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不同于前面的《三角形》复习课,也与《尺规作图》这样的归纳提升课有所区别。前两种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总结、提升。《等腰三角形》是一节新授课,如何用思维导图进行新授课的教学设计,这是我第一次尝试。首先还是以一个设计好的等腰三角形图案作为本节中心主题,力求明确鲜明。由于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同化和提升,所以我的第一个分支为“课前小测”,有本章轴对称图形进行导入,通过判断常见几何图形,得到三角形能够成为轴对称图形的条件是“等腰”,从而引入本节主题。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用符号语言表示是初中学生较容易做到的。第二个分支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是本节重点。在一级分支下,我按照问题探索的过程分为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结论五个二级分支,并在结论里强调了“三线合一”的三种表达方式,通过探究性质,学生能够熟悉辅助线的不同做法,这是第三个分支。第四个分支为应用,分别解答了例题和练习。最后结尾为小结,从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概括。这样,一份完整的新授课思维导图就完成了。
网友评论
特别欣赏您在重点内容“性质”分支采用了您选择的思维框架“问题探索的过程”,借助着好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核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有盲区和不足。
右下角列公式这部分可以尝试更丰富的视觉化呈现,比如用不同的框以示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