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得到吴伯凡老师的专栏《伯凡日知录》看到,一种关于情绪管理很好的说法。
吴伯凡老师认为情绪是一种工具。
我们可以和孩子这样解释情绪,比如高兴,忧伤,厌恶,恐惧,愤怒,就好像文具盒里的工具一样。

高兴,就好比“笔”,用的最多,而且你写作业,传纸条,考试....很多事情都用到它。
忧伤,就像“橡皮”,他出现很多时候会和一些错误,失败有关。
厌恶,就像直尺,对自己和他人都是高标准,严要求。
恐惧,像荧光笔,会把你恐惧的东西做个明显的标记,帮助你看到就知道躲开。
愤怒,就像小刀一样。有些时候他会帮助你,有些时候也会保护你,但是如果你滥用的话也会伤害你。
这么解释,是不是清晰明了?当然,还有几点注意事项需要家长和孩子们注意。
①工具就有工具的使用场景。
如果有人伤害你,愤怒会带给你力量,从而保护你;但如果你自己控制不好,愤怒也会破坏你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这就好比炸药最初是用来开矿的,但是被用在战场上,就成了大杀器。炸药本身无所谓好坏,只是用的场景不同。
②要学会使用工具,而不是挑肥拣瘦。
工具不分好的工具和坏的工具,情绪也没有什么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很多父母特别接受不了孩子哭闹,胆怯。总是给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让孩子把那些“负面情绪”压抑下去。
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一方面滥用快乐,什么时候都会笑对人生,另一方面不会使用另外的情绪来保护自己。
被人欺负了,不会发怒。心里委屈,也不会哭泣。这样的孩子只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比如,暴饮暴食,各种成瘾症。
③有工具也不能乱用工具。
我们用快乐(笔)书写人生,用忧伤(橡皮)改正错误,用恐惧(荧光笔)逃避危险,用愤怒(小刀)保护自己,用厌恶(直尺)制定标准。
人们要有节制的使用情绪工具,不要不当和无节制地使用情绪。
即便我们再喜欢快乐,也不能像一个傻大姐一样横冲直撞。我们的内心可以充满愤怒,但是也不能随意的释放攻击性。
情绪其实很容易理解,就像孩子们最常用的工具一样。用的好,人们的事业和生活,都能如鱼得水。
恰当地使用情绪,让这种能力变成自己的软实力。
微信视频,在线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