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对面的有一座石山,名为“三危山”。而《尚书·舜典》中记载有“窜三苗于三危”句,使得一些学者认为敦煌的三危山就是上古时期“三苗”迁徙后所居住的地区。也成为史前3000年左右,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一个佐证。
《尚书·舜典》记载:“流共工于幽州,放马雚头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及舜流四凶,徒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
传说,在尧舜时“三苗作乱”。舜把他们与共工、欢兜、鲧称为“四凶”。“四凶”在《左传》中称:浑敦、穷奇、寿杌、饕餮。杜预《左传集解考》:浑敦即欢兜,穷奇即共工,寿杌即鲧,张守节《史记正义》谓饕餮即三苗。饕餮者贪财嗜食之众也,是华夏族对古羌族先民的贬词。
《通典》:“沙洲昔舜流三苗于三危即其地也,其后子孙为羌戎,代有其地。”以上汉、唐时期的文献记载,都述说了“三苗”与河西、羌戎的关系。
至于三苗部落原来的居住地,则有很多说法,有说在江汉之间,有说在河南南阳地区,也有说在陕西境内。但还需要考察三苗与羌戎的关系。
《后汉书·西羌传》载:“西羌之本, 出自三苗, 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 及舜流四凶, 徙之三危。……”这一段叙述明示迁三危的三苗融入当地土著, 成为西羌。不过传说时代去今久远, 而有关的记载又太过简略。
特别容易令人滋生疑窦的是,敦煌一带与三苗的居住地——长江中游, 远隔千里, 中间且有不少山河阻隔。在交通落后的原始时代,要实现这种大迁徙,在今人看来实在是匪夷所思。
但良渚的考古发现,与西北地区的发现的玉石璧、彩陶等器物,部分纹样方面显示出二者之间的关联,所以推测三苗人从南方迁徙到西北地区,并且带来了中原的文化是极有可能的。
这次移民在时、地、人三方面, 都与“舜窜三苗于三危”的传说相符。这种吻合显然不应归之于偶然的巧合。由此,“窜三苗于三危”的传说并非子虚乌有。否则,无法解释前举西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一带存在若干文化因素或现象相似或相同这一事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