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

作者: PaonorZ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08:34 被阅读0次

还是勤快一点的写一下读后感吧。我在研究自己的专业时多么理性,看这本书时就多么的感性。整篇书籍看完我会觉得故事很简单,是叙述性小说。它是一个爱情故事,简单归简单,可它并不庸俗,作者小仲马讲述的是一个风尘女子的爱情故事。

写读后感之前呢,我还是想介绍一下时代背景,我认为这是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的一个切口。这部作品问世于1848年的法国,回望一下那段时间的历史。1848年呢,东方的中国的处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西方的法国爆发二月革命,那时法国是笼罩在七月王朝的统治下。所谓的“七月王朝”指的是由银行家,证券交易经纪人,大地主等组成的金融贵族执政的政权。七月革命爆发后,社会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法国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动荡,纸醉金迷的社会。思想的变革先于政治的变革,政治的变革同时又是思想文化变革的助推器。在这样的情况下,这部爱情小说诞生了。其实,我一直不抵触所谓的“爱情小说”,因为爱情是人类伊始亘古不变的话题,它反而能够更加准确的显现出来人的复杂性,人的本性。那我对文学的理解呢,我其实真正看的文学作品并不多,只能在有限的阅读中表达自己一些想法:我认为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阶级斗争下思想文化的产物,你想去了解那段时期,那个国家的社会状况,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就可以翻阅那段时期比较经典性的一些文学作品。

我个人还是挺喜欢法国的,这个国家我也去了很多次。法国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自由和包容。它的这些特点尤其是在文学和艺术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法国早期经历了著名的思想“启蒙运动”,那启蒙运动又着重强调了“人权”。所以,在我看来经历启蒙运动后法国,后期问世的作品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又有超时代视野的。

以上是对这部作品时代背景的一个简单描述。

回归到正文上,我准备分成三个部分讨论:

1.这部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

2.对于男主人公,一些配角的性格分析

3.关于整本书籍的个人心得

1.小仲马采用的写作方式是倒叙手法,同时也用了插叙。他作为这个故事外的人,把所有的线索串联起来。每一个章节通过他和男主公阿尔芒的对话,引出来了剧情。阿尔芒对女主玛格丽特的回忆,回到故事发生的时光。故事起于一场拍卖会,也终于一场拍卖会。首尾呼应,有始有终,比较完整的剧情链。小仲马的文笔极好,叙事能力很强。书中对于景物的描写并没有很多,但是偶然看到的星星点点就会觉得文笔很秀丽。比如这段:“几乎断流的河流犹如一条有波纹的白色宽带一样,在加比宋平原和克罗瓦岛之间流淌着。高大的杨树时不时地会发出沙沙的声音,伴着柳树的喃喃细语,仿佛是正在哄河流入睡的摇篮曲。”

2.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她出身贫寒,流落风尘,被巴黎几个有身份有地位的男性供养。其中不乏有公爵,伯爵,富商等等。此书的书名为《茶花女》,因为玛格丽特出场时总喜欢佩戴着茶花,她本人极其喜欢茶花。我查了一下茶花的话语:纯真无瑕,高洁孤傲,天真可爱。看完全书后,会觉得这像极了玛格丽特的性格。她虽不幸流落风尘,但内心无比的纯粹,干净。她渴望一场真挚如茶花般的爱情,所以在她遇见了自己认定的“情人”阿尔芒后勇敢的去追求爱情。她多年享受雍容富贵的生活,但是为了爱人可以随时抛下她这些“浮华”。这也让我想起来了《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面,多年后人们问到女主人公的婚姻生活,她淡淡的回答道四个字:“浮华而已。”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玛格丽特没有什么抛不下的,这同样也表明了她不是一个俗气的女人,她活的非常超脱,心思单纯。在她负债累累时,隐瞒了爱人阿尔芒,自己寻求办法偿还债务,因为她骨子深处还是非常高贵的,自尊心强,心气高。其实我是觉得玛格丽特足够的自知,她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想要的又是什么。她不愿意接受阿尔芒太多的馈赠,一方面是知道阿尔芒的财力不足以满足她,另一方面是不想给她们理想中的爱情增加太多世俗化的东西。可以说,我认为玛格丽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些人标榜的“理想主义”可能掺杂了很多东西,但是玛格丽特的理想主义是纯粹的,勇往直前的。作者小仲马说,一个女子如果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那么在她面前只有两条路可通向善良,一是痛苦,一是爱情。这并不是两条易行的路,凡是踏足这两条路的女子,无不是双脚鲜血淋漓,双手上布满伤口。 这段话也很适用于玛格丽特,当爱情成为了她生命中的唯一时,她体会到了美好,但是也满心伤痕累累。

关于男主公阿尔芒,在我看他他确实平淡无奇。尤其是在和玛格丽特的光环下,他非常的平庸。可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平庸的人让玛格丽特放下了所有,与他回乡下呢?我的分析是:他在玛格丽特对爱情绝望时出现了,他的出现让玛格丽特的内心燃起了新的火花,看到了“希望”。他是第一个愿意真心关怀她体贴她的人,对她爱的炽热。有这样一个道理,人在感情中越缺少什么,越渴求什么。有时候你选择的那个人,他在外人眼里看来和你并不是那么的登对,但是他的存在填补了你内心某个角落的空缺,弥补了你的某种情感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在这段感情中,虽然多疑但是还是坚持到底的。他从来没有主动的放弃过,一直在努力争取。即使最后的离去,也是因为种种误会。他也是让玛格丽特感受到了他是真真正正的爱她这个人,不介意她的身份。(其实,人在陷入爱情中就会把对方想象的很美好,人性又极其的复杂,阿尔芒到底还是介意她的身份的,情急时不惜言语重伤她。)好在,小仲马还是给故事一个算是不错的结局,没有把阿尔芒写的非常的可恶,他最后幡然悔悟,真正的理解了玛格丽特为他无悔的付出。

男主的父亲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父亲形象,说到底人骨子里还是自私的。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他作为一个父亲,所考虑的是自己孩子们的前途和幸福。但是他没有想过,他把玛格丽特逼走,这样的幸福真的是阿尔芒想要的吗?当爱和责任成为了一种偏执,和子女的矛盾会逐渐激化。所以,与家人相处过程中寻求一种恰当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很重要。我是觉得,没有人可以为你做永远正确的选择,替你拿主意,人总要学着自己慢慢的长大。无论是悲还是喜,最大的受益人都是你自己,人生贵在体验与经历,自己去感受,去渐悟。

再说说这本书里面陪伴玛格丽特的老公爵,很难说他是否爱玛格丽特。他对玛格丽特的疼爱更像是对自己早逝的小女儿,如父亲一般的保护。也许,他也是看到了玛格丽特的内在品质,她不仅仅外表迷人,内心也很美好,人们会忍不住保护她的这种纯真和美好。

3.我很喜欢小仲马写的这段话语,在黑暗的年代,他力倡“真善美”。

此时我真诚地劝告我的同代人,劝告那些认为伏尔泰先生的见解早已不实用的人,劝告那些和我一样清楚地感觉到人类在近十五年里是怎样令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人。善与恶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难懂的问题了,因此新的信仰也随即产生,神圣的事物又再次成为我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假如说我们所处的世界还不完美,那么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它在逐日地变得更加美好。一般来说聪明的人都懂得齐心协力的道理,他们会让自己的意志同其他人的意志在同一个原则上达到统一;而这个原则便是为人善良,真诚坦率,富有朝气。 其实恶只不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对于那些仗义执言的行为我们应该为之自豪,特别是要杜绝绝望情绪的产生。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女人,她们既不为人母、人女,也不为人妻,但这并不代表她们应该遭到世人的鄙视。对于自私的宽恕同对家庭的尊重一样不该有所减少。上天对于一百个从未有过任何过错的信徒和一个向他忏悔的罪人,也许会更加宠爱后者,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上天的宠儿呢?至于为此我们所付出的代价,上天会加倍赐予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总会有一些因为欲望太多而被断送的人,那么我们就给他们留一点宽容之心吧,可能最终拯救他们灵魂的是神圣的愿望,这就好比那些好心的老太太们在说服人们用她们的药时的说辞,即:就算治不好病,也不会有什么坏作用产生。

为人善良,真诚坦率,富有朝气,这个世界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相关文章

  • 《茶花女》:你为什么仗着她的爱如此放肆

    茶花女我们都听过,但是玛格丽特她是谁? 如果没有翻开《茶花女》,我也不知道玛格丽特就是“茶花女”。 《茶花女》讲的...

  • 一束茶花双泪流

    一束茶花双泪流 ——《再读茶花女》 对《茶花女》这...

  • 高尚的灵魂才是魅力的源泉

    高尚的灵魂才是魅力的源泉 ——读《茶花女》有感 今天读完了《茶花女》...

  • 慵懒

    今天读了茶花女,还没读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茶花女,名字的由来?为什么会从红色变成白色? 茶花女,虽然为多人所...

  • 白茶花,红茶花

    今天正好是茶花女逝世170周年,对了,《茶花女》是来自于真实的故事。 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就是茶花女的原型,命途多舛...

  • 当基督山伯爵遇上茶花女

    基督山伯爵和茶花女在网路上相遇了。伯爵是无意间看见茶花女的扮相的,乖巧、漂亮,伯爵住在基督山,而茶花女住在伦敦,于...

  • 《茶花女》出淤泥而不染

    看到《茶花女》这本书,我第一眼想到的是高中英语课文中的“茶花女”,茶花女遇到一个绅士,将她打造成贵族世家女子,并最...

  • 大仲马如果活到现在,一定是个了不起的“标题党”

    之前看过的书都是很规矩的。 《茶花女》讲的是茶花女,《情人》讲的是“我”的情人,《了不起的盖茨比》讲的是盖茨比……...

  • 2018-02-02

    茶花女十一章经典语录

  • 仰望你的美

    ——读《茶花女》有感 读完《茶花女》,眼泪却始终无法抑制。我愿意相信小仲马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花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jv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