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吃过晚饭的,Elsa招呼我:妈妈,樊登小读者出新故事了,来陪我看吧。我当然要做个温馨陪伴的好妈妈啦,便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准备花个十分钟陪她看看。
没想到看完以后大吃一惊。这完全是一部存在主义色彩的作品,诉说工业时代对人的严重异化,诉说现代文明中人类的自我迷失,以及回归本真的呼唤。这让我想起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想起卡夫卡笔下那个始终无法进入的荒诞城堡,整部作品充斥着对现代文明中人类的生存方式的思索。作者是个真正的高手,用简单的绘本故事,完美地表达、诠释如此深刻的主题。
《森林大熊》讲述冬眠的大熊一觉醒来,发现整座森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工厂管理员把大熊当做是偷懒耍滑的工人,喝斥他立刻开始工作。大熊一次次为自己辩解,却一次次遭到否定和嘲笑。于是他自己也渐渐动摇起来,忘记了自己是一只熊,也忘了自己该冬眠……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直接指向,至少有三个层次。
第一,是现代社会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大熊一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吃饱了去冬眠。结果一觉醒来,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这种变化出乎他的意料,完全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在悄然中发生,他只能去适应。这和人类的感受非常接近,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农民离开了土地成为工人。很多人感慨好像一夜之间整个世界都变了,父辈当年的生活方式与我们已经截然不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许多经验和方法,甚至十年,二十年前的方法和运作思路如今已完全不能适用。不管你愿不愿意,微信走进你的生活,很多工作事项只在微信群里通知和讨论,你还必须及时回复;不管你愿不愿意,移动支付走进千家万户,商家如果不支持二维码支付,简直没法做生意。老人家开始学着网购,才能在网上买动车票和报名老年大学。传播知识的老师必须会做PPT,买理财的大妈必须学会上网银。这其中当然有些人是主动拥抱变革,也有一些人是被时代推动着去适应变化。斗转星移,十年如一梦,和大熊刚睡醒的感觉非常相似——这个世界已经不是我们过去认识的那个世界。
然后大熊就开始学着融入新社会。一开始它是有清晰自我认识的——我是一只熊。然而无论他怎么解释,这些固化的层层官僚体制里的人根本不管,他们也根本无视眼前的现实,只关心一个点——工人不能偷懒。大熊的种种解释,种种困惑,在他们看来都是偷懒,他们不关心你是谁,你有什么有特点,他们只要人干活。
第二,是社会价值标签对人的影响。
在人类的社会中,大熊被要求“证明自己是头熊“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这种“证明你妈是你妈”的行政体制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在故事中的人类世界认知里,熊就是那种马戏团里被驯化,会表演的动物。“住在笼子里”、“会跳舞、会表演”被作为判断一只熊的标准,作为熊的基本的生理特征直接被忽略。这种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做法看似荒诞,却有深刻的现实隐喻。在这里,个体的基本特征和诉求完全被掩盖,取而代之的是从人类社会对它的改造(关在笼子里)和需求价值(跳舞、表演)出发的评判标准。如果说,对一只熊的判断标准是”会跳舞和住笼子“,那么对成年人类的判断标准是否应该是”住房子和会赚钱”?对小孩子的评判标准是否是”会上学和考试“?看似荒唐可笑,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社会人的迷失,把一些外在社会的价值判断当作最基本重要的东西。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会被老师罚站拍照,放在家长群里公开批评,有的孩子因为成绩问题去跳楼,这就是把考试和成绩当作评判孩子的核心标准;有的成人因为职称提拔或者权力斗争郁郁不欢,把”赚钱多“、”地位高“视作成功的象征而孜孜以求,这是把金钱和社会地位作为评判成年人的标准,取代了基本的人本维度。在故事世界中,动物园和马戏团的熊被异化得如此严重,他们自己也把”住笼子“和”会跳舞“当作判断自己是熊的特征,已经完全接受了外部(人类社会)的价值标签,思想被彻底改造了。(另一个层面上,现在的猫也不会抓老鼠,狗也不会看家,鸟见到人也不飞,这都是反自然的现象。)其实人类的孩子生下来也没有任何价值判断,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被塑造,被烙印上这些社会价值标签,最终内化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这是许多人要求自己必须”成功“、必须”得第一名“,压力巨大的原因,他们已经被套上无形的思想枷锁。
在被人类和同类们判定”不是一只熊“后,大熊感到惶惑和无助,在否定中开始质疑自己。它接受了现实的安排,穿上工作服,像人类一样在流水线上工作,刮胡子(这一幕真的很荒诞)。他茫然地站在巨大的操作区台前,这种茫然,相信很多人也都遇到过,特别是当周围的人看上都那么淡定,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跌跌撞撞中,大熊逐渐适应了工厂的生活,然而偶尔还是会望着原野和天空,尽管它也不知道那是什么——那是若有若无的,淡淡的乡愁。每一个离开故土变换生活方式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
第三,现代社会中人类的自我迷失和找寻。
故事的最后,由于不可抗拒的生理性的冬眠到来,大熊被解雇了。好不容易适应了工厂的他又陷入了迷惑,我自由了?我可以不用穿工作服了?可以想去哪就可以去哪了?这时候的大熊被工业机器严重异化,已经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他想去住旅店,旅店的人道出了一个事实——你是一只熊,不给住。
“您说什么?”大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说,我们不租房给工人,更别说是一只熊!” “我听到您说“熊”。您是说,我有可能是一只熊?”
被隐约唤醒的大熊走向森林,顺着本能来到一个洞穴前,拼命地想要回忆起什么。最后,他脱掉了人类的衣服,钻进洞穴陷入了冬眠。相信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他会想起自己是一头熊的。
自从大熊从工厂离开,故事已经进入了第三层意义的探寻。大熊的自我身份迷惑,像是人类的终极追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该去向何方?整个故事就像是在发问:在现代文明的惯性中,我们到底遗忘了什么?在现代工业文明中,技术、资本、全球化如洪流挟裹人们向前奔跑,对生存的焦虑和快速变幻的世界抽离了生命的根基,造成内在安全感和归宿感的丧失。”异乡人“感受越来越普遍,成为被反复吟唱的主题。
看完故事,震撼并欣慰,庆幸大熊终于回到了他的森林。不知何时,人类能重返自己的精神故土呢?
从亲子同读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我觉得有2个点可以与孩子分享:
1、保护自然环境,尊重和爱护动物。森林是动物的家园,人类不应当随意破坏森林,也不应当随意破坏海洋、河流等一切生态环境。要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
2、要听从自己的内心,回归本源,不要去迎合外在的评判标准,去讨好任何人。要坚信自己存在的价值,不依赖于任何外界评判。
《森林大熊》
●1994年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得主的代表作
●安徒生童话书奖
●国际IBBY联合国青少年文学奖
●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图画书奖
●国际图画书艺术金牌奖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