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 180 天分享
全文共约 3100 字,阅读完共需约 8 分钟
时隔半个多月,我终于把箱子里的这本书翻出来了。
最初买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很多知识领域头部大牛的成长心路历程,都在这里面。
“拖延”的原因说来有点惭愧。买来之后,就感觉这本书可能是本“鸡汤”,可是我可能更喜欢干货一点的书,所以我就一直拖着,等到我放松的时候拿出来看。
今天正好买的书还没到,我就想,索性翻翻这本书,看看里面到底讲的啥吧。于是我就把外面的薄膜套撕开,带上这本书,来到了图书馆。
这本书确实不能算纯干货的书,与其说是分享,倒不如说是作者们对自己从默默无名到成为行业执牛耳者这一路的酸甜苦辣的感悟。
接下来的几天,我会把这些人物的经历,以及我的感受一起分享给你,希望我们都能领悟,成为星球的头部,绝非偶然。
01 粥左罗: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型
粥左罗老师应该是我在写作路上遇到的第一位“北极星”,我一直有在关注他的文章,很多时候,他的文章一发出来,我就第一时间看。
不知道这是不是巧合,他的《学会写作》还是我今年看的第一本书。
在《绝非偶然》中,他说这几个思维他非常受用,我一起分享给你。
1. 迭代思维
我发现,那些终身成长的人,大多具有对自己的“迭代思维”。
什么是迭代?在产品中,迭代就是对这个产品的功能进行升级、增加或者精简,目的都是让这个产品更适应这个时代,让这个产品更受欢迎。
那么自我迭代是什么呢?用粥左罗老师的话说就是:“将每一次的结果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起点,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在过去的十年里,粥老师几乎每年都对自己进行一次迭代。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对自己进行迭代。那时候,我一年还看不了一本书。
对于自我迭代,每一个阶段的目标、时间都要合理。个人成长也遵循“复利原则”。刚开始起步慢,周期长;到了后面,会“一飞冲天”。所以对于迭代的目标来说,我们刚开始的目标可以小一点,后面逐渐拉大。
2. 借势思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不同的环境给我们造就的势能也不一样。
大城市机会多,势能更大;小城市的势能相对来说就会小一点。关于城市的选择,粥老师一直建议,能在大城市,就别在小城市。
我的想法和他一致。大城市不仅资源、机会更多,而且大城市可以允许你是“另类”。
高手之间都是“人捧人”,低层次的人更多的情况是“人踩人”。捧人创造和气,和气才能生财。如果你踩我,我踩你,那我们就像水桶里的螃蟹一样,谁都爬不出去,一往上爬就会被同类拽下来。
对于城市的选择,我的建议是,你可以不在这里长期发展,但是一定要来大城市看看,感受感受。历尽千帆,才能说自己“仍旧是少年”。
3. 赛点思维:抓住关键的几个点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在我们一生中,决定我们的成长高度的,可能只有那么三到六次机会,你抓住了其中一个,你就有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这里其实核心思想有两个,一个是对机会的感知力,一个是看到机会的执行力。
前两天我看到一类广告,里面有个段子很有意思:
三十年前,洗衣机上市,有人说洗不干净,犹豫了十年,结果比别人多手洗了十年。
十五年前太阳能上市,有人说骗人的不好用。结果多花了十年电费。
十年前房子开盘上市,有人说房价会跌,结果房价翻了10倍。
现在XXX出现并广泛使用,您还在犹豫吗?还准备比别人多XXX吗?
抛开广告商的心理战术不谈,前面这几句话,也很值得我们反思。
很多时候,不是机会没来,而是机会来的时候,你没看到,或者你没抓住。
那么,怎么提升自己对机会的感知力和执行力呢?
第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我从去年11月份开始,每天阅读,现在渐渐成为习惯。我现在看以前写的东西,都不敢相信那是我写的,怎么会如此稚嫩和生涩?
千万别信“读书无用论”。读书可能短时间内确实没法给你带来物质上的改变,但是对你认知的改变,从一开始就在悄然发生。
如果说读书是对认知的改变,那么“行万里路”和“阅人无数”则是对这种改变的实践。通过实践,对认知进行修正。比如你看到书上说,大部分鸟会飞。那么你通过实地考察以及与人交流,就知道到底哪些鸟不能飞。
《刻意练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队火灾救生员去救火,进去之后没几秒,他们感觉不对劲,就赶紧出来了。等他们一出来,天花板就塌下来了。如果你要说这是巧合的话,那也太巧了。
火灾救生员,医生等职业,为什么“直觉”比一般人要准很多?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实际操作的机会很多,就是这样长期的刻意练习,造就了他们一双“火眼金睛”。
事后记者问那几个救生员,当时为什么选择了出来,是察觉到什么危险了么?救生员说,我也不知道,就是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第二,不鸣则已,一出手就要拼尽全力
你以为那些学习好的人每天24小时都在学习吗?当然不是。他们懂得在该休息的时候,充分休息,养精蓄锐,在该努力的时候,就全神贯注,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
在人生中决定我们的认知圈层的事件里,高考应该算得上全民瞩目的内容了。在这场很可能决定人生一辈子的考试中,粥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他说,在英语高考的前一晚,很多同学可能觉得“结局已定”,于是很多人都在聊天,或者狂欢。而他仿佛是个“异类”,早早睡觉,第二天早早起床。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复习英语,为考试进入心流状态做准备。
最后的成绩说明了一切,努力,不会白费。
抓住了考试的机会,成功“上岸”。这为他在北京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4. 作品思维:积累自己的代表作
我是从大概四年前开始了解博客这个东西的。我发现,很多大牛都有自己的博客,时不时就会来点分享。
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些其实就是他们的“作品集”。
为什么我们要有自己的作品集,我们要积累自己的代表作?
往小了说,可以给你“留个念想”。就像记日记一样,几年之后,你再翻看,往事的回忆就会涌上心头。
往大了说,这是一个“全民创作”的时代,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我们每个人的作品集,其实就是我们的一张名片。没准你现在的哪一个作品,就能打动你的未来伯乐呢。
02 Sky盖哥:用产品思维设计自己
Sky是一名互联网设计师。也许这种因为自己的“设计气息”更浓一些,他始终是把自己当做一个“产品”来设计。
1. 逆向思维
在他的分享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逆向思维”。
关于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我给你举个例子。
比如你想让自己的成绩更上一层楼,于是你就在苦思冥想,怎么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正向思维”。结果你想了一天,没想出来。
既然正方向想不出来,那我们就来试试反方向吧。
于是你就在想,有哪些坏习惯会影响我的成绩?好家伙,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没过几分钟,你就想出了十几条。你突然来了灵感,我把这些坏习惯戒掉,不就是变相在改善我的学习吗?这就是逆向思维。
Sky 创建了他的社群之后,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一直逆向为自己问题:“某一天我的社群失败了,原因会是什么?”
想到可能的原因之后,把它们写在纸上。然后逐一“对症下药”。
有时候,逆向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思考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面观察这个物体。通过这种方式发现的问题,很有可能就是以后的隐患。
2. 内容多样性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Sky老师的“内容多样性”。
根据他的描述,他一周当中,每天的内容主题都不同。
比如周一是“职场故事”专栏,帮助职场人士排忧解难;周二可能就变成了“设计分享”,给大家分享很多国外的优秀设计资料;到了别的日子,可能又变成了故事分享等等。
每天内容领域都不同,给大家的趣味感就很足。成员们每一天都是处在兴奋状态,期待今天的内容是什么。
受到Sky老师的启发,我也反思了下我的内容,我决定,以后我也要给我的分享内容增加一点多样性。
一开始写字就停不下来,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今天,我和你分享了粥左罗与Sky两位老师在自我成长之路上的一些“心法”,希望我们都能有收获。
把你的经验分享出来,照亮他人的同时,你的人生也会被照亮。
我是润东,我们一起,向上生长。
参考资料:
1. 粥左罗,Sky盖哥等.绝非偶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249-27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