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鸿雁传情留后世
公元376年,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终于得偿所愿,与王献之结为夫妻。
但王献之面对如此霸道的公主,肯定是不喜欢的。他的心里,牵挂的还是前妻郗道茂,藕断丝连,常常有书信往来,彼此倾诉相思之苦。新安公主赢得了王献之的人,却赢不了王献之的心。
王献之与新安公主共同生活了10年,王献之41岁的时候,新安公主为他生下女儿王神爱。
新安公主尽管得不到丈夫的爱,但她并没有一句怨言,自己酿的苦酒,再苦也得喝下去。她还利用公主的身份处处维护着夫君,让王献之婚后青云直上,官至尚书令。
王献之是一代书法大家,就算与父亲王羲之相比,书法成就也毫不逊色。自晋至南北朝,在唐太宗李世民之前的二百年时间内,王献之的名气势头一直盖过了父亲王羲之。但唐太宗贬王献之而扬王羲之,造成王献之的书法作品逐渐被世人冷落,使得王献之流传后世的书法作品非常少,他的墨宝真迹成为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
王献之流传后世的书法作品中有不少是记录他与郗道茂爱情的,其中以《奉对帖》、《思恋帖》两幅作品最负盛名,无一例外都是写给前妻郗道茂的情书,足可见用情之深之专。
人世间最伟大的作品无一不是凝结着创作者的血泪和深情,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没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无论如何也创作不出伟大的作品来。
王献之的《奉对帖》写道:“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奉对帖》用大白话讲就是:我和表姐生活多久都不会厌倦的。即使是年复一年地四目相对,也可以当作是一日之欢。那种额头碰触着额头的欢畅,只是遗憾不能再尽兴一点、更尽兴一点。正想着要和表姐成双成对,白头偕老,哪知道命运如此不顺,分离到这个地步!实在是伤心惆怅啊,什么时候才能白天晚上都见到表姐呢?我只能仰首低头悲叹呜咽,实在没有办法啊,要跟表姐见面,恐怕只能等到我断气罢了!
《思恋帖》写道:“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其内容用大白话讲就是:我对你的思恋无处不在,每时每刻。我反省自己时悲哀充满天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再相见。怎么样才能让你明白我的心呢。只希望你能多多保重。无论早晚一定要给我回信,让我知道你的情况。
《思恋帖》全文共5行39字,行草穿插是这件作品的一大特色。作品的开头写得很慢而且是行书,越往后越快,越往后越草,尤其是最后一句可以说一笔而就,从作品中就能看出当时作者的内心波动,有绝望、有无奈,更有悲愤。
这样的书信对郗道茂来说几乎就是催命帖。
几百年后的南宋时期,爱国大诗人陆游和表妹唐婉上演了一出同样的爱情悲剧,陆母强拆了儿子儿媳的一段好姻缘。分手十年之际,陆游与表妹唐婉沈园意外重逢,给表妹写下一首《钗头凤》,题于沈园墙壁之上,唐婉看后悲伤不已,含泪和诗一首,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情深不寿,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六、无怨无悔爱情专
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终其一生,王献之深深爱着的只是郗道茂一个人,而且他一直称呼郗道茂为“表姐”,这不仅仅是爱和尊重,更是一种深深的依靠和依恋。他们二人的关系,从表姐表弟,到丈夫妻子,最后又回归到表姐表弟,但他们对彼此的爱,始终没有改变。这正是爱情的模样。
凭王献之的悟性,他不可能没感受到王家地位的江河日下,他家的燕子,很快就会飞到寻常百姓之家。如果违背旨意,不与公主结婚,那王家的地位只会下降得更快,他不可能不考虑到家族利益。弃郗氏而与公主结婚,是他人生最无奈的选择,他的一生都在为此忏悔。
而郗道茂,也是深深爱着这个丈夫和表弟,她的爱,不仅是生活上的关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宽容。是妻子对丈夫的爱,是姐姐对弟弟的爱,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她不忍心让丈夫承受太多的痛苦,毅然决然地选择独自离开。
如果用一首现代歌曲来表达郗道茂的心情,那一定是《我祈祷》:
我祈祷
那没有痛苦的爱
却难止住泪流多少
我祈祷
忘记离去的你
却又唱起
你教的歌谣
我没有怨你
我心里知道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