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深度社交时代的巨变
作者总结指出:在社交的时候,唯有从拓展广度转换到挖掘深度,才能获得社交的价值。这样的观点并不新,每个人如果不考虑网络,想想自己的圈子,关系最好的必定是经常联系的,交流最深的,一起经历最多的。互联网是让我们的触角更广,但是时间并没有因此增加的更多,面对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接触,我们的深度不够,我们的焦虑反而更多。因此还是聚焦更加的符合我们的精力管理。这让我想到了斜杠,哪里有那么多的斜杠,不过是泛泛而学,学艺不精罢了。
这一章,作者提出了:从社交广度走向社交深度、通过社交提升自我、弱关系的奇怪论证、社交关系的三要素、合理使用深度社交的软件和工具。读到这里,这本书的作者的水平,我不敢恭维。现在出书的人很多,出版社很多,质量可想而知,但是每本书都有值得关注的地方,值得思考和反思的地方。
这本书有很多地方重复了有重复,关于社交深度的观点提了很多次,同一个观点罗列成很多个维度。无效社交的观点也重复很多遍。
关于二章,我个人的总结是:互联网让我们提升了思想的传播的广度,通过社交软件我们能够连接更多的人,但是并不能改变我们的社交现状。我们的社交现状是自己的社交意识和社交模式影响的,我们的社交意识和社交模式是我们的生活决定的,我们的价值观、原则和行动决定了我们会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怎样的社交圈子。互联网的让我们社交有广度,但是不一定有深度,深度的社交在于深入的交流,交流有价值的信息,价值取决于我们个人的需求,带着什么样的初心就有什么样的价值。我们应该在广度社交的基础上,拥有深度社交的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