说是目的。但它与纯粹的梦想的目的不同,它是伴随着行动的梦想。它不是那种“假若……就……”的模糊的想法,它必须是那种“我正要为它而工作”的明确的目的……
提问法:议论文中,用提问的方式提出论点。其实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问题,紧接着用回答这一问题的方式阐明论点。
例如《谈“立志”》这篇文章的开头:
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当你遇到困难时是什么力量鼓舞你去克服它呢?那就是你的志向……
2.逐步导入式
在提示论点之前,有一段导语,或阐述提出论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或为论点的提出渲染气氛,或引起读者对论点的兴趣或关注。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六种:故事法;背景法;现象法;对话法;名言法;归纳法。
故事法: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的故事法,就是用一个与论点有关的事件、故事、典故等引出论点。具体的讲,有下面两种方法:先叙述一个事实,然后由这个事实归纳出论点;文章的开头,先举出一连串的事实,然后通过这些事实说明一定的道理,最后在这些道理的基础上归纳出论点。
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的背景法是指介绍与论点有关的背景材料或历史的渊源,然后引出论点。
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的对话法是指先设计一段与论题或论点有关的对话,再引出论点。
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的名言法是指利用与论点有关的名言、警句、俗谚或诗歌来开头,再引出论点。
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的归纳法是指在分析中综合、归纳出论点。
第五节 巧定议论文的分论点
引言
写议论文,在中心论点确立之后,巧定议论文的分论点是关键。
也就是说在中心论点确立之后,一定要按“规矩”定好分论点。
虽然每层或段中也许有几个分论点,一个分论点也许由几段甚至几层构成。但是,在大多数议论文中,分论点可以构成我们通常所谓的层次(俗称“段落大意”)。就这方面而言,分论点定好后,议论文的结构层次也就安排好了。
常见的巧定分论点方法有五种:拆开法;并列法;层递法;转折法;阐述法。
拆开法(或称总分法)是指将中心论点拆开来,开头(绪论)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是分论点。
层递(减)法是指议论文中,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一层进一层(或层层递减),步步深入地阐明中心论点的。
转折法,是指写议论文时,由一个分论点转折出另一个分论点,再回头补充第一个分论点,终成自己的中心论点。这种安排分论点法,通常用于辩证思维的议论文中。
阐述法,就是阐述或分析中心论点或中心词,从而巧定分论点。
此外,我们可以按顺序定分论点:(1)按时间先后顺序定分论点;(2)按空间顺序定分论点;(3)按主次顺序定分论点;(4)按表里顺序定分论点;(5)还有按深浅、前后等顺序定分论点。
我们可以按逻辑定分论点:(1)按因果逻辑定分论点;(2)按归纳逻辑定分论点;(3)按演绎逻辑定分论点。
我们还可以按习惯定分论点:(1)按方位习惯定分论点;(2)按思维习惯定分论点。
诚然,优秀的议论文(或复杂的议论文)定分论点综合了以上各法。我们在具体写作时也可以变通使用以上各种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