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当要选择想要去看一部电影的时候,总会先去豆瓣搜索下这部电影,看看它的评分高低,看看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什么。或许是因为现在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宝贵了,不想去浪费时间看一部自己觉得会是不好看的电影,又或许是自己慢慢的失去了去挖掘探索的心境。
因为你看到的评分和评价总归是别人的价值观和想法,而重要的是你对这部作品的态度。更何况大学时期我看过很多评分很低评价不好,但是自己看完了之后却又意犹未尽的作品呢。
所以我首先想要对自己进行的思考是为什么工作了之后就没有更多的心情去探索这些作品了而是更加的相信评分评价带给我的判断了,可能的原因或许是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自己主导的时间相比学生时代变得更少了,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进入工作状态的我的思维形式的变化,工作意味着我要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去完成分配下来的任务,反反复复这样的过程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加的注重时效性、实用性,变得更加的理性和敏感。因为工作环境,这是一个讲求沟通协作、讲求完成任务、获得绩效的环境,没有那么多的情怀和感性的东西存在。自然而然我们开始对我们的时间更加的斤斤计较,但是有时候问题是我们比较容易陷入这种斤斤计较中而不能自拔。
无论是因为看评价看评分去看的这部电影还是因为自己想看而看的电影,都不应该因为太多的外部因素而影响我们独立的判断。
未曾经历过就不要妄议,不懂就不要装逼,这是最基本的尊重。
大年初一《西游伏妖篇》上映,上映至今已经累计了15.31亿的票房了,但是豆瓣的评分仅5.8分,远远低于《西游降魔篇》,低评分高票房,是崇敬,还是好奇,亦或是怀旧让我们去看了这部电影呢?
首先电影本身就是一个个大的IP的集合体,西游的故事家喻户晓,周星驰则是那个带给大家许多美好回忆的星爷,徐克则代表着中国武侠电影的高度,还有一众小鲜肉吸引着各路迷粉。票房的号召力是非常强劲的。票房高自然是有道理的。可是电影上映之后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大多数人的评论是这样的:
我们会发现社交媒体里面很容易喜欢一个人,喜欢到近乎于狂热的地步,他能给你捧上天,相对应的他也能给你踩到地。而社交媒体的背后是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是真实的精神世界。而这些评论对于周星驰本人呢,我想他不会在意,他依旧是他,是那么独立而神奇的存在。我们或许忘了我们这一代的人所津津乐道的《喜剧之王》《大话西游》《功夫》在上映之初都曾遭受到各种非议和肢解,但是最后时间都给了它足够的认可,可是这些星爷在意过吗?他依然拍着属于代表着自己精神世界的电影。
其实发表这样言论的或者有这样想法的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喜爱周星驰,他们更加爱的是自己,他们需要的就是自己开心自己快乐,需要的就是周星驰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想法去表演喜剧,他们要的是无厘头,要的是前仰后合和哄堂大笑。
有人说真正的喜欢就是会默默的为那个人做很多事情,但是不得不承认任何的热爱和喜欢都是伴有目的性的,他们只不过是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去喜欢你。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他们遇到你,而你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状态和他们想要的状态是高度契合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人是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所以本质上我们不需要什么偶像,我们需要的只是心中那个近乎于完美的自己。
我们小时候经常会被问到你的偶像是谁的问题,我们也会觉得我的偶像是我自己这样的答案很狂妄,但殊不知我们每一个人的偶像真的应该就是我们自己。意志力让我们不断接近心中的那个自己,一点点、一天天,渐渐的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