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们上线了2017最喜感的新闻系列,反响不错,我们也答应了接下来给大家总结17年最出众的那些爆款文章,现在放出
如果说,有什么能够反映如今的中国大众,我觉得过去一年刷爆朋友圈的这些爆款文章,最适合成为时代的注脚
他们比一切数据,都能反应过去一年中,大家在看什么,关注什么,哪些内容,哪些情绪,引起了最多的共鸣
注:以下文章均为去年阅读量过千万,点赞数都超过十万的文章
五 含着金钥匙出身的新闻:
《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 新华社
《独家!特朗普向习近平夫妇展示的外孙女视频来啦!》——新华社
《快讯!印军撤了!》—— 人民日报
这几篇全是去年的千万级别文章,但在我眼里,他们其实是一篇,他们往往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发出,最重大的新闻,最独家的内容,最权威的声音,他们,代表着新闻时代最后的辉煌
四 民族意识抬头
《今日聚集:一带一路峰会,美国竟意外送礼,震惊世界 》—— 冯站长之家
《今日聚焦:“萨德”逼近!中国,痛下杀手,亮中国底线!驱逐乐天,严惩韩国!》—— 冯站长之家
《萧山乐天玛特被封!!说封就封萧山好样的! 萧山人民转起来!》—— 萧山微生活
如果有人留意,可以明显的发现,这几年民族意识的抬头。过去那种《中日夏令营 较量》的文章,放在今天未必能有那么强反响,如今能够最广泛传播,最引起共鸣的,其实是偏向民族自豪感的内容。显然,90,00后一代的年轻人,比许多人想象的,要爱国
我觉得明年,“大国崛起”会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主题,并且,不单单是中国站起来,这还不够,还得是反映中国强起来,八方尊敬四海来朝
预计一下:比如非洲人多仰慕中国,或者欧美老外眼中强大的中国的内容,可能会异军突起
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大家可以留意那个 冯站长之家 你说他标题党吧,但背后,其实是他们对于整体趋势的把握
三 亚文化群体的崛起
《好久没法微信了,来一发照片吧》—— 天蚕土豆
《太好听了!教师版《三生三世》MV,献给四海八荒的教师上神》—— 昆山视听
《新里程碑!小米澎湃S1自研中高端芯片发布,小米5c首发搭载》——小米
《如何假装成一个好妈妈》—— 樱桃画报
是不是感觉乱七八糟?但在我眼里,这几篇其实是同一个本质:对某个亚文化群体的精准突破
第一个是网文圈,土豆粉丝,第二个是教师群体,第三个是米粉,小米手机用户,第四个是妈妈群体
可以发现,四个群体全是规模巨大的超级群体,而精准突破的好处在于,可以快速形成共同的认同感。
那么明年,有哪些亚文化群体可以关注呢?
游戏,动漫,cosplay?程序员?股民?
二 岁月静好的心灵休息处
《路太远》—— 夜听
《谢谢你爱我》—— 视觉志
《好好珍惜这三种人》——夜听
大时代之下的岁月静好,时代很喧嚣,但鸡汤可以很美好,不同的是,过去的《我太喜欢这段话了! 如有人转走,说明我们心里有一种默契!》这样简单粗暴的鸡汤,已经不再流行,现在的鸡汤,既需要温情,又需要调动情绪,但不可否认的是,总有一种力量能让你泪流满面
一 时代的焦虑
《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 新世相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 — 冯唐
《那个摇滚歌手,偷偷摸出泡着枸杞的保温杯》— — 微博
城市化的进展,背后是高度螺丝钉化的个体,而当经济出现下行之时,各种各样的焦虑,遍随之涌出,这三篇,我觉得是最值得所有自媒体人和运营们参考的,第三篇尚且属于无意之举,前两篇的背后,是高度敏锐的洞察力。
大众的情绪是什么?是激昂?还是焦虑?要如何盖上标签定义?什么样的标签最容易传播?
佛系青年,油腻中年,两个描述精准,又略带神秘的标签,是传播的最大助力
但在标签背后,更重要的,是把握时代的整体大潮,新世相敏感的把握到了焦虑的时代,所有人都在焦虑,无论年轻人和中年人
那么明年,这个焦虑是否会继续?抑或是别的什么情绪,将要在城市的人群中炸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