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和总结很重要。亲戚朋友和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说着,我也一直秉承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态度,心里想这不是废话吗。
最近又换了一个健身的新方式,还是家庭健身。过去的健身方式要么一组动作重复多做几遍,要么就急于求成加强训练。从来没有像最新这个健身方式那么系统,它告诉我不仅要列出升级计划,还要每天做健身记录。
念头一闪,又想到亲戚朋友和老师一直絮絮叨叨的那句话:计划和总结很重要。
每天没有花时间在记录上,就感觉不到健身带来的进步。有的时候觉得状态不好,没有记录反思就不会调整;有的时候精力过剩,有提升的余地却不自知;更多的时候感觉到了,训练计划也开始加强,基础有没有打牢连个概念都没有。特别是完成长期健身目标的时候,才能意识到每天一点点的行动感悟才能够推动或者激励自己向目标前行。
当看不到自己最近对于长期目标的努力思考时,急切地推进计划进度会毁了目标,而后就会认为自己没那个本事选择放弃。我们行动的挫败感一部分来自于急于求成带来的恶果,到此,及时调整计划和总结就非常重要。
我们也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计划一旦制定就得坚持到底。这是亲戚朋友和老师也反复说的道理之一,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来自于坚持。但坚持和固执不同,及时在有限的范围内边行动边调整才有更高几率获得成功。
对计划的调整也不仅仅限于行动上,更要在认知上有所提高。自己一直在健身上找捷径,但对减肥不是很了解。听说跑步可以减肥,每天一大早爬起来坚持跑了一个月,有效果,但是每天工作丧失了精力。放弃跑步后开始举哑铃,心想着减肥前要增肌,增加静止代谢率,但却吃得更多。“得到”专栏里的健康管理课最近打了自己一波脸,跑步十公里的热量才相当于一包中份炸薯条;《囚徒健身》中指出最好的减肥计划重点应该是减少热量摄入,而不是增肌。可怜我每天本来自己健身时间这么少,还大量吃鸡蛋,热量屯起来又增加了体重,因此从来没瘦过。
认知的升级能提高健身的效率,同样也让自己变得不浮躁。有个减肥的认知的确重要:你花了多久吃胖,就要花多久时间慢慢控制饮食瘦下来,而且每餐都得适量,不能太饿。
太多人不会有写总结的习惯,我们下意识地认为总结不需要写下来,多思考就会有帮助。
也是自己健身经历与工作经历上的对比,工作上每天都有总结和计划,自己有危机感。换言之,丢了饭碗能不恐怖吗?及时总结,让我真真切切看到了自己每天的进步,而且时间如果不赶,会觉得工作起来很有成就感。对比健身,每天都是痛苦的坚持,好不容易发现了自己的些许心态上的进步,但没有记录,过几天又是苦哈哈的状态,回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些恼怒,为什么原来的自己觉得健身有趣,但现在觉得很累?有公众号提过:当自己的兴趣变成经常要做的事情时,可能会心生厌恶。在我看来这很正常,从公众号作者的用词表达上揣测,“感兴趣的事情”是用来消遣的,而不是用来思考的,自然远离了总结。
最近略看了《奇特的一生》,觉得柳比歇夫是一个奇人,能够把每天的做事记录精确到分,而且极其有效率。但这种做法不适用于现在网络式碎片化的生活,留给我们集中思考的时间不多,而且计划和总结也是具有个人特征的行为,生搬硬套太不合适。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认知和行动上的努力,不断去优化只属于自己的计划和总结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