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蒙德拥有生理学和哲学背景,他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中,从生物地理的角度解释生物演化进的程,进而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戴蒙德认为不同的地理环境促成人类不断地向更宜居的环境迁徙,在迁徙过程中人类社会又不断地分化,并产生了文化、科技、习俗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差异化又产生了不同的种族、民族、国家等社会组织。粮食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主题,粮食的生产又紧密的依托于地理环境,围绕着生存环境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物种争夺生存资源;围绕着财富和利益的分配,人类内部也是纷争不止。“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戴蒙德还以欧洲文明进入美洲大陆血腥过程为例,他认为代表文明社会才有的枪炮、病菌与钢铁残酷地征服并几乎消灭了新大陆上的土著居民。
读完这本书后,得出一个粗浅的结论:所谓人类社会发展史,不外乎“吃饭”二字。社会发展、文明传承、科技创造等人类社会其他的构成元素,都是以“吃饭”为前提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作为地球上人口最多的族群,能数千年繁衍生息,文明不断了,因为中国人最擅长的两件事情就是“吃饭”和“历史”。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中国人数千年以来的最大信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的社会深深根植于农耕之上,中国历代统治阶层无不把百姓吃饭问题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因为他们深刻的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这个民族普通大众的吃饭问题,所谓的统治、国朝、家天下,都只是镜花水月。正是这种“吃饭大于天”的朴素精神,让中华民族在这片自然资源算不得丰富的地域,数千年生机不绝。也如戴蒙德在书中提出的,粮食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元素。
中华文化的实质是史官文化。历史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绝对强项,在某种程度上,历史填补了中国社会宗教的空白。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完整、最庞大、最稳定的史官体系和历史记录。以史为鉴,更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最为重视的思想方法。中国人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与时俱进地修正着自己民族的走向,从而保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历史和吃饭一样,是每个中国人的日常,每个中国人的智慧当中都闪烁历史的光芒,无论贩夫走卒还是乡间遗老,多多少少都能说几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轮回”、“兴旺更替”的历史掌故。
书中第十六章有关中国的一些观点,他认为:“中国社会“成也统一,败也统一。中国的大一统促使一种强大个人偏好力量的出现,这种力量可以抹除有利的技术进步。比如,明朝后期,皇帝的一句话就可以结束规模浩大的航海行动,而西方没有强大的个人偏好,多样性的发展需要促促进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对此,我却不甚赞同。依照书中所言的生物地理环境来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并不是地沃宜居的地理所在,中国人能够在这片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域繁衍生息,所依靠的就是一直以来的“大一统”,一个完整且有效的中央政府是保证中国社会有序发展,并集中力量对抗自然灾害和外族侵袭的最重要前提。当然,凡事有利有弊,大一统的个人偏好力量可能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多样性和创造性,但更重要的是,“大一统”保证了民族生存、发展和文明的延续。
如果没有了对“吃饭”的信仰,没有对“历史”的敬畏,没有了对“大一统”的追求,中华民族就不会有几千年的繁衍生息,文明不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