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把每年三月追语文年会的行程叫做朝圣。语文年会,支撑了我一年当中对语文教学的执着与奋进。与这么多志同道合者同行,深感自己的不足,也庆幸自己又学到了很多。
魏书生老师教我们,戒骄戒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的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把平平常常的事情干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从从容容、快快乐乐。这才是一个教师该有的心态,这才是一个人该有的生活。魏老师的讲座,真是每一次听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蔡可老师的讲座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在语文改革随着部编教材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试题的风向标更多地指向阅读。如今全社会都在关心阅读,关心如何阅读,更关心如何有效阅读。语文试题花样翻新,我们语文老师的课也不能一成不变地上下去了。
听蔡老师的讲座,我突然醒悟:我以前所理解的语用,充其量只能称为语文能力练习。真正的语用是在活动中锻炼的,是与生活实际、社会活动相结合的。蔡老师提出了“统整课文”这个概念。就是把几篇课文整合起来,设计一个提纲挈领的任务,让孩子在任务的驱动下自觉自发地学习,自愿地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这让我再一次想到了李玲姐,想到了她的语文整合课,两者异曲同工有各有侧重。统整课文,需要老师提前深入了解每一篇文章,不仅如此,老师更要深入理解教材,找出各文本直接的异同,甚至要对每一篇文章了如指掌。能统整(整合)教材的老师,绝对是业务能力很强的人。
蔡老师还抛出一个令我感到振聋发聩的思考:如何引发学习行为。这里的学习行为是自主自愿自发的“我要学”。在老师高质量问题的引导下,真正的高效率的学习。需要思考!需要深入思考!
晚上的会议,首师大的张伯华教授又让我深感震撼。他道出了什么是阅读、又为什么阅读。他说,阅读并不是非要以写作为目的,阅读根据需要可以分为休闲怡情的精神阅读与任务驱动的功利阅读两种。他还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一个挤奶女工,一有时间就学习外语。有人问她一个挤奶工这么拼命学法语干什么?那个女子平静地回答:“我想在挤奶之余读巴尔扎克的法文原著。”读书,我更希望它能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享受。他还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才能读进去、看明白。
张教授说:小学阶段的写作,以观察和经历为主。是啊,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写出来的作文,多数都是硬编出来的。只有多观察、多积累生活经验,再加上阅读积累语言素材,才能写出孩子们自己的作文。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的,绝不是因果关系。
还有就是记住这样几句话:1、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文化的载体,交流的工具。2、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说话就是口头作文。3、阅读就是用眼睛倾听,倾听就是用耳朵阅读。4、先说文再作文。
五年来,即使是脚受伤,我也要一瘸一拐地追。如同韩军老师所说,年会就像鲁迅先生故乡的月,是向往,是归宿。语文教育是我的归宿,语文年会亦如我的故乡。就这样追下去,一定能遇到那个满意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