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自己不太善于阅读,希望提高自己阅读的效率,于是,找了一个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书籍。零零散散的读了一部分,还没有读完,但是对阅读有一些新的认识。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做一件事情肯定都有一定的目的地。就像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是为了享受美食;睡觉是为了休息,为了美容养颜,或者是为了更有精神的投入工作等等。那你进行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
阅读的目的可以大概分为3种:
1、纯粹是为了娱乐,打发时光。在你无聊的时候,随便拿起一本书看一看消磨时光。在火车站、汽车站也经常会出现。像我不会情绪控制的容易紧张的,在紧张等待的时候,也会随便搜刮旁边一切能看的,拿过来看一看缓解下情绪。
2、为了获得资讯而阅读。阅读报纸、新闻应该是最常见的为了获取资讯而阅读的例子。在肺炎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大家应该是天天都看新闻了解疫情的最新进展。
3、为了获取知识,提升理解力而阅读。这种阅读我觉得是最高层次的阅读,也是我最想说的。
阅读的时候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第一,阅读应该是主动的。主动的阅读不仅仅是指主动去读一本书的这个行为是主动的,更指的是你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是主动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只是跟随着作者的文字而被动的往下看,这种阅读方式就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是在被动的去接受文字,充当的也许就只是一个记忆者的身份。阅读,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是一种积极思考的脑力活动,并且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收获也就越多。
同样一本书,给两个不同的人阅读。如果读者A只是去接收文字,读者B是边读边思考,我相信读者B一定会比读者A收获更多,并且更不容易走神。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呢?打开一本书开始静静的阅读,但是,看呀看呀,回过神来,疑惑自己刚刚看了什么,然后又折回去重新看。自己确实是在阅读,为什么会不知道自己1s前看了什么呢?当然也可能是书的内容太复杂,超出了我们能够理解的范围。但是更多时候是我们阅读的这个行为出现问题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告诉我们自己需要进行调整了。尝试一下一遍阅读一遍思考,凭着我们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思考能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内容,并且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第二,阅读的时候应该和作者相呼应。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思想沟通的行为。如果读者和作者的观点,理解都不一样,那阅读就是一种有障碍沟通。就像是两个工程队凿隧道,如果他们的方向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即使他们再怎么努力地向前作业,他们都不会在隧道中相遇。
进行阅读时,我们应该做怎么做呢?
第一、看书名。一本书的书名或者一篇文章的标题都是作者经过思考之后决定的,并不是随随便便写的。书名或者标题很多时候都是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的概括或者是作者的思想。就像《静夜思》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道德经》是老子对自然万物,对人生,社会等方面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老子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讲述阅读的方法技巧......
第二、看目录,看前言。对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判断以一种什么方式去阅读这本书,是应该略读呢还是细读。
第三、带着问题去阅读。在文中去寻找你需要的答案。
第四、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疑问,重点内容。最好是记录在书前书后的空白处,并且记录好索引。如果在后面的阅读中找到了答案,也要在疑问的笔记位置添上答案的索引。这样当你再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你就能通过笔记迅速的回忆起这本书的大概内容。
第五、阅读之后能用简短的话概括出主题思想。读完一本书之后能够概括出书中的主要内容,才算是真正的理解了这本书。上学时,老师也总是让我们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应该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文章,或者是检验我们是否真的读懂了文章。
第六、阅读之后能知道这本书的框架,作者是通过怎么的方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思想的。
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呢?
阅读能让我们有所收获,通过阅读增强我们的理解力,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我觉得阅读的意义就是“输入和输出不对等”,就是你原来所拥有的和你后来获得的应该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如果读完一本书之后,你的输出大于输入时,你才是有所收获的。如果你输入和输出是相等的,那你就是没有收获的,做的就是无用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