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 || 《态度:吴军家书》

读书 || 《态度:吴军家书》

作者: 长寿投资与快意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1-02 00:40 被阅读0次
    态度
    核心内容

    ​ 吴军写的《态度》,是一封封写给自己女儿的成长信。其中说道,书名来源于对撒切尔夫人名言的再解读,撒切尔夫人说:“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影响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它会影响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塑造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决定你的命运。”吴军老师认为在思想之前,还有一个态度,良好的态度是锤炼思想的前提。因此,在这本书中,他围绕着6个方面来谈,讲了他对于人生的各种态度,对世界的态度,对于金钱的态度,对人际的态度,对学习的态度,还有对做事的态度,几乎涵盖了人生各个方面,而且看似是一封封独立的信件,但实际上全书的核心精神,早在最初的人生态度的阐释中,就已经一清二楚,那就是,一切的人生追求都在指向——影响力。

    一、对人生的态度:人生是一条河

    ​ 书中提到一个比喻,人生就是一条河,有长度、宽度和深度。然而,人生幸福感的根本来源,除了基因的传承,那就是影响力了。比如说莫扎特、贝多芬,他们的影响力可能并没有现在流行的流量明星广,但是流量明星、畅销书等,都是短暂易逝的蜉蝣,而前者的人生,其影响力于人类文明而言,更为长远和深邃。

    二、对世界的态度:修行与向善,并非只有坐枯禅

    ​ 书中举了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一段对话:顾库克问释永信,他每天冥想15分钟,想要提高自身境界,成为向善的人,但是修行一直没有什么提高,很困惑。释永信就说,苹果公司做了很多的产品,非常好用,对世界有很大的正面影响力,这就是一种行善。他的意思就是自我玄想、空谈向善,没有意义,而要把它变成一种现实的影响力,库克把苹果公司的产品越做越好,就是一种自我的修行。

    三、对金钱的态度:去捡西瓜,不要捡芝麻

    ​ 他去问他女儿,如果有100万或者是1000万准备干嘛?他女儿说要去像徐霞客一样,把中国大好河山展示给世界,把中国的美景都拍下来告诉世人。然后,1000万呢?他女人说,帮助贫困地区建设乡村小学。吴军认为女儿想好单纯美好,有社会价值。用钱的的态度是对的,就是从大处着眼。

    ​ 着眼社会意义才会具有持续的正面的影响力。巴菲特也说,钱是为了让你去做想做的,不是让你无所事事。金钱观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它是一种对于金钱的警醒、反思,一种看待金钱的正确方法,但是大多数人只能看到金钱的表象,并认为自己已经看透,再无其他。

    ​ 理财,它只是一个技术性层面的问题,对于金钱而言,并不是一开始就需要着急学理财。懂得金钱的本质,拥有金钱的哲学,才不会在往后金钱追逐之路上跑偏。

    ​ 作者认同的是鲁迅的金钱态度,鲁迅说:人要生存、温饱、发展。生存,过的不勉强,尽量体面;温饱,就是不求奢侈;发展,就是能够适当享受。生存、温饱、发展,一层一层的推进。提出这样一种金钱观,是因为钱,并不是真正的一个拥有实质价值的东西,它是社会所赋予的价值,本质只是一张又一张的纸。那我们应该看到真正的价值,真正的价值还是自我创造出的影响力,而不是钱。

    ​ 他举例说,那些上名校的人,比如耶鲁、哈佛的学生,他发现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很多一开始就让这自己的人生格局变小了,比如说,绝大多数人热衷的热门行业,计算机、医学等,这些偏技术性的影响力,虽然稳、但个人影响力很难拓展。所以,相对技术性的工作,有很多专业性的学校的学生,足够胜任,而不需要去上世界名校,世界名校的学生去学文从政能够更方便做一些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事情,而不是以挣多少钱来衡量,在美国衡量精英的标准不是钱和学历,而是影响力,比如前些年有个上了耶鲁大学的中国学生,回来但村官,大多数中国民众的舆论认为,这学生似乎很傻,居然当村官,其背后的逻辑依据是,读书就是为了体面的工作和赚钱,因此他们根本没想到真正的精英教育不是指向表面价值的钱,而是实质价值的社会影响力。不过吴军老师也坦言,这个道理对于那些每月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的中低层大众来讲,有点空泛,就好像跟他们说:“你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去喝肉粥一样可笑。”

    ​ 但这是人生格局的基本态度问题,影响力就是超越自我利益的,是需要个人多去尽义务,去付出、去奉献,超越了表面的短期利益的人的眼光才可以看到,而不是一开始就对钱保持一种执着。如果一开始被钱所绑架,不能够静下心来去做一些个人发挥自己特长的事情,钱这个东西你就没有看穿:钱的本质,是物质的媒介,而不是物质本身。因此上名校首先不是学习赚钱技能,那可能是技校要学习的,而是学习如何成为一种精英,精英的背后是三个字是影响力,是有了这些你才能够反哺社会,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他认为很多华裔学生从哈佛耶鲁这些毕业之后,只做工程师,呃,股票交易员或者是家庭医生,虽然说也会挣不少钱,但是从社会影响力来讲,没有摆脱穷人的心态。追求幸福而言,从回馈到最开始的人生哲学上,他们依然还是相当格局小。

    这就牵涉出一个问题:“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钱,是芝麻,影响力才是习惯。我们要学会去捡西瓜,不要去捡芝麻。比如说他说生活中的一些捡芝麻的行为:“为了抢几块钱的红包,花很多时间盯着微信;为了免费的东西打破头;为了什么黑色星期五抢东西不睡觉。那什么叫做捡西瓜呢?就是把一个有价值的事情做到极致。比如说苹果。

    四、对人际的态度:友情、爱情、亲情
    (一)友情:真诚为先,及时止损

    ​ 他认为,对于友情的经营,秘诀在于:不要怕吃小亏,也就是他认为,还是像曾国藩一样,相信别人,诚以待人,但是一旦被欺骗了,就不给第二次机会,及时止损。

    ​ 另外,他也认为友情难觅,是分时间界限的,一般而言进入职场之前,是比较适合交朋友的一个阶段,因为相对来说利益牵扯是绝缘的,而在工作场合可能帮了别人一点忙,或者被别人帮一点忙,都是一笔人情债,非常需要刻意注意,因此人就难以深交,彼此之间算的清清楚楚,所以他鼓励在大学还是能够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基础上没有太多利益的情况下,拥有一些真正的朋友。

    对于挚友的问题,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就说:“相知有素的朋友,应当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因为职场上很多的人是因为权力利益关系交往的,一旦你不再有用,他们离开你的速度会非常快。这些表面上的人际关系虚无缥缈,没有真正的情感根基,但是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知道就行了,因为利益是人的本能,只要他们没有刻意伤害,那也无伤大雅。因此,更让我们知道挚友是很难得的。

    (二)爱情:合适的人会让彼此得到全世界

    ​ 他讲爱情,首先是解构。回归到爱情的本质,物质层面就是多巴胺、苯基乙胺、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的不断分泌所维持的,一旦分泌不了,也就难以为系,这是爱情的生理基础。

    ​ 但是还有一个精神基础,他讲了奥林匹斯山上的一个神话,就是爱情是找“另一半”。希腊神话故事里,两个人是合体的,没有爱情的人会是不完整的,似乎只有是半个人。两个合适的人能够在一起相处,形成的合力是1+1>2,互相滋养,相互共生与发展,也就是爱情的力量。第三,结合到以前的两个原本是一个人,那么还原成一个人的过程,需要找到自己合适的对象,要找合适的两个人,在文化、价值体系等方面的兼容性非常重要。没有这样的一个基础,靠外在的吸引力、出奇的好感,是难以维持一个长久的关系。书中说,周国平翻译的尼采的书,他讲了一些很有哲理的话:“人一出生其实就在向死亡的道路不断靠近,所有的人都排着队死亡的前路不断迈进,道路的尽头就是人生的终点站,在这一点上,我们都是相似的,我们都是走向死亡,这么一趟旅程,场景似乎有点凄凉,但是,有些男女开口说话了,他们认为反正都要往前走,那不如,我们说说话、一起玩、做做游戏吧。很多人觉得有道理,结果,整个队伍里就充满了欢声笑语。”爱情和婚姻的本质,是要使得这个世界没那么残酷、绝望、死一般的寂静,爱情赋予了一个走向死亡的炙热的生命乐观向上的意义。

    完了之后,他讲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男女有别。吸引,从最初分泌的化学物质,让人有些目眩神迷、上瘾刺激,然而这些通常是有一些外表维持的,对于男人或女人而言,大多半年不到,大概就会进入审美疲劳。但是所幸,我们还有一个叫做内啡肽、催产素的化学物质,能够让我们一起舒服的过日子,能够体验到一种温情,这是一种和谐,爱情就逐渐依靠后者来维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爱情走向了亲情。

    爱情,就是靠着这两组化学物质来维持的,因此吴军告诫她女儿,要区别出那些还不错的人和真正对你好的人,那需要怎么辨别呢?就是要有更多的生活交集,就是能够进一步了解,多接触吧,日久见人心。不然的话,短期内爱得死去活来,可以为对方摘星星、摘月亮,但是过了几个月,冷静一下,好像变了一个人,这不是谁欺骗,而是激素的东西而已。

    解决关系出现问题的能力,才是维持爱情的基本能力,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合适?他认为一个合适的人会让你看到和得到全世界,而一个不合适的人就会让你失去全世界。所以一些年轻人说的昏头的话,为了你我整个世界不要,可以牺牲一切,是错误的。这不是一种花言巧语,就是用来骗你、就是犯傻。

    (三)亲情:平等的对话与沟通

    ​ 对于亲子家庭之间的沟通,从第一点他认为子女绝对不是家长的私有财物,那是上天给父母带来的最好的礼物。他们的独立人格需要得到尊重。毛主席、还有美国的国父富兰克林、杰克逊,他们对待年轻人的态度就非常值得赞赏,他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在你们身上。这样一种态度,就明确的告诉了孩子,才是未来的社会栋梁精英和领导者,要给他们我们一些参考意见,让他们去独立的闯荡,思考探索。糟糕的教育莫过于在他们的探索期内就横加干预,施加控制。一味的干预孩子,干预他们是一种缺乏教养的父母的表现。从某种角度来讲,孩子命运在父母给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传递给他们一些坏的习惯和思想的时候,孩子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

    五、对学习的态度:抵制诱惑干扰、学习研究方法

    首先是谈抵制诱惑的定力,包括电子游戏啊,以及强调户外玩耍的重要性。因为后者可以带来更多的回报,包括一些竞技活动能够给人分泌一些良性的身体激素,可以在团体竞技当中获得一些类似社会性的锻炼机会,也是交朋友的好途径,方便日后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当做提前训练。但是如果是打电子游戏的话,那么化学物质会分泌的特别快,特别容易上瘾,这种简单、强烈的快乐,一旦上瘾,就会选择走捷径,失去了对长远人生更重要的事情的兴趣,这就像吸毒一样。他讲自己在腾讯工作的时候,很多游戏玩家不吃饭、不睡觉的拼命的玩,跟吸毒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抵制诱惑的一个根本的方法,就是你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而且每天的努力,能够有及时的反馈,让你感到收获和快乐。一旦有一个长远的目标,而且每天能够推进的话,你逐渐就能够摆脱电子游戏给你的影响,因为你拥有了自己快乐的供给,不需要电子游戏来填充,否则你的精力会陷入一个无底洞,回报是负的。相反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照顾一下花草啊,运动一下消耗的卡路里会让你更健康。

    ​ 在学习方面,在大学学什么?他讲了要学科学、人文的基本素养,也就是通识教育,本科期间学什么专业是不重要的,获得广泛知识的灌溉才是最重要的,本科,最重要的是给自己打下一个学习的底子。然后第二,就是学习研究事情的方法,自我学习的能力锻炼。也即是研究的能力,主要在研究生阶段得到训练,我们要去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我写硕士论文的过程中,这一点感触颇深。

    五、做事的态度:上帝喜欢笨人

    他从他女儿的那个做数学题目告诫她不要省去步骤,跳跃着步骤做题,而是按部就班老老实实的做。他讲了他自己一些故事,比如说:他坚持用手工整理投资信息,不像很多人会觉得要用很多厉害的软件,各种工具来提高效率,自动生成报表等等,然而他为什么要用这个办法?

    它的原因我觉得很质朴也很有智慧,他根据大脑的规律来想的,就是你虽然省了时间,但是你偷不了懒,省却了脑力的思考,就省去了一切,计算机的整理,它不是你的脑子,任何工作都是需要自己脑子过一遍、想一遍,思考过的东西才是属于你的,自己脑子总结的,才能够有进步。手工的工作,是整理和思考的过程。

    由于你在这上花的时间较多,那么你就不会过分的频繁的去做一些其他不重要的事情,那么你就会更加的专注,你把事情做的少而精,这不就是精要主义、极简主义、少就是多、断舍离等时髦词语所要表达也都是这个意思。少就是多,笨人的办法,会使得你的目标关注更长远更专注,而不会左顾右盼、顾此失彼,失去重心。他还讲了自己计税表的这么一段事情,他一定要当天完成,今日是今日毕,因为明天都有不确定性,而一旦出现了耽误了事的情况,损失之大,自己可能完全承受不住。

    因此,笨一点的办法,这是一种做事哲学,上帝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人,如果觉得自己很会算计,很有效率,你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你会受到惩罚。相反,诚惶诚恐,兢兢业业,一副老老实实愿意花时间去做事情的,专心做事、不左顾右盼、不顾此失彼的做事的态度,这样一个姿态,你会更有可能避免失败和意外,你会取得一个更好的结果,上帝会垂青。具体到他女儿的考试,就是告诉他不要打擦边球,不要跳步骤,因为不确定性太多,老老实实做,这个是曾国藩处世哲学的一种智慧,“结硬寨,打呆仗。”

    ​ 方面的例子,他还讲了很多,比如登机口,很多打擦边球的人,包括踩着上课铃响进门的那些人。

    ​ 而且,笨人的好处还在于,人际关系会更好。人都不喜欢太聪明会算计的人一起做事,聪明人做事情未必做得过笨人,人长期来看是这样的,聪明人总是想一己之力,笨人只好祈求上帝眷顾,上帝永远会眷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 《态度:吴军家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rg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