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什么是种天赋。
题目中说的“语文成绩好,文笔出众的孩子”就有可能有这方面的天赋。
说到天赋,这让我想起中学时学过的课文——王安石的《伤仲永》。
里边有段话是这样写的: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方仲永认字、写字、作诗的能力从没和别人学过,全都是无师自通。
既然没有任何人教过,就应该是自然赋予的,生来就俱备的,这就是天赋。
一个人擅长什么确实与天赋有关。
比如有些孩子就是擅长数学、物理等理科知识的学习。
而有些孩子就擅长语文、外语等文科语言类的学习。
天赋这一点是没法说的,毕竟我们不能让老天爷给我们重塑基因密码。
那是不是没有某方面的天赋,那门课就学不好了,就无法逆转了?
理科生就注定学不好文科,文科生就注定学不好理科?
好像也不是。还是有好多孩子文理科兼备的。
比如学霸们,哪个不是理科生语文外语照样接近满分,文科生照样数学也很好。
那学霸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多读书,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材料。
我一直认为学语文只靠课堂上那几节课是绝对不够的,功夫在课堂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有有米才能下锅,只有肚子里有货才能倒出来。
先讲一则小时候看过的笑话。
说的是有一个秀才因为写不出文章愁眉苦脸,
于是有人打趣他:看你愁眉苦脸的,难道比女人生孩子还难。
谁知秀才却说:
女人生孩子好歹她肚子里有呀,而我肚子里没有呀。
可见只有“有”,才能输出。写文章也一样,大脑中空空如也,怎么能文思泉涌、文笔出众?
那怎样才能让空空如也的大脑充实起来、丰富起来呢?
我觉得首推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语言是个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大脑不会凭空产生语言材料。大脑空空如也,怎么写出锦绣文章。
这就好像小孩学说话,如果生下来没人和他说话他是学不会说话的。
写文章也一样,没有语言材料的积累,没有输入,又怎么能输出呢?
所以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所以要想文思泉涌,写出好文章,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大量的涉猎。
文学、历史、哲学……总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不涉猎。
这些都是积累语言材料必不可少的途径。
我有个学生她大学去了北大。从小到大,她的双休和假期几乎都是从书店度过的。
回家还要抱着一摞书回家。当然她虽然学的理科但是文章也写得超级棒。
上课每每往课外拓展古诗,我问的每首诗她几乎都会,甚至我不会的她都会。
应该说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的语文成绩、作文水平绝对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老师教的只是做题的技巧。
而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积累、文学的积淀、语文素养的形成,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在课外用日积月累的读书来完成。
如果学语文只学课本上的知识就是把语文学死了。语文博大精深,岂是区区几堂语文课能涵盖的?
没有阅读为语文积累材料,仅仅靠几堂语文课学习语文。语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又怎么能文思泉涌,文笔出众?
只有多阅读、多涉猎、多积累。才能积少成多,积沙成丘。
长此以往,你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当古诗名句能信手拈来,看问题的角度越来越独到,思考问题越来越纵深。
学语文也就是驾轻就熟,自然而然的事了。
最后让我用朱熹的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回答: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就让阅读积累成为学好语文的源头活水,愿人人都能学好语文、文笔出众。
网友评论