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想法散文
那些事儿(八)文学,挖个洞通向遥远的地方。

那些事儿(八)文学,挖个洞通向遥远的地方。

作者: 一时之秀 | 来源:发表于2019-02-13 11:09 被阅读5次

    文字,就是挖一个洞,通向一个遥远的地方。我们现在还从事一些文字工作,可以倾诉,可以疗伤,也是坟墓,自掘死地,就这么痛并快乐着。至少,我现在正用文字度过这无聊的时光,回忆往事的点滴。

    小学作文应该是每个人最早的文字表达,那是一件痛苦的经历,每篇作文都流水账般记录着小学生活的日记。一夜之间,我们都成为雷锋,每个人都有扶奶奶过马路,路上捡钱交警察之类作好事不留名的事迹。也难怪,谁叫我们都叫“红领巾“呢?说谎是我们小学的第一课。中国式的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我们的故事在儿子身上也都得到了验证。

    我们熟悉那个叫“文学“的家伙,先是语文课本,各种名人名篇,诗词歌赋的同时,也免不了爱国主义的文章教育,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江姐、狼牙山五壮士等。我惊讶于自己的记忆,更崇拜共产党教育的力量。当我脱口而出:“总理让我告诉你,打雷下雨的时候不要站在大树下”,小郭听了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而我们的小伙伴们更是惊呆了。

    其实,课外读物才是真正的文学来源,那些漫不经心的连环画、琼谣、温碧华的言情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卧龙生的武侠小说,《读者》、《青年文摘》等都构成了最初文学的基础。直至我从同学手中借一本至今不还的《宋词鉴赏词典》,我的文学的喜爱才突然的迸发。路遥、贾平凹、余华、王小波、王朔、史铁生、铁凝等造就了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那时还真的不关莫言什么事。当时的《收获》和《港台文学选刊》是两本影响深远的文学杂志,现在的学生看不看《收获》不得而知了,但这本杂志是让我们涉猎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并从中受益,增加阅读。

    一本《朦胧诗三百首》一本《港台朦胧诗选》出现了至今不能让记忆磨灭的名字:徐志摩、余光中、北岛、江河、洛夫、舒婷、顾城、海子等等。我们开始有了诗歌的情结,尝试用诗歌表达是懂非懂的爱情,用诗歌发出对世界的困惑,对现实的不满,对未来的憧憬。我们分行断句,断章取义,用所谓的十四行,表达着连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诗句,我们谓之为“朦胧“——反正就是不能与你明着说。

    终于,到了高中,我们办了一个班刊,名曰《花瓣雨》。《花瓣雨》收罗了各同学的诗歌、散文、小小说,以文学刊物的形式自行出版。我们校对、刻板、油印、装订、发行、沟通。从中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快乐。看到自己印在班刊中的作品,我就充满了交流沟通的欲望,就与当时福建师大、福建建专的一些文学爱好者产生了联系,建立了友谊。

    我认识三个同学,他们是一个结合,并称“芸芸众生三野狗”——相思狗、苦恋狗、无花狗。我喜欢这个称谓,相思、苦恋、无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正如我们对文学的爱,有着相思之美,苦恋之痛,无花之果。最终,我们成不了诗人,成不了作家,更成不了大师。王小波、卡夫卡、福楼拜、叶芝、聂鲁达等我们永远望其项背、高山仰止,重要的事,我们曾经也疯狂过,也有着类似于王小波、顾城、海子一样的情怀。

    如果文字是在挖一个洞把自己埋葬,文字是心灵倾诉,浅呤低诵。那么,诗是文字的吟唱,诗是思绪的流淌,诗是激情的飞溅,诗是欲望的翱翔。当我们痛苦时,她是心灵深浅最温柔的一角,柔和的灯光下抚平我们心灵的创伤。当我们绝望时,她教我们象爱祖国、爱山川、爱亲人朋友一样,去爱这世界所有的事物。因为,诗,带给我们远方和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事儿(八)文学,挖个洞通向遥远的地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mr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