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写了一天稿子,做梦编了一晚上故事,今早起晚了。
但其实想想还挺美的。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我傻傻的吧,近不惑从头开始来学习如何写稿子。好像这些年一直在掏空的学,无论是互联网的新业态,或是心理咨询,或是现在每天的中医入门知识,或是写作。除了文案的处理,本科有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其他没有一门是我曾经有基础过的。但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基础才觉得有意思,新鲜吧。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慢慢在这些事情上找到了关联。比如给案主做咨询的时候,咨询师保持临在的状态,和案主的感受同在,但又能保持中正平和如如不动。你起心动念,但你能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并能关照到对方的起心动念,你陪伴他引导他,但你们一直在一起。那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很美,即使是在体验悲伤,悲伤的下面是平和,最终悲伤流过,一起遇见光和爱。而创作的时候,当你在写一个别人的故事,你也得进入那个人的内在世界,可是如果你没有进入,只是带着自己的个人味素,就无法看见那个故事里的人。你看不见她,她就无法在笔下活过来,那读者或观众也看不到她。做咨询是在看见案主,写故事是在看见角色。有时候你是案主,但你也知道你不是;有时候你是故事的角色,但你也知道你不是,都是在训练觉知和看见的能力。
写到这里,回想自己成为咨询师一路的过程。我也曾在入行之初很着急的想要进入到自己的体验和感知中,看见身边的同伴大步向前很是着急却又无能为力,挫败到甚至练地耍赖。很长一段时间总在课堂沉睡,睡醒后又自责怎可如此惫懒?两年后,当我沉下来接受自己可能就是悟性不行,只能这样慢慢走,也许永远都走不到目的地的时候,反而掀开了一扇门,不知道什么时候,身体的感觉就打开了,从麻木迟钝,到一点一点的打开,从浅浅的到深深的,也在支持别人的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别人支持。这对我而言,可能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成长历程。此刻回望,发现我并没有特意做什么,只是无论在有感觉或者没感觉,有结果或者没结果的情况下,都一直没有放弃。哪怕慢慢的爬,也一直在往前走。甚至是,当我踏上这条路的第一天,只要我没有下路,我就一直在朝前走。有时候慢,有时候快,有时候歇一歇,有时候跳一跳。
这段时间,常常觉得自己像个玩泥巴的小孩。那些素材捏来捏去,一会儿捏成猴子,一会儿捏朵花,有时候不得其法就索性和成一团再重新来过,有时候也会觉得沮丧,干脆就玩点别的。看着孩子在家玩水晶泥也是一样,乐此不彼,换颜色,换形状,研究不同材料可以调制出软硬稀薄不同状态的泥巴。
玩泥巴也好,做咨询也好,写稿子也好,沉醉其中,都像是修行。人生就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我们修行什么呢?修一颗心吧。就像中医里那些理论,明明是修身,听起来无不也是在讲修心。
从心所欲,皆从所愿。到最后,都在修一个“真”字。写作修好了,你就成了一湾清水,如实照见四季轮回,斗转星移;咨询修好了,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上医如孙思邈,也是“真人”一个。
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