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5024207

作者: 越同学呢 | 来源:发表于2018-03-24 12:58 被阅读0次

            如何评价幼儿不合常规的行为

          幼儿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萌芽阶段。幼儿自尊心逐渐得到发展,开始形成。这个阶段,幼儿正处在自我评价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自我评价的依存性,即是根据成人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进行自我评价。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成人应该注意自己对幼儿的评价。然而一部分幼儿教师或其他成人往往简单笼统地对孩子进行评价。例如说“真是个好孩子”“真聪明”“真笨”“你真坏”之类的话,把幼儿粗暴地进行两级分类。而不能在保护幼儿自尊心的同时辨证、具体地指出幼儿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不足。在这学期开学阶段,我带着“成人如何评价幼儿的行为”这一问题,到了几所幼儿园的小班进行了观察调研。    案例描述:    我在吉的堡幼儿园实习的时候,观摩王老师的美术活动。活动进行到后半部分时,王老师让幼儿在图画本上画画。当王老师在巡回观察指导幼儿作画时,抓住了正在桌子上画画的A宝贝。王老师厉声批评A宝贝说:“老师讲了多少次了,不能在桌上乱涂乱画,你这样做对不对?”A宝贝说:“不对。”王老师问:“你自己说,该怎么办?大家说A宝贝是不是坏孩子?”幼儿们大声叫道:“是坏孩子。”A宝贝不知所措,王老师让他用自己的衣服把桌子擦干净。有孩子大叫起来,A宝贝听了,急得眼泪都流下来了,护着衣服直往后退。王老师见状说:“老师今天就原谅他了,以后再不能乱画了,大家记住了没有?”“记住了。”幼儿们齐声回答。A宝贝也松了一口气,护着衣服的手放了下来。可是,没过几天,我又到王老师班上参加活动,发现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然而,王老师却视而不见。 

          案例分析:    一、错误的评价引发“晕轮效应”与“手表效应”    王老师对A宝贝的评价没有讲究技巧,对幼儿的心灵有一定的创伤,而对于其他幼儿则产生了“晕轮效应”和“手表定律”,容易让幼儿形成膨胀、激进的心理,专挑别人的缺点与错误。幼儿遇到问题不能冷静、全面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因素,不去探索、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长期这样,幼儿会逐步发展成为冲动、极端、浮躁的心理。    二、采取正确的态度    王老师对A宝贝的评价是不恰当的,在批评中教师的态度应做到以下五点:    1.尊重幼儿。幼儿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个体,教师要了解幼儿的行为和心理,了解事实情况,尊重其想法,不能想当然地批评幼儿。教师在提出教育要求时,应以尊重幼儿的方式进行,包括尊重幼儿的经验、个性、行为习惯等。案例中,王老师看见A宝贝在桌子上画画,就武断地说:“老师讲了多少次了,不能在桌上乱涂乱画。”而没有结合当时具体真实的教育情境展开教育。比如:王老师可以以欣赏的眼光看看、问问A宝贝画的是什么;然后再因势利导地利用故事或游戏了解A宝贝在桌子上画画的原因,进一步开导A宝贝不能在桌子上画画,进而让全班幼儿明白不能在桌子上画画,及为什么不能在桌子上画画。    2.客观公正。教师应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不带偏见的进行教育,既要看到幼儿的缺点,也要看到其长处,依据实际情况作出评价,避免受“晕轮效应”(一个人的突出特征像耀眼的光环,给周围的人留下深刻而清晰的印象,由此确定了对其整体评价而个体的特征却相对模糊并被忽视)的不良影响。案例中,王老师看到A宝贝在桌子上画画,就诱导幼儿给出“A宝贝是个坏孩子”的评判。在那个时刻,王老师和其他幼儿都忘了A宝贝的优点与长处,而认为他是一个方方面面都很差的坏孩子。    3.上下一致。一个人只有一只手表时可以知道时间。但是如果他同时有两只走时不一样的手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反而会使看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效应”。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达成共识,协调一致,用统一的目标指导和要求幼儿。案例中,王老师前面说A宝贝在桌子上画画不对,而没有心平气和地与幼儿一起解决A宝贝我在桌子上画画这一事件,后面又无缘无故地原谅了A宝贝;而且,没过几天,我又到王老师班上参加活动,发现又有幼儿在桌子上画画。然而,王老师却视而不见。王老师对幼儿的引导与要求前后不一致,会让幼儿不明白:在桌子上画画到底正不正确,可不可以在桌子上画画呢?王老师应该以启发提示、游戏、回忆、情境讲述、奖励等形式从头至尾地要求幼儿不要在桌子上画画。    4.先扬后抑。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学会欣赏幼儿,善于从小事中捕捉其长处,从锴事中发现其优点,例如,某幼儿在图书区看书时经常大声吵嚷,影响其他人,但在一次绘画活动中表现良好,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说:“某小朋友画得真棒,我相信他在图书角也会像画画时一样棒,不会打扰别人。”    5.就事论事。批评幼儿要以他当前犯的错误为内容就事论事,不可以偏概全,否定幼儿的一切。幼儿偶尔犯错不是不可宽恕的,教育要切忌用角色的眼睛看幼儿,给幼儿贴上“标签”。这样会影响小朋友全面、理智地评价他人与自我,而走向片面与极端;还会严重挫伤A宝贝的自尊心,使其失去自我,形成胆怯、恐惧、自卑等恶性心理,对其心理造成严重伤害。    三、转变评价策略    1.想一想。他为什么出错,我批评他什么,我希望他哪一点能改善,他心里想什么?王老师可以轻声地指出A宝贝的画哪一方面表现优秀,如同某某幼儿本子上的画一样好。再以难过的口吻说:“A宝贝你刚好画到了桌子的左侧脸,桌子是多么的伤心、多么的痛苦。我们现在赶紧给桌子洗洗脸吧!”然后让A宝贝在本子上再画一画,而且发现其作品的亮点。这时王老师就应在全班幼儿面前大声地称赞A宝贝的画,还要表扬他保持了桌面的干净。    2.缓一缓。教师在情绪不稳定时不宜批评幼儿,以免使幼儿产生“老师心情不好,拿我出气”的错误想法。同样幼儿情绪特别激动时也不宜进行批评,而应进行“冷处理”,心平气和地进行教育。    3.避一避。批评幼儿应避免在进行集体活动时或大庭广众之下进行,但对于集体教育活动中冲突事件教师不可置之不理,应妥善处理,以免影响到集体活动的开展。    4.笑一笑。对幼儿进行批评教师应语气委婉,态度温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到错误,以期改进。    5.议一议。教育应该设计教育情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及时让幼儿讨论,使幼儿在讨论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创造能力,形成自我评价的依据,并对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达到教育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4250242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sq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